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百傳十大女傑十、佐劉邦定天下——呂雉1(3 / 3)

當漢軍攻下定陶(今山東定陶縣)時,劉邦下令找個漂亮的·姑娘陪伴自己。部下找到一個姓戚的姑娘,長得美貌又能歌善舞,劉邦很喜歡她,每次出征去關東打仗,總要隨身帶著她。遂封她為威姬。劉邦和項羽交戰上百次,開始時力量相差懸殊,兵力十分微弱,因此戰爭十分殘酷。每次交戰之後,劉邦都覺得出於九死而得一生,僥幸逃脫了死亡之神。這個時候,聰明、年輕的戚姬總能給劉邦一些安慰和愉快,劉邦也從感情上更加依賴戚姬,遠在他鄉的呂後漸漸被疏遠了。

隨著楚漢戰爭一天天地接近尾聲,呂後的憂慮也與日俱增。原來,戚姬和劉邦生了個兒子,名叫如意,這個孩子活潑、聰明,深得劉邦的喜愛,劉邦把戰爭閑暇的時間差不多都花在和兒子如意的媒鬧上。戚姬心中很明白,一旦劉邦當了皇帝,按照禮法,應立長子劉盈為太子,呂雉便是皇後。但那樣一來,如意就不能繼承父位,而要被封到邊遠的地方去做藩王。想到這裏,戚姬不由得一陣陣心中發涼,想著自己要和兒子遠離劉邦,生死禍福都要掌握在呂雉的手中,禁不住淚如雨下。

漢高祖劉邦到了晚年,自知一生征戰,身體大不如以前,加之又帶有箭傷,便想早點安排後事。心想: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一定得安排個放心的接班人。劉盈懦弱,不能接受重托,遂下決心立趙王如意為太子,以接替自己。山東謀臣叔孫通聽到這一消息,立即請見高祖,諫伊說:“春秋時,晉獻公因為寵愛騙姬而廢掉太子,立細姬所生的奚齊,從此晉國戰亂幾十年不得安寧,為天下的人所恥笑。秦始皇因為不能早點定長子扶蘇為太。子,使得趙高有機會假稱皇帝命令而立幼子胡亥,自己種下惡果,使秦國的祭祖斷絕,這是陛下您所親眼看到的事情啊!現在太子仁義慈孝,天下的人都有所聞,呂後與陛下同甘共苦,又是結發夫妻,又怎麼能夠背棄她呢!陛下一定要廢掉嫡生長子而立少子,臣願先被砍頭,以頭顱的血染紅眼前之地!”說著拔劍就要自殺。劉邦急忙讓左右製止叔孫通,笑著對他說:“你站起來吧,所說廢立太子的事,隻是我開玩笑的話而已,你何必當真廣叔孫通嚴肅地說:“太子是國家的根本,根本一旦動搖,天下就要震動,陛下為什麼要拿天下開玩笑呢廠高祖立即鄭重其事地說:“我聽從你的意見。”

呂後很快就知道了敘孫通與高祖劉邦的這次談話內容,她從心眼裏感激叔孫通。但當她知道劉邦並沒有就此甘心,仍在尋找機會說服大臣時,不由又憂心衝衝,然而又不知道該怎麼辦好。公元前197年,一天劉邦臨朝,突然提出廢太子劉盈,立趙王如意為皇太子這項事宜,讓大臣們商議。滿朝文武一聽,大為驚駭,一下子討論開了,大多數人都不同意改立太子,他們認為古往今來,立太子都是立嫡以長,太子已冊立(公元前205年被立)多年,並無什麼過失,為什麼今天突然提出改立呢?望著文武大臣不解的麵孔,劉邦鄭重地說:“太子盈天資平庸,生性懦骼,如此怎能繼承大業?趙王如意,年齡雖小,卻十分聰明伶俐,說話辦事也很象我,唯有他,能繼承大統!”說罷,使命人起草廢立詔書。大臣們見劉邦態度堅定,都沉默不語。

突然,一個相貌魁偉,舉止莊重的大臣猛然起身,上前一步,跪拜在禦座下,說了聲:“陛下,不可啊廣眾臣們定晴一看,原來是禦史大夫周昌。周昌為人耿直,是劉邦敬重的老臣。劉邦見周昌上前稟奏,知道要壞事,他深深地領教過周昌的厲害,但隻得勉強問道:“卿意如何計

周昌本來有些口吃一,越著急,越說不出話來,他嘴唇掀動了幾下,好一會兒才進出一句:“臣口……口雖不能暢言,然臣……臣……期期知…·二·知其不可,陛下……若…若廢太子,臣期……期不……不奉詔!”周昌雙目圓睜,滿臉漲得通紅,劉邦見狀,忍不住大笑起來,大臣們也跟著笑起來,朝廷上本來緊張的氣氛被衝淡了。劉邦改立太子之事也隻好暫時作罷。

周昌退朝後,走出金殿。剛走到東廂偏殿,突然看到呂後從那裏走出來。周昌一見是皇後,趕忙要上前行禮,誰知周早還沒來得及下跪,呂後卻搶先跪在他的麵前,口裏說道:“多謝先生,要不是先生敢為太子力爭,太子一定會給廢了!”呂後的行動,把周昌弄得手忙腳亂,一時不知如何是好,當今的皇後為自己下跪,他趕快跪下請皇後起來。聽了剛才呂後的話,他覺得這個女人懷有私心,因為我在皇上麵前為她的兒子劉盈說了話,便下跪表示感謝。我不會買她的帳,反對改立太子,我是出於社稷國家考慮,並不是為了某個人的私利。看來廢立太子中蘊藏著許多問題。

