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1 / 3)

第十三章

由於“和相專權,補者皆以貨進”,於是便形成了政以賄成。吏治敗壞、食風日熾的惡濁的政治局麵。當時,貪官汙吏比比皆是。如昏庸無能的蘇淩阿,因與和珅之弟和琳聯姻,從吏部員外郎推兵部、工部、戶部侍郎,再遷戶部書,後晉大學士兼署刑部尚書。他貪庸異常,當其出任兩江總督時,“每接見屬員曰:皇上厚思,命餘覓棺材本來也。人皆笑之”。戶部銀庫郎中一職,本係肥缺,欲謀此職者,必向和珅獻重金,凡到任者,皆“任意貪縱,侵盜官權,又勒索運切,外吏經年累月不時兌納”。江西巡撫陳淮,“性貪婪,又信任南昌今徐午,人爭怨之。”其民謠日:“江西地方苦,遇見陳老虎,大縣要三千,小縣一千五。過付是何人,首縣名徐午。”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在查抄大貪汙犯工直望家財後,有關官員將抄家物品進呈乾隆皇帝,乾隆帝將此與抄家底簿相核對,不符之處甚多。底簿所開物件未至內務府者一百宗,至內務府者“大率不堪入目”,沒有一件值錢的東西。即以黃金而言,抄家底簿上登記有金葉、金條、金錠共四千七百四十八兩,而實到內府者,卻僅有金葉九兩三餞。於是乾隆帝又專派大員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原來是閩浙總督兼浙江巡撫陳輝祖從中搗鬼,將王在望家財截留,隻因利令智昏,他未曾將抄家底簿先行修改,以致露出馬腳,陳輝祖連皇帝親自過問的大案也敢從中舞弊,大撈一把,可見當時官員的貪汙,已近於瘋狂的程度。當時上上下下,幾乎無官不貪。營私舞弊,撈取錢財,行賄受賄,逐漸形成風氣,而且愈演愈烈。後來,自身貪財好貨的乾隆帝也感到了問題的嚴重性,試圖加以緩解。但曾欲以增加養廉銀、提高官吏薪水待遇的“軟”辦法來減少貪汙,但貪風愈熾;他又曾以“殺雞做猴”、以做效尤的“硬”的一手來抑製貪汙,但是貪官汙吏遍地皆是,懲不勝懲。最後,乾隆帝也束手無策,隻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和珅財貨索之於官吏,官吏取之於百姓,人民的血汗不斷流人和珅的府庫。和家的倉庫蓋了一個又一個,金銀財物還是多得盛不下。

索賄受賄,已是財源滾滾,可和珅仍不厭足。與此同時,他又把貪婪之手伸向國庫,甚至伸向皇帝大內。他手中握有經濟大權,侵吞國家資財,並非難事。

清代向有貢獻的俗例,乾隆帝即位之初,有鑒於貢獻無益於國計民生,一度下令禁止。在其統治地位鞏固之後,禁令雖有所放鬆,但對於進貢人員和進貢物品,仍有一些限製。進貢人員,僅限外地督拋上的高級官員,所進物品,也不過是地方士產之類。其目的隻是“籍聯上下之情”。但隨著專製統治的加強,乾隆帝為了滿足自己的享樂欲望,逐漸把原來的各種規定一概取消。進貢人員範圍擴大,進貢時節增多一進貢物品也由原來的地方上產變為古玩字畫和金銀珠寶。

外國及儲對清廷的進貢物品,都先須經過和珅之手。和珅常常把他最喜愛的珍品留下,然後再把其餘送交皇庫。這樣,很多皇庫裏沒&M東西,他家卻有。

一次,tw哥不慎打破了乾隆最喜愛的碧五盤,怕皇父降罪,請和珅幫忙。和種便把家藏的一個碧玉盤拿來讓七阿哥換;上。這個碧玉盤比起七阿哥打破的那一個來,要好上許多。

上行下效,各省侵虧庫勢嚴重,貪汙國家資財案件層出不窮。如甘肅m捐監冒賑集體貪汙案和山東的侵虧庫需案就是突出的例子。

和珅利用職權,通過招權納賄、欺蒙皇帝等手段,結黨營私,結成一個龐大的貪官汙吏關係網。他們緊密勾結,狼狽為奸,損公肥私,害民利己。從而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痛苦,同時也嚴重動搖了跨國朝根基,加劇了清代的政治和經濟危機。大學士王傑在懲測坤後曾上疏總論各省虧空的嚴重及其原因。他指出,地方官翩饋送和賄賂,已造成各省的嚴重虧空,而且“天下皆然”。他RI“橫征暴斂,挪新掩舊”,“小民團於追呼,而莫之或恤,靡照人風”,他們的“需索”、力役使“小民舍其農務”,“苦不堪言”。目而乾隆後期,階級矛盾更加尖銳,接連發生農民起義。這種局麵的出現,與和珅大有關係。貪風所以煞而不止,並且愈演愈烈,就是因為貪官們在朝中有和珅這樣的大靠山,可以有恃無恐,而且,和珅正張著自台大口在等著他們送上獵物。

