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3 / 3)

朕(嘉慶們於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被皇考(乾隆帝)冊封為皇太子,尚u臨沂旨,和珅卻於初二日就在朕前先遞如意,漏泄機密,居然以擁戴為功。這是大罪一。

去年上月,乞一半在圓明園召見和珅,他竟騎馬直進中左門,過正大光明殿直到壽山口,真是無父無君,莫此為甚。這是大罪

又借口腿疾乘坐轎椅,讓人抬進大內,還敢乘肩扛轎輿出人神武門,眾日暖暖之下如此肆無忌憚。這是大罪三。

敢將已遣出宮的女子娶為次妻,不顧廉恥。這是大罪四。

自從剿辦“教匪”以來,皇考日夜盼望軍書。和珅卻將各路軍營遞到的奏報,任意耽擱,故意蒙蔽皇考,致使軍務這麼長時間不能結束。這是大罪五。

是考病危時,和珅臉上毫無憂戚之色,每次進見皇考出來,就與外廷人員談笑如常,真是喪心病狂達於極點。這是大罪六。

去年冬天皇考年邁眼花,批閱奏章時字跡有不真之處,和珅競膽敢說不如撕I重批。這是大罪七。

皇考曾渝令和珅管理交部。刑部事務,後來又因他在軍需銷算方麵是熟手,讓他兼理戶部,負責報銷等事。他竟借此而把戶部事務都把持到自己一人手中,不許別人參議一字。這是大罪八。

去年十二月曾有大臣奏報青海循化、貴德二廳有幾千人將達賴喇嘛商人的牛隻搶去並殺傷二人一案。和珅竟將此奏駁回,隱匿不辦,全不以邊務為事。這是大罪九。

皇考仙逝,朕諭令凡蒙古王公沒出過痘的,都不必來京奔喪。和珅卻不遵諭旨,讓已出過痘的王公也不必來京,全然不顧國家對待外藩蒙古的優撫政策,真不知和珅居心何在。這是大罪十。

大學士蘇淩阿老朽不堪,兩耳失聰,已無法任事。和珅卻因他是其弟和琳的親戚而隱匿不奏,仍讓他留在仟_巳胡混。侍郎吳省蘭等人就因曾在和珅家中教讀,和珅就把他們保薦到高位,還派出去任學政,提拔私人。這是大罪十一。

軍機處列名人員,和珅競憑自己親疏好惡而任意撤去,種種專擅,舉不勝舉。這是大罪十二。

查抄和珅家產,發現他所蓋的柵木房屋都有份越逾製之事。如他建的多寶閣和隔段式樣都是模仿皇家的寧壽宮。他所修園圍中的點綴,竟與圓明園和北海中的蓬島瑤台沒有兩樣,真不知是何肺腸。這是大罪十三。

和珅在河北薊州為自己營建墳瑩,居然依照皇陵設立享殿,開鑿隧道,以致附近居民有“和陵”之稱。這是大罪十四。

家中所藏珍寶內,竟有二百多串珍珠手串,比皇宮內還多出幾倍,還有大珠,比皇冠頂上的大珠還大。這是大罪十五。

寶石頂本不是和珅應戴之物,他卻藏了幾十個,整塊大寶石更是不計其數,其中還有連內府中都沒有的。這是大學十六。

家中銀兩和衣服等件數超過千萬。這是大罪十七。

和宅築有夾牆,藏黃金兩萬六千餘兩,私庫中藏金六千餘兩,地窖內還埋有銀兩百餘萬。這是大罪十八。

和珅在京師附近的通州、薊州一帶都有當鋪和錢店,查計資本又不下十餘萬,作為首輔大臣,竟與小民爭利。這是大罪十九。

和珅的家人劉全,一介下踐奴才,查抄家產,竟也達二十餘萬,還有大珠、珍珠手串等物。要不是和珅縱容他搜刮,他哪兒來的如此豐饒?這是大罪二十。

據說和珅對這些罪狀,—一招供不諱。於是,嘉慶將這二十大罪狀,交給京師三品以上官員傳閱。還解釋說,和珅是皇考簡用的大臣,本不應該輕為更易的,即使有罪,隻要稍有可原,也應盡力保全。可是照科道諸臣所列舉的這樣,和珅的罪惡實在太重大,難以寬有。照嘉慶的本意,非要將和珅淩遲處死,才能一出心頭那口惡氣。可是,他的妹妹和孝公主已經下嫁和珅之子,再三涕泣求情,又有大臣董浩。、劉塘的一再勸阻,嘉慶帝隻得按照康熙誅鼇拜、雍正誅年羹堯的前例,“加恩”賜和珅於獄中自盡,並且強調這是為國體起見,而不是為了和外本人。

