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中華名人百傳十大貪官
七、惡貫滿盈
——劉謹
中華名人百傳十大貪官中華名人百傳十大貪官1.投主所好得寵幸
劉建,陝西興平人,本姓談。景泰二年(1451)出生於一個農戶家裏,年幼淨身人宮。
劉連閹割人宮,是投靠一個姓劉的太監名下,也是由這位劉姓太監將其選人宮中。這對劉道來說,應該是很幸運了。因為並不是所有自宮淨身者,都能有機會進宮效用,有很多自宮者被閹割後,無法進人宮廷,隻得在社會上乞討流浪,命運更悲慘。劉謹以劉姓太監為依托,索性便也改姓劉,後來他的父親也改名,叫劉榮。劉理獲得專權地位後,明正德三年(15OS年),劉榮被封後府都督同知。
因為年幼,先在內書堂讀書認字,學習宮中的規章製度,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派他在宮中幹些雜活。他口才利落,記性也好,在宮中宦豎老奴的熏陶下,學會了見機行事,小心事奉的本領。但是,在英宗、憲宗兩朝,他還隻不過是宮中當差的小奴。孝宗在位時,他言語不慎,犯了宮禁,幾乎送命,被派到茂陵司香。從這以後,劉謹的宮廷命運出現了轉機,劉道大概也想到在宮廷內部混出名堂,出人頭地,必須尋找一個靠山。劉道不知憑什麼本事,巴結上了弘治年間的大宦官李廣。李廣是明朝弘治年間的有很大權勢的太監。李廣以符篆迷信獲得龐幸,於是便利用其權勢,矯旨授傳奉官,很多人向李廣行賄,李廣就為向其賄賂的人辦事,他還擅奪民田,專擅鹽利巨萬。劉控能交結上李廣,大概也是劉謹向其賄賂的結果。經李廣的極力推薦,劉道被選為皇太子朱厚照的內侍宦官,明朝的專權宦官都有這種特殊地位,即必須先到皇帝或皇太子謀一個近侍的差使,和皇帝或皇太子建立親密關係,就可以飛黃騰達了。據曆史記載,皇太子朱厚照,年幼聰明,但喜好逸樂。而劉道通曉宮廷內樂等雜戲。李廣之所以推薦劉道,也是出於討好朱厚照。劉道進人皇太子的東宮,攀上了人生的一個大台階。
劉道為討得這個美差而欣喜。他傾盡全力來照看太子,不但處處小心,殷勤伺奉;而且事事留心,察言觀色,順著太子的心意,漸漸地與太子建立了深厚的情誼。
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孝宗朱拍樓去世,太子朱厚照即位,是為武宗。這一年,朱厚照十五歲。
隨著武宗即位,劉道也時來運轉。幾個月內,三次升遷。先讓他掌鍾鼓司,負責管理出朝鍾、鼓及內樂、傳奇、過錦等雜戲。後升為神機營中軍二司內宮監太監,負責營造宮室、陵墓。冰窖,製造妝音器物諸事。再升為提督京師五千營,京師五千營是保衛京師的主力部隊。他與先前伺奉過太子朱厚照的太監馬永成、高鳳、羅祥、魏彬、丘聚、穀大用、張永等八人,情投意合,狼狽為奸,被人們稱之為“八虎”。
從官位來看,“八虎之中”劉謹的地位最低。明朝宦官組織寵大,自成體係,共有12監、4司、8局等二十四個衙門。其中司禮監太監最重要,為皇帝掌管內外章奏,照內閣票擬批紅。其地位可比外延的內閣首輔,然而其實際權力大得多。從明英宗正統年間王振專權開始,司禮監逐漸淩駕於內閣之上。劉道所在的鍾鼓司職權無足輕重,其任務:一是掌管每天皇帝的出朝鍾鼓,也就是為皇帝上朝議事報時;二是為皇帝及其後宮的娛樂活動服務,例如調教樂工、搬演內樂、傳奇、過錦、打稻等雜戲。鍾鼓司在宦官衙門中沒有什麼實際權力。明武宗即位後,劉廢即升為鍾鼓司的掌印太監。為什麼一個沒有實際權力的鍾鼓司掌印太監後來能夠成為“八虎”之首?
