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真定府獲鹿縣知縣張龔也起兵響應。劉裏忙、楊浩、智和禪師等領導的燕雲地區起義隊伍,也和五馬山建立了聯係。
在東北的金太宗禦寨,有幾千名被驅逐北上的漢族奴隸。他們以上山砍柴為名,置辦長柄大斧,計劃舉行起義,並劫持金太宗,殺過黃河。由於叛徒的告發,起義被扼殺,首謀者都遭金人殺害。
以漢族為主體的各族人民的抗金鬥爭,毫無疑問,是正義的進步的愛國主義壯舉。抗金鬥爭作為民族鬥爭,參加的社會成員相當廣泛。
抗金義軍的領導者,如王彥、馬擴等人,本是宋朝的官員,而邵興等人來自民間下層,也接受了宋朝的官封。因此,北方各族人民的抗金鬥爭不免和保衛趙宋王朝糾纏在一起,成了無可避免的特點和缺點。
在宋朝統治者中,如何對待北方的民間抗金武裝,也形成兩條對立的政見。宋高宗、黃潛善、汪伯彥等投降派,一方麵害怕金朝,另一方麵也害怕和憎惡此類武裝。
特別是五馬山的抗金義軍,既以信王趙榛作號召,被視為對宋高宗的皇帝寶座構成威脅,更遭到宋高宗君臣之疑忌。
李綱、宗澤等抗戰派,為了恢複趙宋的故土,洗雪國恥,則十分重視民間抗金武裝,主張依靠北方的義軍抗金。
李綱罷相後,鎮守東京開封府的宗澤事實上成為抗金的中心人物。兩河、燕雲等地的抗金健兒渴望接受宗澤的領導和指揮,宗澤也迫切需要他們的支援和配合,雙方建立了廣泛的聯係。
15.鬥智鬥勇攻占新鄉城
建炎元年的九月下旬,在都統製王彥的率領下,統製官嶽飛、張冀、白安民等11人,以所部7000人,渡過黃河去進攻金軍。
當時,河南新鄉有金人重兵駐守,見宋軍渡河,就乘勢猛攻,想把宋軍一網打盡。
王彥見狀,心裏害怕,傳令停止前進,高築壁壘,準備死守。嶽飛幾次請戰,都被拒絕,不由氣憤地說:“我們本來就是找金寇打仗的,如今卻畏敵不前!如果圖安全的話,何必到前線來呢!”
王彥也惱了,說:“你要找死的話,我可以讓你去!”
嶽飛立即率領1000多名士卒,迎著氣勢洶洶的金軍殺了過去。金軍急忙分兵圍截,竟被嶽飛打得潰不成軍。
金軍又聚攏起來圍追堵截,再次被嶽飛突破,如此反複了好幾次。嶽飛一馬當先,所向披靡。宋軍士氣大振,個個奮勇殺敵,竟一鼓作氣攻下了新鄉。
宋軍攻占新鄉,這等於孫猴鑽進了牛魔王的肚子,金軍自然不會善罷甘休。
馬上調兵遣將,蜂擁而至,想把立足未穩的嶽飛置於死地。兩軍在侯兆川相遇,展開激戰。
嶽飛身上10餘處受傷,仍堅持戰鬥,士卒也拚命死戰,終於擊退數倍於自己的敵人。
當天晚上,宋軍官兵整夜都全副武裝,並且就這樣睡著了。他們實在太累了,自從與王彥分兵以來,他們一直與圍追堵截的金軍四處周旋,已經好幾天沒有休息了。
所以,戰鬥一結束,他們沒吃飯,甚至連傷口也來不及包紮,就倒頭睡著了,他們以為金軍剛被打敗,不會馬上再來。
不料,在宋軍睡夢正鼾時,忽然傳來警報,說大批金軍來劫營,宋軍士卒驚得睡意全消,躍身而起,陷入一片恐慌之中。他們全擁至嶽飛帳前,等候嶽飛的吩咐。
嶽飛沒有出來,帳篷內傳來有節奏的鼾聲。宋兵們拿著刀,責問帳前軍史:“軍情如此緊急,你們怎麼不通知首領?”