到二月,和珅的家財,還沒清查完竣,負責此事的王公大臣又奏報說,從和珅宅中發現了一掛正珠朝珠。據他的家人揭發,他白天不敢帶用,往往在夜深人靜之時於燈下懸掛於預,在鏡前徘徊,對影談笑,其語言聲息甚低,家人也聽不真切。嘉慶皇帝聽後說,正珠朝珠隻有皇帝在正式場合才能佩戴。看這情況,和珅原來還有圖謀不軌之意,要是早有發覺,就應該淩遲處死,現在已令他自盡,就不再戮屍了。隻是將他兒子豐紳殷德所襲的伯爵之銜革去,給了個散秩大臣銜。此舉說穿了,還是在為自己如此迅速就處死父親寵臣一事辯解、正名。

據說和珅死前,曾作絕命詩一首:“五十年來夢幻真,今朝撒手謝紅塵;他時水泛含龍日,認取香煙是後身,”解者紛壇,都說不明白。

一代巨貪,死於非命,這是他自作自受,搬石頭砸自己的腳。但是丟的是和珅的狗命,苦的是天下百姓。

7.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嘉慶市給和珅欽定二十條大罪的同時,派心腹大員抄沒了和珅的家產,抄出來的結果是觸目驚心的。清政府開列了一個清單,共計一百零九號。我們隻拿出其中的二十六號,就已價值二億多兩白銀。當時國庫每年收人不過四千多萬兩,這部分已估價的財產相當於清政府五年的財政收人。我們把所有的清單開列如下:

正屋一所(十三進七十二間)東屋一所(七進三十八間)西屋一所(七進三十三間)徽式屋一所(六十二間)花園一所(樓台四十二所)東屋側室一所(五十二間)欽賜花園一所(樓台六十四座,四角樓、更樓十二座,更夫一百二十名)雜房(一百二十餘間)古銅鼎(二十二座)漢銅鼎(十一座)端硯(七百餘方)玉鼎(十八座)宋硯什一方)玉磐(二十八架)古劍(十把)大自鳴鍾(十九座)小自嗚鍾(十九座)洋表(一百餘個)大東珠(六十餘顆,每顆十兩)珍珠十八顆手串(共二百二十六串)珍珠數珠(十八盤)大紅寶石(一百八十餘塊)小紅寶石(九百八十餘塊)藍寶石(大小共四千七十塊)寶石數珠(一千零八盤)珊瑚數珠(三百七十三盤)蜜蠟數珠(十三盤)寶石珊瑚帽頂(二百三十六個)玉馬二匹(高一尺二寸,長四尺)珊瑚樹十棵(高三尺八寸)白玉觀音一尊、漢玉羅漢十八尊(長一尺二寸)金羅漢十八尊低一尺八寸)白玉九如意(三百八十七個)批罌大燕碗(九十九個)白玉湯碗(一百五十四個)白玉酒杯卜百二十個)金碗碟>十二桌(共四千二百八十八件)銀碗碟(四千二百八十八件)嵌王如意(一千六百零一個)嵌玉九如意(一千零十八個)水晶酒杯(一百二十三個)金鑲玉管(五百副)整五如意(一百二十餘枚)金鑲象著(五百副)白玉大冰盤(二十五個)批罌大冰盤葉八個)白玉煙壺(八百餘個》現裏煙壺(三百餘個)瑪璃煙壺(一百餘個)漢玉煙壺(一百餘個)白玉唾盂矚百餘個)金唾盂卜一百二十個)銀唾盂(六百餘個)金麵盆(五十三個)銀麵盆卜一一百五十個)金麵盆(六十四個)銀麵盆(八十二個)鑲金八寶炕得(四十架)鑲金八寶大屏(二十三架)鑲金炕屏(二十四架)鑲金炕床(二十架)四季夾單紗帳(全)老金縷絲床帳(六頂)鑲金八寶炕床十一一百二十架)嵌全玻璃炕床(三十二架)金珠翠寶首飾(大小共計二萬八千件)

金元寶一千個(每個重一百兩,計銀一百五十萬兩)銀元寶一千個(每個重一百兩)赤金五百八十萬兩(估銀一千七百萬兩)生沙金二百萬餘兩(估銀一千八百萬兩)元寶銀九百四十萬兩洋錢五萬八千元(估銀四萬零六百兩)製錢一千五十五申(估銀一千五百兩)

