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美麗的花,如果你不能以一種美好的心情去欣賞它,它在你的心中和眼裏也永遠嬌豔嫵媚不起來,而如你的心情一般灰暗和沒有生機。隻有心存感激,我們才會把折磨放在背後,珍視他人的愛心,才會享受生活的美好,才會發現世界原本有太多的溫情。
感恩的心才能念動幸福的咒語
一位哲人說,世界上最大的悲劇和不幸就是一個人大言不慚地說:“沒人給過我任何東西。”因此,對生活常懷有一顆感恩之心的人,即使遇上再大的災難,也能熬過去。
在日本“推銷之神”原一平的奮鬥史中,最受人們推崇的是“三恩主義”,即社恩、佛恩和客恩。
作為保險巨人,並被尊稱為“推銷之神”,原一平並沒有傲慢自大,反而謙恭為懷,時時刻刻感謝公司的栽培,認為沒有公司提供的平台,就沒有今日的他,因此他十分尊敬公司,晚上睡覺腳不敢朝向公司的方向,這就是社恩。原一平一生的成功,除了自己的刻苦奮鬥之外,串田董事長的知遇和栽培功不可沒。不過,他內心裏最感謝的還是啟蒙恩師吉田勝逞法師、伊藤道海法師,沒有他們的一語道破及指點迷津,或許原一平還隻是一名推銷的小卒呢!這就是佛恩。對參加保險的客戶以及周圍合作的同事心懷感激,這就是客恩。據原一平自稱:他的所得除10%留為己用外,其餘皆回饋給公司及客戶。由於對公司有著感謝的胸懷,所以處處為公司的利益著想,為客戶提供無微不至的服務,從而也鍛煉了自己的能力,得到上司和客戶的回贈,登上了事業的高峰。
感恩,可以使我們浮躁的心態得以平靜下來,也使我們能夠從全新的角度來看待身邊的事物。
中國電力國際發展公司首席執行官李小琳在中國電力市場被稱為“一姐”,統領市值近百億的中國電力,也是香港H股、紅籌股上市公司中唯一女性CEO。
感恩,是李小琳平時用得最多的字眼。對此她有著自己的說法:“常懷感恩之情,我們就會時刻有報恩之心,報祖國之恩、組織之恩、父母之恩、老師之恩、同誌之恩、朋友之恩……”常懷感恩之心,就會將給予視為最大的快樂;就會內生一種定力,在紛繁複雜的社會生活中保持那種難得的“律己”。
她早已養成靜坐禪修的習慣,在沒有打擾的情況下,可以靜坐上一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吾當一日而三省吾身”,靜思時,一天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無不撞擊心頭,讓她警醒覺悟。
李小琳說:“我能有今天的成果,要感謝很多人的恩惠。”一個懂得感恩的女人,無需言他,本身就是一種成功和美麗的理由。
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風順,種種失敗、無奈都需要我們勇敢地麵對、曠達地處理。當挫折、失敗來臨時,是一味地埋怨生活,從此變得消沉、委靡不振,還是對生活滿懷感恩,跌倒了再爬起來?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生活就是一麵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感恩不純粹是一種心理安慰,也不是對現實的逃避,更不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感恩,是一種歌唱生活的方式,它來自對生活的愛與希望。
感恩之情是滋潤生命的營養素,它使我們的生活充滿芳香和陽光。一個不懂得感恩的人,即使家財萬貫,他仍是個貧窮的人;懂得報恩,才是天下最富有的人。
讚美和感謝,最經濟的禮物
中國有句古話:“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當你由衷讚美身邊的同事時,你會發覺讚美的力量超過任何東西。批評可能不奏效,鼓勵甚至也不能夠,唯有讚美一出現,堅冰全部化成水,固執也要變成樂於接受。
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周圍的同事,你也會收獲他們對你的讚譽,上班的時候心情也會大為轉好,甚至會影響到你的工作效率。詩人雪萊說:世上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那麼,用心去發現同事身上的美吧。
從社會心理學角度來說,讚美也是一種有效的交往技巧,能有效地縮短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指出:“渴望被人賞識是人最基本的天性。”回憶我們自己的成長經曆,誰沒有熱切地渴望過他人的讚美?既然渴望讚美是人的一種天性,那我們在工作中就應學習和掌握好這一工作智慧。不要由於不善於讚美別人或得不到他人的讚美,而使我們的生活缺乏許多美的愉快情緒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