軍吏放聲大笑,說:“首領有令,讓大家回去安心睡覺,不必害怕,金寇不會來的!”
宋兵疑惑地散開了,但都了無睡意,抱著槍,守在備好鞍的戰馬旁準備戰鬥。
其實,嶽飛自己並沒睡著。接到警報時,嶽飛心裏也很擔心。宋軍連續作戰,已疲憊不堪,對有備而來的金軍,很難取勝。逃跑已經來不及,很快會被追殺。
一番權衡後,嶽飛決定冒險效法諸葛亮的空城計。金軍連日來已被嶽飛殺得膽戰心驚,見宋營一片寂靜,懷疑其中有詐,怕中埋伏,就悄悄撤走了。
嶽飛長籲了一口氣,急忙傳令拔營。連日征戰,嶽飛糧草很快沒有了,就到王彥營中求借。王彥對嶽飛的連連取勝不僅不感到高興,反倒覺得如芒刺在背。
當初放嶽飛出去,原是讓他去送死的,至少讓他碰碰壁,接受金人的教訓,然後回來服服帖帖地聽自己調遣,不再與他的閉壘自守、畏敵如虎的政策作對。
但嶽飛卻堅持了下來,頻頻告捷,這豈不等於向世人昭告他王彥的膽怯無能嗎?
於是,王彥冷冷地對嶽飛說:“糧草我倒是有,但自己要用。你有本事獨立行動,就沒有本事搞到糧草嗎!”
這時王彥身邊的一名幕僚在手心上寫了字,向王彥展示,
是個“殺”字,王彥沒有理睬,對嶽飛說:“你違反軍紀,按罪當殺,可你離開我這麼久之後,還能回來認錯,勇氣可嘉。現在國運艱難,人才難得,我也就不同你計較了,你好自為之吧!”
嶽飛強忍不快,說:“王將軍,我們都是為大宋江山,當互相支持幫助,分什麼你我?”
王彥冷笑了一聲,隨即說道:“這麼說,你的功勞可以記在我的名下了?”說完竟拂袖而去。
嶽飛無奈,隻好率領所部到了太行山一帶,依靠當地民間抗金組織,與金軍展開周旋,又取得了一些勝利。
在一次戰鬥中,嶽飛俘虜了勇猛彪悍的金軍大將拓跋耶烏,在另一次遭遇中,又刺殺了敵將黑風大王。
但是嶽飛由於孤軍作戰,糧草不濟,沒能堅持多久,最後隻得殺出重圍。
不久,王彥受命總管河東、河北軍事,決定重新招回嶽飛,令他去守衛榮河。
嶽飛對王彥拒他於千裏之外一事一直耿耿於懷,沒有接受王彥的調遣,率兵渡過黃河,直奔開封,投奔開封留守宗澤去了,嶽飛又一次違反了軍令。
嶽飛與王彥之間的對立,其實也反映出了當時南宋內部對待戰爭的兩種態度。
王彥是河內人,在少年時就喜歡讀兵書,更喜歡騎馬、射箭等事。後來投身軍隊,曾跟從涇原路經略使種師道兩入夏國,立有戰功。
張所對王彥的才勇也很賞識,在受命為河北招撫使之後,讓王彥做都統製。
他還多方麵收攬一些英勇的人才,多方麵布置著反擊女真南侵軍的一些具體措施,並且決定把招撫使司設置在大名府,以便深入河北腹地。
張所是十分認真地要在抗金鬥爭中作出貢獻的。不幸的是,做皇帝的趙構盡管起用了抗戰派的李綱做宰相,盡管也采納了李綱的有關政治、軍事的一些建議,然而在他本人卻從來不曾有過認真抗擊金人、收複失地、報仇雪恥的打算。
趙構所最親信、聽從的,是一心想把新建的宋政權遷往南方,一心向著對金屈服退讓的黃潛善、汪伯彥二人。