首先,劉道自進宮,就在鍾鼓司做事,對宮廷內樂、歌舞女位及徘弄比較熟悉,這個條件使他能夠經常服侍在喜好遊玩的朱厚照左右,侍候朱厚照玩樂是其最主要任務。劉道能夠得到朱厚照的寵信和重用,和其掌管鍾鼓司有直接關係,史書記載。朱厚照位居東宮太子期間,劉道以便“徘弄為太子所悅。”’從那時起,劉道便成為朱厚照身邊的心腹。相比之下,滿朝成千上萬的太監與劉模相比不具備這個條件。因此,明武宗尚未即位前,劉道就已為後來專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其次,劉道為人狡詐,雖沒讀過書,卻頗通古今,在宦官中。屬於工於心計,善於謀略的人物,後來在與以內閣為首的朝臣爭奪對明武宗的控製權的鬥爭中,劉道漸露頭角,玩弄權術,排斥朝臣,左右明武宗,由一個人微言輕的鍾鼓司太監,而躍升為“八虎”之首,居於這個宦官集團的首領地位。武宗即位,臨朝理政。每天幾次視朝,聽取朝中文武大臣們奏事,批閱有關國家政治、軍事、財政、司法、教育等方麵的各種奏章。所有這些,直接關係到國家的興衰、社會的穩定與百姓的安危。這個少年天子,則受不了自中種種清規戒律的約束,他似乎沒有意識到自己一言一行所造成的影響,更沒有意識到登基後自己所肩負的重任,他向往昔日太子的遊樂生活,總想如何能使自己從繁雜的國事中解脫出來,讓先前陪伴他的那些宦官們繼續伴隨他四處遊樂。因此,在即位後不久,便以種種借口,不斷傳出免朝的命令。
伺奉武宗長大的劉蓬,更了解武宗的心思。為了討得武宗的高興,他糾集同夥,每天進獻鷹犬、歌伎、舞蹈和百戲雜技,專供武宗在宮中玩樂。又佯設勾攔,以宮女充當妓女助酒,喝醉後就留宿其中。他還引誘武宗易服化裝到宮外,出此人彼,肆意遊樂。不僅如此,他還教唆武宗如何聚斂財富。他告訴武宗鎮守太監是個肥缺,要武宗下令撤回各地的鎮守太監,另外再派一些人去任鎮守太監,條件是每人必須交出一萬兩銀子給朝廷。他還帶領同夥,在京城附近,廣設皇莊三十餘處,霸占土地達三萬七千五百九十五頃之多。使京師附近民眾深受其害。
2.結黨營私爭權鬥力
當時朱厚照周圍有兩種力量,他們都想將這位少年天子控製在自己的手中。
一是以內閣大學士組成的顧命大臣集團。明孝宗臨死前,召見大學士劉健、李東陽、謝遷,在乾清宮東暖閣的病榻上一麵口述,一麵命太監記錄下來。他對這三位顧命大臣說:“皇太子很聰明,但年紀輕輕,又貪圖玩樂,所以請幾位先生對他認真輔導教育,使他成為一代明君。”然後又把太子朱厚照叫到跟前,囑咐他篤守祖宗以來的成法,孝敬兩宮太後,努力學習,任賢使能,永保天下。明孝宗已經發覺他唯一的兒子從小耽於鰭戲遊獵,對其未來不放心,所以鄭重地將朱厚照托付給他最信任的三位顧命大臣。朱厚照即位後,承擔明孝親臨終重托的顧命大臣們,為了使新皇帝走上“正道”,完成輔導君德的神聖天職,把孔孟之道和朱明祖宗家法作為新皇帝的行為準則。
二是以劉控為首的宦官“八虎”集團。這些宦官在朱厚照兒童、少年時期,一直陪伴其左右。朱厚照和他們的親近程度遠超過顧命大臣。這些宦官與朱厚照朝夕相處,總是利用其孩童天性弱點,逗引他玩鬧婚戲。
