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當時的局勢下,聯邦軍隊大部分的將領一直在打敗仗,他們甚至差點被南方軍隊打到華盛頓。他們中間沒有一個人敢於主動進攻,更沒有一個人能像格蘭特那樣:當他還是上校時,他就開始打勝仗;當他升為陸軍準將時,他還是在打勝仗;當他升為少將時,他仍然在打勝仗。他打的勝仗越來越多,規模也越來越大。他總是能利用手中的有限的軍隊、有限的武器,創造戰場上的最大勝利。
在格蘭特升為聯邦軍隊的總指揮後,他更創造了美國戰爭史上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在戰爭中,林肯總統需要能夠像格蘭特那樣將勝利而不是問題帶給自己的將軍。無獨有偶,曾經熱播的電視連續劇《亮劍》主人公李雲龍也屬於這種有缺陷的將領,他喝酒、說髒話、感情用事,還經常犯點小錯誤,但他的上級卻一直重用他,為什麼?因為他能打勝仗。打勝仗,這就是他的業績。同樣道理,在職場中,老板也需要那些能夠克服困難,拿出成果給自己的員工。因為無論對老板來說還是對公司而言,結果才是最重要的。
塑造結果至上的理念
業績決定一切,老板和公司最注重的是結果,這就要求優秀的員工必須秉持結果至上的理念,不隻對任務負責,更對結果負責。他們關注於結果,並想盡一切辦法去獲得結果。他們隻關心結果,對找借口不感興趣。他們隻在意是否做了正確的事情,而不願意花費精力和資源來為不能達成結果找理由。這就要求他們在執行的過程中必須想盡一切辦法完成任務,拿出像樣的業績來。
執行任務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巨大的挑戰,麵對這些,我們必須像列普那樣想盡辦法,用自己的行動去積極嚐試,去完成,去贏得結果。
經常有員工說:“我努力了,所以我問心無愧。”這最多隻算是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結果。一名優秀的員工應當認清工作的核心價值,注重自己工作的完成質量而不隻是把注意力放在任務是否完成上。從他們嘴中說出來的話是:“我努力了,而且還做得很好!”而不是:“我完成任務了,雖然結果不好,但我努力了。”
一家著名的管理谘詢公司的一名業務經理有個習慣,就是每次在接受客戶的委托之前,總要先花點時間去拜訪該客戶組織的高級主管。在問了一些有關業務委托方麵的問題之後,這位經理總要向這些高級主管提些諸如“你們公司現在聘用的員工數量是根據什麼作出的”之類的問題。據這位業務經理講,大部分主管的回答是“我負責的是財務”,或“我主管的是銷售”。不過,也有人的回答是“我掌管的員工是500名”。隻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才會說:“我的責任是向管理者提供決策所需要的正確信息。”或者是“比去年多完成50%才是我的責任”。
那些在工作中隻強調過程或看重自己對下屬擁有多少權利的人,不管他有多麼高的職位,都隻能在工作中充當配角。而對那些強調結果的人來講,不管他的職位有多低,他都具備“高級管理者”的素質,他總是站在老板的角度考慮問題,他們的行動表明,他們能夠承擔組織的責任。
塑造結果至上的理念,員工就要看重貢獻,將自己的注意力投向公司及個人的整體業績這些結果上,如此一來,自然就不會將眼光局限在報酬和升遷。視野廣闊了,在工作中,才會認真考慮自己現有的技能水平、專業,乃至自己領導的部門與整個組織或組織目標應該是什麼關係,進一步,他們還會從客戶或消費者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從而督促自己不斷向著最佳結果、最完善的服務、最精致的產品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