實際證@,和珅這個最大的貪官,對其他貪官汙吏也確實盡了縱容包庇之能事。就是已作處理的那幾起貪汙案,也是在衝破和珅各種種阻撓之後才得以解決。如對上文所提到的山東侵虧國報、勒索屬員的貪汙索賄案,乾隆皇帝曾派和珅和錢淳一起前往山東辦理。和珅為了保護案犯國泰和於易簡等過關,行事秘密遣使通知國泰等預借商民銀兩彌補虧空,後來又處處作梗,極力阻撓清查工作的進展。而錢涉、劉塘不顧威脅利誘,堅持清查,終於掌握了國、於等人的大量罪證和全省虧空二百萬兩的事實。因鐵證如山,和珅再也無法包庇,國、於兩人才被繩之以法。但是此類貪汙案件實在太多了,處理了這少數幾樁案件,仍是無濟於事。此時,和珅及其下麵大大小小的蠢蟲,已經把國庫民囊蛀食一空。

4.結黨營私廢綱亂紀

大凡奸惡之臣,不僅懂得如何去攫取權力,尤懂得去如何擴大權力。同樣的職位,一到他們手裏,使格外生色增輝,他們可以把權力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們的奸惡,令人生畏。無恥小人因畏而趨炎附勢;守正君子雖不去趨附,但往往因畏而避而遠之;而敢於無畏地去反對他們的人則難得出現,又往往勢孤力單,難以與奸惡較量。這也正是古來人小得勢、君子受氣的原因所在。對於和珅的品性及其影響,連當時出使中國的朝鮮使臣都看得很清楚,稱其“寵幸無比,為人狡黠,善於逢迎”,“性又陰毒,少有嫌隙,必致中傷,人皆側目”,故使國家政事“間多苛嚴”。“人懷不安”,朝廷上下一片緊張的氣氛。和珅“機械百出,無形無聲,非可意料”。對於不附於己者,他伺機激皇上之怒以陷害之;對於納賄者,則巧為周旋,或故意拖延其事,待皇帝怒氣平息後再去上奏或為之說情。

和珅妒賢嫉能,排除異己,快私報複,屢興大獄。如李侍堯曾以總督擔任大學士、軍機大臣,頗得乾隆信任。在其擔任軍機大臣期間,說“兒畜和珅”,故和珅對他恨之人骨。於是便上流彈劾李傳堯,說他貪私索賄。乾隆帝派他去雲南查辦。他經過詳細盤查,並未查出什麼私弊,便把李傳堯的仆人抓來,嚴刑拷打,終於從仆人那裏逼出口供。和珅遂以“貪濁無厭”、收受屬員賄賂為借口,將李革職下獄,並力請乾隆帝將其處死。後來,因李係功臣之後,才幸免一死,但家產全被淹沒。

後來,隨著柵&權勢的不斷增長,凡在軍機處、內閣任職的;所有高級官員,如阿機福康安、王傑、董貫劉塘等,幾乎都一成了和珅攻擊的對象。為免遭陷害,阿桂雖然德高望重,對和珅也是“刻刻防之”,其他官員更是“循循如屬吏”。

朝廷內部奸佞當權,但是就是好佞權再大位再重,也未必全速得了天,偌大一個朝廷還是有忠誌之誌的。和珅盡管極盡寵幸,紅得發紫,還是有人敢太歲頭上動土。其中比較有名的兩個是禦史曹瑞寶和民振定,“者之中,尤以謝振定的故事流傳最廣。

乾隆五十一年,陝西監察禦史曹錫寶上流劾和珅家人劉全(劉禿子)衣服,本馬、居室通製,而實際予頭是指向和珅。曹禦史冒死上奏,深知此舉利害攸關,故曾和同鄉好友傳郎吳省欽密商。不料吳省欽兩麵三刀,飛速馳告隨帝巡幸熱河的和珅。

