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感恩是最美的幸福? (2)(2 / 3)

“請問黃博士,”在一次講座上,一個學生問她:“你從小就長成這個樣子,請問你怎麼看你自己?你都沒有怨恨嗎?”

“我怎麼看自己?”黃美廉用粉筆在黑板上重重地寫下這幾個字。她寫字時用力極猛,有力透紙背的氣勢,寫完這個問題,她停下筆來,歪著頭,回頭看著發問的同學,然後嫣然一笑,回過頭來,在黑板上龍飛鳳舞地寫了起來:

我好可愛!

我的腿很長很美!

爸爸媽媽這麼愛我!

上帝這麼愛我!

我會畫畫!我會寫稿!

我有隻可愛的貓!

還有……

台下,所有的人都沉默了,麵對眾人的沉默,她在黑板上寫下了她的結論:“我隻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掌聲響起。有一種永遠也不被擊敗的傲然,寫在她臉上。

的確,人生短暫幾十年,赤條條來,又赤條條去,何必物欲太強,貪占身外之物?“身外物,不奢戀”是思悟後的清醒,它不但是超越世俗的大智大勇,也是放眼未來的豁達襟懷。誰能做到這一點,誰就會遇事想得開、放得下,活得輕鬆,過得自在。

《伊索寓言》講述了這樣一則故事:有一次,孫子和祖父進林子裏去捕野雞。祖父教孫子用一種捕獵機,它像一隻箱子,用木棍支起,木棍上係著的繩子一直接到他們隱蔽的灌木叢中。野雞受撒下的玉米粒的誘惑,一路啄食,就會進入箱子,隻要一拉繩子就大功告成了。 支好箱子藏起不久,就有一群野雞飛來,共有九隻。大概是餓久了的緣故,不一會兒就有六隻野雞走進了箱子。孫子正要拉繩子,可轉念一想,那三隻也會進去的,再等等吧。等了一會兒,那三隻非但沒進去,反而走出來三隻。

孫子後悔了,對自己說,哪怕再有一隻走進去就拉繩子。接著,又有兩隻走了出來。如果這時拉繩,還能套住一隻。但孫子對失去的好運不甘心,心想著還會有些野雞要回去的,所以遲遲沒有拉繩。

結果,連最後那一隻也走了出來。孫子一隻野雞也沒有捕到。

貪婪總是幸福的大敵。要想真正獲得幸福,就要學會淡定,學會知足。

人生怎麼樣就看你自己怎麼看,是貧窮還是富有,是黑白還是彩色,都在於你自己。如果你能接受自己所有的缺憾,接收這份不完整的生命賜予,那麼你就能更快樂地活著。對於生命的苦難,我們不能把它當成是“誰”的錯。你總是去看他人的優越麵,心中的怨恨愈增。接受自己,接受現實,相信我已富有、已完美,生命將無憾。

幸運的疼痛

在人生的岔道口,若你選擇了一條平坦的大道,你可能會有一個舒適而享樂的青春,但你就會失去一個很好的曆練機會;若你選擇了坎坷的小路,你的青春也許會充滿痛苦,但人生的真諦也許就此被你打開。

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要承擔生活的苦。一味的怨恨是可悲的。苦難不是不幸的情報員,恰恰相反,它往往是通往幸福的敲門磚。雖然可能會承受精神上的折磨,一股刺痛擾得你找不到心理上的平衡,看不到前方的亮途,可是,正是因為經曆了這些,你才開始成長,你才開始知道怎樣積累生活的經驗。

有個漁夫有著一流的捕魚技術,被人們尊稱為“漁王”。依靠捕魚所得的錢,“漁王”積累了一大筆財富。然而,年老的“漁王”卻一點也不快活,因為他三個兒子的捕魚技術都極平庸。

於是他經常向人傾訴心中的苦惱:“我真想不明白,我捕魚的技術這麼好,我的兒子們為什麼這麼差?我從他們懂事起就傳授捕魚技術給他們,從最基本的東西教起,告訴他們怎樣織網最容易捕捉到魚,怎樣劃船最不會驚動魚,怎樣下網最容易請魚入甕。他們長大了,我又教他們怎樣識潮汐,辨魚汛……凡是我多年辛辛苦苦總結出來的經驗,我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們,可他們的捕魚技術竟然趕不上技術比我差的其他漁民的兒子!”

一位路人聽了他的訴說後,問:“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們嗎?”

“是的,為了讓他們學會一流的捕魚技術,我教得很仔細、很耐心。”

“他們一直跟隨著你嗎?”

“是的,為了讓他們少走彎路,我一直讓他們跟著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