第四節 資產負債風險性指標審計(2 / 3)

二、利率風險比率指標的審計

利率風險是市場利率的變動給商業銀行的資產收益和負債成本帶來的不利影響。利率風險取決於資產負債的期限結構、利率結構和利率缺口(指期限和利率類型都相同的資產數量與負債數量不對稱或不匹配)以及市場利率的變化。利率風險衡量方法大多采用衡量資產和負債的敏感度。其計算公式為:

利率敏感度比率=利率敏感性資產/利率敏感性負債

公式中,利率敏感性資產是指那些在市場利率發生變化時利息收入也相應變化的資產,如可變利率貸款;利率敏感性負債是指那些在市場利率發生變化時其利息支出也相應變化的負債,如可變利率存款。

一般情況下,利率敏感度等於1時,表明利率敏感性資產與利率敏感性負債一樣多,利率風險幾乎為0。若該比率大於1,說明利率敏感性資產多於利率敏感性負債,敏感性缺口為正缺口,則利率上升時,利息收入大於利息支出,銀行收益增加;反之,利率下降時,則利差減少,銀行利率風險加大,對銀行不利。若該比率小於1,則敏感性缺口為負缺口,利率上升時,利息收入小於利息支出,利率風險形成;反之,利率下降時,則利差擴大,銀行獲利。因此,審計時,首先依據已掌握的資產負債表等資料,認真分析了解利率敏感性資產和利率敏感性負債的構成,複算利率敏感性資產合計數與利率敏感性負債合計數,對該比率指標的計算結果進行初步核實。其次,對審計期間內重新定價的資產金額與同期重新定價的負債金額進行比較,確定敏感性缺口為正缺口或為負缺口,並進行利率敏感性測試,判斷利率風險的大小。此外,審計時,還可根據國家現行政策和被審計銀行利率敏感性多層次的實際情況(各銀行往往在1個月、3個月、6個月或1年等幾個期限上計算利率的敏感性),提出防範或減少利率風險可采取的金融工具方麵的建議,如遠期利率協議、利率期貨、利率調換以及利率期權等。

三、資產風險比率指標的審計

銀行資產風險按性質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受外部因素影響形成的,如利率風險、彙率風險等;第二類是受內部因素影響造成的,如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經營管理風險等。在各類金融資產風險中,一般來說第一類風險是共同的、普遍的,第二類風險是個別的、特殊的。但由於種種原因,目前存在最多的、影響最大的風險是第二類風險,特別是信用風險。由於貸款等業務的債務人大量、長期拖欠清償或喪失清償能力而造成銀行資產損失、導致銀行贏利水平下降,抵禦風險能力降低的現象普遍存在。另一方麵,作為債權人銀行自身經營管理水平不高、決策失誤和經營不善也是風險資產不斷上升,贏利水平相對下降的一個主要原因。因此,對資產風險進行審計,也就成了資產負債管理審計的重要內容。常見的衡量資產風險的比率有:風險加權資產比率、流動性資產比率、貸款風險比率等。

(一)風險加權資產比率的審查

風險加權資產比率將銀行表內、外風險加權資產與資產總額聯係起來,反映了銀行資產質量的實際狀況。其計算公式為:

風險加權資產比率=表內表外加權資產期末餘額/資產期末總額×100%

該比率越高,反映銀行資產的風險越大。因此在審計時,首先要調閱資產負債表及相關資產風險權數規定等資料,初步核實加權風險資產和資產總額數據,複算該比率指標數據。其次,進行總賬和分戶賬核對,對抽樣資產進行分類、計算和分析,審查是否對資產風險采取了各種防範控製措施,各種措施是否有效。最後,審查風險資產管理中是否存在問題,並對發現的問題進行認定和評價。

(二)流動資產比率

流動資產比率是商業銀行流動資產與總資產的百分比,是衡量商業銀行總資產中流動資產所占比例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流動資產比率=流動資產/資產總額×100%

該比率越大,短期內可收回或可變現資產就越多,資產風險越小。該比率越小,短期內可收回或變現資產就越少,資產風險就越大。當然該比率也不是越大越好,如果該比率過高,就會使銀行贏利能力降低,不利於銀行的長期穩定發展。對該比率指標審計時,首先要調閱資產負債表和資產業務狀況報表,了解流動資產構成和種類,對流動資產比率進行複算。其次,調閱流動資產分戶賬進行總賬和分戶賬的核對,查清流動資產的劃分是否符合規定。最後,分析評價流動資產比率是否能夠滿足資產增長和控製風險的需要。

(三)貸款風險比率的審查

貸款比例相同的銀行,貸款質量不同,則安全程度有別。同樣,貸款資產的分散程度不同,也會影響銀行的安全性。對貸款風險的審計,主要是通過衡量貸款風險的不良貸款率、貸款風險度和單個貸款比率三個指標的審計來進行。

1.不良貸款率審查

這是衡量貸款風險的綜合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不良貸款率=不良貸款總額/貸款總額×100%

對於貸款的劃分,目前中國人民銀行有兩種劃分標準。一種是傳統的四級分類法,即把貸款劃分為正常貸款、逾期貸款、呆滯貸款、呆賬貸款四類;另一種是五級分類法,即把貸款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五類。通常把兩種分類法中的後三類貸款統稱為不良貸款。《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監控、監測指標》規定逾期貸款、呆滯貸款和呆賬貸款的考核比率分別不得超過8%、5%和2%,不良貸款率不得超過15%。對於五級分類法中的後三類貸款的監測考核,目前還沒有規定比率標準。因此,對不良貸款率的審查,目前是兩種分類方法並用。審計時,首先是調閱貸款台賬、貸款檔案、貸款餘額表和貸款利息餘額表等資料。然後,對借款合同和貸款餘額表進行核對,核實貸款質量形態的反映是否正確,確定一逾兩呆和次級、可疑、損失三類貸款的劃分、認定和統計上報是否真實、可靠,不良貸款率是否符合人民銀行的監管標準要求,以及商業銀行內部製定的控製比率。最後對貸款質量作出總體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