奏上之後,乾隆帝百般袒護和珅,無理訓斥曹錫寶。劉全“交接士大大,納賄巨萬,造屋便逾製,唐如王侯氣度”,但和珅早已密令“劉全折毀如製”,衣眼、車馬有逾製之處,“皆匿無跡”。至此,曹錫寶隻好“自認冒昧”。一時朝廷內部畏懼和珅如虎,就是和珅再胡作非為也無人敢彈劾用出犯他。

到了嘉慶元年,又有一個禦史冒出來了,這個人便是湖南人謝振定,時在京中任禦史。嘉慶元年,乾隆帝雖已退位做了太上皇,但仍然大權在握。而和珅的權勢更是越來越大。這天,和珅一個愛妾的弟弟,乘坐著一輛紅障泥的後檔車,在北京街道上耀武揚威,橫衝直撞,嚇得街上行人慌忙東奔西走躲閃著。坐在車上的和珅妾弟看著滿街行人忙著躲避他這輛飛車的狼狽相,不禁高興得哈哈大笑。

飛車馳到東城,忽聽得車外有人大聲喝叫道:

“停車!停車!”

和珅妾弟正在興頭上,哪裏在意。他朝前麵一看,隻見一群人簇擁著一位官員,頭戴水晶頂,身穿解客補服。正站在前麵路旁喝叫停車。

“這是哪裏來的王八蛋,敢叫老子停車!”和珅妾弟問道。

駕車人連忙回答:“這人是謝禦史謝振定,是湖南人。”

和珅妾弟一聲冷笑:“哼:一個小小的禦史,不過是個五品官,也敢在爺麵前來耀武揚威!不用睬他,衝過去!”

飛車全速前進,從大街上衝了過去。

謝禦史正在巡城,見這輛飛車喝令停車竟不聽指揮,不禁勃然大怒,大聲喊道:

“快追上去給我把這車上的奴才抓下來!”

謝禦史隨從人員連忙上前輕聲稟道:“大人請息怒!這車上的人乃是和相國愛象的弟弟,大人要抓出亂子來的。”

謝禦史一聽,更加惱怒,厲聲喝道:“胡說,他的姐姐給和相國當了小老婆,他就可以在京城大街上隨便飛車麼?追!快追廣

兩騎快馬奔馳而去,將那輛紅障泥的飛車截住,謝禦史也騎馬趕了上去。

“把這奴才抓下車來廣謝禦史喝令道。

和珅妾弟被抓下車來,依然冷笑:“謝都老爺。怎麼啦?你不認識我?我是和府的,你去打聽打聽。”

謝禦史見他依然這般傲慢,更加火上澆油,大喝一聲:

“將這奴才衣褲剝下來,重打四十大板!這車當場燒掉!”

和珅妾弟被剝衣褲,當街打了四十板屁股O他倚仗著姐姐的勢力,住在那華麗的相國府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幾時挨過板子?這頓打,直打得他那又白又嫩的屁股皮開肉綻,鮮血淋漓,隻得高喊:“禦史老爺饒命2”

那輛豪華的馬車,被烈火點燃熊熊燃燒,引來了無數路人,裏三層,外三層圍得像堵牆似的。人人拍手稱快,都伸著大拇指稱讚謝禦史不畏權貴,敢作敢為。

謝禦史在東城燒車的消息,片刻間就飛遍了整個北京城,百姓們都奔走相告,人心大快。

當和珅妾弟帶著個血淋淋的屁股,在他姐姐陪同下來到和珅麵前告狀時,和珅也大為震驚。他板下臉來在廳上亂走,氣得臉色發青,大喊:

“一個小小的上品禦史,竟敢欺負到老夫頭上來!”

第二天,給事中王鍾健在和珅指使下,對謝禦史提出彈劾。謝禦史竟被罷了官,回湖南湘鄉老家去了。

過了兩年零十個月,乾隆皇帝駕崩。和珅靠山一倒,五天後就被嘉慶皇帝關進了牢獄,十五天後便被賜死。傾國權勢,頓時瓦解。有人向嘉慶皇帝提起了謝禦史燒車之事,嘉慶特旨起複謝振定為禮部主事,不久又升為五品員外郎。謝振定死於嘉慶十四年,五十七歲。死前,索筆大書“正大光明,通天達地”八個大字,寫好後,將筆一擲,安然逝去。

樹根定有個兒子名叫翊興勃,道光年間在河南從縣令升任裕州知州,人賠皇帝。道光皇帝聽他敘述了家世以後,不禁笑道:

“哦!原來你就是燒車禦史的兒子。”

皇帝這一表揚,“燒車禦史”更出了名,湘鄉人竟稱呼謝禦史的後代為“燒車謝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