劉理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提高自己在宦官集團中的地位,竟然敢建議明武宗朱厚照拒絕執行其父明孝宗臨終時提出的撤銷提督軍營的監槍太監和各城門監局的命令。監槍太監是由司禮監派出的。城門監局是宦官管理京城各門的機構。明朝京城各門全由宦官管理,禁城皇城各門各設門正一人,內外城正陽等九門。永定等七門,各設正副提督二人,並有印章一顆,負責早晚開關城門,查驗關防。又因為京師稅務主要在九門,監稅宦官便得以趁機敲榨過往商人、趕考舉子,甚至還有進京覲見的地方官吏。劉道利用這種方法培植個人的勢力。對此,劉道還不滿足,他曾對馬永成等人說,隻要他執掌司禮監,一定能使“科道結舌,文臣拱手。”這一表白道出了劉謹的心裏話,他謀求的職位是宦官;中最有地位的司禮監太監,而最終目標是憑借其權勢,壓製朝臣,淩駕於百官。劉控的矛頭直指顧命大臣集團。
而以劉道為首八虎集團所作所為也引起而顧命大臣集團的極大不滿。為了鏟除以劉道為首的八虎集團,韓文與劉健、謝遷等朝臣密謀,聯合九卿諸大臣一並伏閉上疏,讓郎中李夢陽起草奏稿,行文簡明扼要,態度中肯。疏中寫道:“伏睹近歲以來,太監馬永成、穀大減張永、羅祥、魏彬、丘聚、劉道、高風等,置造巧偽,淫蕩帝心,擊球走馬,放鷹逐犬,徘優雜劇,錯陳於前,直至導萬乘與外人交易,日遊不足,夜以繼之,有虧誌德,無複禮體。此輩小人,唯知蠱惑聖上,以便謀取私利。先前閹宦誤國,史有明鑒。今永成等罪惡昭著,如若縱而不治,為患非細,伏望陛下將永成等八虎縛送法司,以消禍萌。”這篇疏文,既表達了韓文等朝臣對武宗的赤膽忠心,又尖銳地揭露了八虎控製武宗的卑劣手法。
這篇奏疏的份量是相當重的。明武宗朱厚照接到奏疏後,被嚇得驚哭起來,連飯也不敢吃了。明武宗大概也覺得奏疏上列舉的事例有違祖訓,不得不做出處理;而內心裏又不願意嚴厲懲罰身邊的“八虎”。於是他就想與內閣大學士商量一下,考慮一個既能對付朝臣,又能寬有“八虎”的萬全之策。朱厚照派司禮監太監8個人到內閣議處韓文等人的奏疏。當時內閣討論非常激烈,據說王嶽等司禮監太監等人一天裏就三次去內閣聽取他們的處理意見,劉健等內閣大學士堅持讚同奏疏的要求,主張處死\虎”等人。這時,王嶽等人站到了顧命大臣一邊。王嶽為人正直,同時他和太監範亨、徐智等對“八虎”日夜伴君左右,心懷嫉妒,於是,王嶽便把劉健等顧命大臣的處理意見,如實地向朱厚照彙報,並且表示他們也認為內閣的意見是對的。可是明武宗並未對劉道等人從重處罰。他派王嶽、李榮等司禮監太監到內閣傳達他的旨意:從輕發落,把劉道等人發造南京新房閑住。這是明朝對犯法宦官較輕的處罰。明朝製度規定,明朝宦官除處以死刑外,一是遣送南京孝陵去充淨軍。罰作苦役:另一是遣送到南京新房閑住。到南京新房閑住,雖然失去了自由,被剝奪權勢,但還可能東山再起。劉健為首的內閣大學士對皇帝隻是輕描淡寫地處理劉道等人表示強烈反對。第二天,皇帝有旨召各部院大臣人宮,到左順門聽旨,李榮手拿著韓文等人的聯名奏疏,對各位大臣說:“皇帝有旨:各位大臣愛君憂國,所言極是。但是,這此奴才侍候皇帝時間很長,不忍心繩之於法,應多少給予寬恕,皇帝自有處置。”各位大臣一聽這是朱厚照為“八虎”搪塞,麵麵相覷,不敢吱聲。韓文一人站了出來,說道:“當前國內民窮盜起,天變日增,群奸動輒引導皇上遊宴無度,荒廢朝政,韓文等人身為朝廷命官,怎能不上奏!”李榮回答道:“奏疏裏已說明了,皇帝不是不知道,隻是想稍微寬恕一點,皇上自有辦法。”吏部侍郎王鼇反問道:“假若皇帝不處置這些人怎麼辦?”李榮則表示:“這事就交給我們,我李榮脖子上難道裹上了鐵甲,而膽敢誤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