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競爭是無處不在的,對手也是無處不在的。正因為對手的存在,你才產生要打敗他而成為強者的念頭。這是人渴望勝利的本性,也是社會賦予人機會的條件。優勝劣汰,適者生存,這就是競爭,這就是要戰勝對手的根本原因。有些對手阻礙我們成功,所以我們追求成功;有些對手阻礙我們生活,所以我們偏要活下去。因為誰也不想被淘汰出局,所以我們在對手的激勵下變得越來越強大。
愛情的忌諱:錯過了芝麻才想要撿芝麻
有一位著名作家說:“人在年輕的時候,並不一定了解自己追求的、需要的是什麼,甚至別人的起哄也會促成一樁婚姻;等你再長大一些,更成熟一些的時候,你才會知道你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可那時,你已經做了許多悔恨得使你錐心的蠢事。”所以,真正遇到自己愛的人,一定要告訴他,他對你很重要。不然,等到錯過了,就再也沒有讓對方明白你心意的機會了。
八十多年前,為了愛情,詩人徐誌摩與其原配夫人離異,造就了中國近代第一例離婚案,影響巨大。其師梁啟超力勸其懸崖勒馬,徐意堅決,複書說:“吾唯有於茫茫人海中求之,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如此而已!”
毛彥文是中國第一個女留學博士,大學者吳宓追求毛時,曾將他的羅曼蒂克寫成詩,還發表出來,其中有“吳宓苦愛毛彥文,九州四海共驚聞。離婚不畏聖賢譏,金錢名譽何足雲”等句。世人議論紛紛,吳宓泰然自若。
這種表達愛情的勇氣和方式,直至今日,仍令人心顫神搖。
他到國外出差,在機場告別了戀人便搭機飛往瑞士。半個月後,事情辦完了,他也買好回家的機票,然後他到電信局打算發電報給戀人。
擬好電文後,他交給一位女營業員,問:“麻煩幫我算算總共要多少錢?”
她講了個數目,他卻發現自己手頭上的現金不夠,眼看登機的時間就要到了,隻好對營業員說:“那麼,把‘親愛的’這幾個字從我的電報中去掉吧,這樣錢就夠了。”
“不,”那名女營業員一邊反對,一邊打開自己的手提包掏出錢來,“我來為‘親愛的’這幾個字付錢好了,戀人一直渴望從他們的丈夫那兒得到這個字眼呢。”
其實,豈止在戀人之間,就算在親人朋友之間,我們都應該適時地去表達我們的“愛”。
有一個女人,她的臉動過腫瘤手術後,因為有一小段麵部神經不得不被割去,造成臉部部分肌肉癱瘓,表情扭曲變形。從此以後,永遠是這副樣子。
她年輕的丈夫站在病床一旁。兩人在昏黃的燈光下,默默對視。
“我的嘴永遠都會是這樣子嗎?”她問醫生。
“是的。”醫生說。她聽後低頭不語。
“我喜歡這樣子,”她的丈夫說,“親愛的,孩子也會喜歡你的。”
此刻,丈夫毫不介意外人在場,低頭去吻妻子歪扭的嘴。醫生站得那麼近,看見他也扭曲自己的嘴唇去配合妻子的唇型,表示兩人還可以吻得很好。
醫生憋著氣,不敢出一點兒聲,隻覺得自己是在目睹一個神聖的場麵。
我們能從別人對我們的愛中得到力量,使我們察覺到自己在對方心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從中體會到安全自在的感受。
我們知道自己喜歡被尊重、被愛護的感覺,相對的,我們也應該給予關愛我們的人相同的回報。
愛,拒絕猶豫、觀望。唯有勇敢地付諸行動,才有希望擷取它的甘美。許多時候,含蓄的天性,讓我們總是不敢說愛,不好意思示愛,卻往往錯過了愛可以發揮的力量;等到失去了,錯過了機會,一切都難再從頭開始,難過、失落與傷懷,都很難被撫平。勇敢將心裏的愛表現出來,真心地傳達出對對方的支持;讓我們成為彼此心靈的後盾,有了這份愛的力量,我們將能更有勇氣地前進,激蕩出彼此生命中璀璨的火花。
貪婪總是幸福的大敵
人生究竟是黑白還是彩色,純粹是一種習慣性的看法。我們一旦習慣看到人生的黑暗麵,就會刻意去尋找黑暗的那一麵,而忽略掉光明的一麵,我們自然地就被消極的世界所包圍。多計算一下自己已擁有的,我們每個人都將是富人。
黃美廉,自小就得上腦性麻痹。病魔奪去了她肢體的平衡感,也奪走了她發聲講話的能力。從小她就活在眾多異樣的眼光中,她的成長充滿了血淚。
然而,這位堅強的女孩沒有讓這些外在的痛苦擊敗她內在奮鬥的精神,她昂然麵對,迎向一切的不可能。經過努力,她終於獲得了加州大學藝術學博士學位,她用她的手當畫筆,以色彩告訴人“寰宇之力與美”,並且燦爛地“活出生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