當鋪七十五座(查本銀三千萬兩)銀號四十二座(查本銀四千萬兩)古玩鋪十三座(查本銀二十萬兩)玉器庫兩間(估銀七十萬兩)綢緞庫兩間(估銀八十萬兩)洋貨庫兩間(五色大呢八百枚,鴛鴦一百十板,五色羽緞六百餘板,五色辟嘰二百餘板)皮張庫一間(元狐十二張,各色狐一千五百張,貂皮八百餘張,。雜皮五萬六千張)磁器庫一間(估銀一萬兩)錫器庫一間(共低銀六萬四千一百三十七兩)珍懂庫十人間鐵黎紫檀器庫六間(八千六百餘件)玻璃器皿庫一間(八百餘件)藥材房一間(估銀五千兩)

人參六百八十餘兩(估銀二十七萬兩)

貂皮女衣(六百十一件)貂皮男衣(八百零六件)雜皮男衣(八百零六件)雜皮女衣(四百三十七件)棉夾單紗男衣(三千二百零八件)棉p單紗女衣(二千一百零八件)貂帽(五十四頂)貂蟒袍(三十七件)貂褂(四十八件)貂靴(一百二十隻)

地畝八千餘頃(估銀八百萬兩)

此外,這幾位王公大臣還奉命查抄了和珅家人劉全等的家,財產清單如下:

宅子內外大小共一百八十二間金銀古玩(估銀三百六十八萬六千兩)衣飾器皿(估銀一百四十一萬三千兩)洋貨皮張綢緞(估銀三萬兩)人參(估銀四萬兩)地畝六百餘頃(估銀六十萬兩)當鋪四座(本銀一百二十萬兩)古玩鋪四座(本銀四座)市房二十七所(契價銀二萬五千兩)

作為編書者,看見這長長的清單,我實在是無話可說。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就是那麼短短幾十年,誰都擺脫不了人十的命運,又何必如此貪心不足呢。

和珅的巨額家產被抄沒後,其去向便成為當時人們議論紛紛的話題。有傳說,這些財產人於國庫的,為數甚微,就是賞給臣下的,也寥寥無幾,所以“和珅跌倒,嘉慶吃飽”這句民諺,似是別有深意。說直了,就是恐怕都飽了嘉慶的私囊。

作為奸臣,和珅在曆史上以兩大特點著稱:一是擅寵專權;二是貪贓納賄。對於前者,人們為大有作為之君而惑於奸佞而感到惋惜和迷惑。其實,喜疾惡直,乃人之通病,尤其卓有建樹的君主,晚年更易如此。因而,和珅所玩弄的那一套手法雖無什麼特別新鮮花樣,卻仍能惑主。淚佞之臣與喜談之君,一拍即合,相得益彰,古來概莫能外,這豈止乾隆與和珅?這方麵堪為後世後人者鑒。對於後者,人們往往多為和珅積贓之巨而驚歎,然而和珅的破壞力卻主要不在於所斂財富的本身。他之所蓄,已被查抄人宮,他不過是為嘉慶當了數十年的錢財管家。和珅的破壞力主要在於他的招權納賄嚴重敗壞了克治和社會風氣。而某種社會風氣一旦形成,則不是短期可以改變的。嘉慶雖能把和珅的財富查抄,但他卻無法查抄和珅所帶來的影響。此後,清代吏治腐敗的頹局不但未能挽回,而且到來後愈益嚴重,直到清王朝的終結。和珅雖然除去,但卻不可能重現當年的康雍乾盛世了。《清朝野史大觀》評論說:“當時督撫如國泰、王在望、陳輝祖、福械、伍拉納、浦霖之倫,贓款累累,屢興大獄,侵虧公努,鈔沒資產,動至數十百萬之多】為他代所罕睹。此輩未始不情和珅為奧援。造罪狀敗露,和珅不能為力,同亦相率服法。然誅近愈眾,而貪風愈甚。或且惴惴焉懼罹法網,惟益圖攘奪,多行賄賂,陰為自全之地。非其時人性獨貪也。蓋有在內陰為驅迫使不得不貪者也。當是時阿文成公以元勳上公首相為樞府領班,然十餘年中常奉命出赴各省治河賑災查案,席不暇接,和珅益得潛竊魁柄。行文各省,凡有折奏,並令具副封先白軍機處。專政既久,交風益壞,釀成)11楚教匪之變。和珅複任意積壓軍報,並令一一各路統軍將帥虛張功級,以邀獎敘,而和珅亦得晉封公爵,且於核算報銷,勒索重賄,以致將帥不得不侵吞軍切,教匪且愈剿愈多,幾致不可收拾。蓋至乾隆末年,而康雍乾三朝之元氣,殆盡所喪於彼一人之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