廢立太子問題由來已久。趙王如意是威夫人所生,這時年僅十歲。戚夫人是劉邦在彭城大戰的逃跑途中收得的夫人。當年劉邦在彭城敗於項羽後,倉皇逃命,當跑到離定陶城不遠的威村時,精疲力盡,饑腸輛輸,恰被戚夫人的父親搭救,並把他視為家中上賓。當時的戚夫人年方十八。長得眉清目秀,妹妹玉立,但尚未定親,劉邦便把她收為第二夫人。戚夫人年輕貌美,擅長歌舞,經常跟隨劉邦在軍中,轉戰南北,很受劉邦的寵愛。為了讓自己的兒子能取代太子劉盈,她白天黑夜地在劉邦身邊哭訴。呂後年長色衰,長期留守在家輔佐朝政,很少見到劉邦,久而久之,她與劉邦之間的關係日漸疏遠。呂後對自己的失寵,並不以為然,但要廢掉自己的兒子,她理當不讓,“夫可讓,子不可奪”這是她暗自立下的意願。因為從自己的切身利益考慮,如果兒子的皇位保不住,母以子貴,將來自己的地位也要受到威脅。她早就看出,劉邦近些年來,越來越寵愛戚夫人和趙王如意,總想改立如意為皇太子。所以,每次劉邦臨朝,她都要派心腹前去偷聽,密切注意廢立的動向。今天,劉邦果真提出了此事,恰好她親自偷聽到,同時,她還摸清了大臣們的想法,似乎大多人都反對改立太子,這對太子是有利的。於是,呂後設法竭力去拉攏那些擁立太子的朝中大臣,逐漸形成了一個以呂後為首的政治集團。

公元前195年,劉邦因征伐英布而前胸中過一箭,現箭傷日益嚴重。這時,他擔心自己活不了多久,再次想廢太子劉盈,立趙王如意。呂後非常恐慌,急忙找她的哥哥建成侯呂釋之來商議。呂釋之認為,此事目前隻能去求救足智多謀的張良,此人善於出謀劃策,皇帝又器重他。商議之後,呂釋之親自出馬代呂後求教。起初,張良執意不肯出主意,以廢立太子是皇家的私事,大臣不宜過分幹預為由,默不作聲。後來憚於呂後的威勢,在呂釋之的脅迫下,才獻出一計:改立太子之事很難用口舌去爭辯取勝。但是,秦末時有四位老人,他們都以為皇親對人輕慢驕傲,因此逃匿山中,誓不為漢朝的臣。然而皇帝對此四人卻很敬重。如果太子能親書一封,派人多帶金玉壁帛,卑詞安車去請他們來,他們是能夠來的。請來之後,讓他們時時隨太子人朝,有意讓皇帝看見他們,皇帝知道了有這四人輔佐太子,就不會再改立太子了。於是,呂後便依張良之計,一一照辦,果然很快就把四位老人(稱“商山四皓”,因為他們一直隱居在商山之中)請到太子府。

劉邦自生病以來,更想廢太子。上文提到的英布叛亂,劉邦又對太子進行了一次考驗。“商山四皓”給日後獻計,呂後阻止了太子的出征,這使劉邦更堅定了改立太子的決心。隻是在等待合適的機會。呂後依靠張良,不斷地從中周旋,使劉邦一直未能得手。

一天,劉邦在未央宮前殿舉行家宴,太子劉盈自然在座。劉邦滿麵笑容,接受太子和諸王敬酒,心中甚喜。忽然,他看見有四個鬢發斑白、衣冠楚楚的老者在太子左右侍奉,心中很奇怪,忙問他們是幹什麼的。那四位老人緩步上前各自報了自己的姓名,劉邦一聽,驚異得瞪大了眼睛,這不是“商山四皓”嗎?好半天才說:“我訪求了你們多年,你們都逃走躲避起來,今日為什麼在太子身邊?”四人齊聲回昏“陛下輕賤士下,喜歡辱罵,我們不願受你侮辱,便躲藏起來,做個隱士。今聽說太子仁義孝順,禮賢下大,天下人沒有不願意為太子效命的,所以我們願意來服侍太子。”劉邦聽了,沉思了長久,又吩咐道:“你們要好好地照顧太子。”

酒宴散後,劉邦目送“商山四皓”簇擁太子離去,長歎一聲,對戚夫人說:“我本想改立太子,但太子有了這四人輔助,羽翼已成,天下人心歸之,哎,很難再有所變動了。看來,呂後真要成為你的主人了!”聽了劉邦無可奈何的話,戚夫人痛哭不止。她深知呂後的心狠手辣,因為我能得寵和劉邦打算改立太子,呂後對我已恨之人骨,以後劉邦不在,我母子的生命必定很難保。她越想越哭得傷心,劉邦便安慰她說:“不要哭了,以後再慢慢想想辦法。現在,你為我跳楚舞,我為你唱個楚歌吧!”

充梆唱道:“鴻雁高飛,一舉千裏。羽故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贍繳,尚安所施廣其意思是說,鴻雁羽翼已成,我也無可奈何,雖有捕殺此鳥的射具,但無處可以安放。劉邦唱了一遍又一遍,音調十分淒憐。戚夫人邊舞邊哭,到最後倒地不起,昏厥過去……自此以後,劉邦看到了呂後的強大勢力,再也不提廢立太子之事了。呂後的意願(大可讓,子不可奪)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