當張所還在開封招集將士時,黃潛善、汪伯彥就提出彈劾說:把招撫司設在大名府是不合適的。對於傅亮,也在他準備工作尚未就緒之時,就被汪伯彥說成是故意拖延,黃潛善也在趙構麵前說他的壞話,於是,還沒有等傅亮引兵渡河,趙構就下令把河東經製司廢罷了。
後來,殿中侍禦史張浚又迎合著黃、汪的意旨而論奏李綱犯了十幾項罪狀,使得李綱在做了75天的宰相之後,終於又為趙構所罷免;李綱在職期內所建立施行的所有事務,也一齊歸於廢罷。
隨著河東經製副使傅亮以母病告歸,河北招撫使張所被貶謫到嶺南。張所到嶺南不久,即因病而死。然而張所對嶽飛的賞識和知遇,早已使嶽飛滿懷感激不盡之情。
幾年之後,嶽飛已被升為帶兵的大將,因為立了一次戰功,南宋朝廷要授予他的兒子嶽雲一個官銜,嶽飛特別為此上疏奏請,把這一官銜讓給了張所的兒子張宋本。
16.機動靈活屢戰屢勝
嶽飛離開王彥後,王彥收集散亡的部眾,共得七百餘人,轉入共城縣的西山去據險紮營。
他派遣心腹去與“兩河豪傑”進行聯係,以圖再舉。這支部隊的全部成員,為表示抗金的決心,都在麵部刺上“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個字。
因此,人們就把這支部隊稱作“八字軍”。沒有多久,河北、河東的忠義民兵營寨中,有19個營寨的首領,如傅選、孟德、劉澤、焦文通等,都響應了王彥的號召,兵眾達10多萬人,綿亙於數百裏內,金鼓之聲,彼此都可互相聽到。西至並、汾,北至相、衛,凡已聚眾結寨抗金的,也都秉受王彥的號令和指揮。
在河北的女真軍事首腦們,把王彥的部眾視為勁敵,雖屢次以大兵犯其營壘,卻敗多勝少。他們有時也想再渡河南犯,卻因受到王彥部隊的牽製,總不敢貿然把這一心願見諸行動。
後來宗澤把王彥函約到開封,和他商議說,在河北擾亂敵人的心腹,因極重要,但為了使皇帝趙構敢於再回到開封,加強開封的保衛力量,卻更為重要。
他希望王彥能夠把已在日益擴大的“八字軍”調往黃河南岸,以增強那裏的防禦氣勢。王彥按照宗澤的意見,率領八字軍全部人馬,和部分忠義民兵首領焦文通等人,南渡黃河,把部隊部署在黃河沿岸,完全聽受東京留守宗澤的指揮。宗澤向皇帝趙構上疏奏陳此事,並薦舉王彥作河東、河北製置使。
嶽飛自從率部自為一軍以來,他的部隊卻不能像王彥的部隊那樣日益充實壯大。到他聞知八字軍的軍聲大振,並且已經渡河歸宗澤統率之後,他單身匹馬到王彥的軍營中去認罪。
宗澤是北宋末年有名的抗金派領袖人物,原任天下兵馬副元帥,嶽飛第三次投軍的劉浩部隊,便歸宗澤領導,因此,他也算得上是宗澤的舊部了。
嶽飛是第一次來開封這座曆史名城,自五代以來,開封便是梁、晉、漢、周幾朝的都城,宋太祖趙匡胤登基,也定都於此。開封曾經是嶽飛少年時代向往的地方,沒想到會在戰亂之際來到這裏。
自從金人兩次躁動之後,開封宮樓殘破,市井凋零,完全失去了昔日的繁華景象。宗澤駐開封後,招集來天下義軍,分區把守,街道上有兵將列隊行走,練武場上傳來陣陣的喊殺之聲,給城市平添了幾分生氣。
在太行山苦戰了幾個月,吃盡了苦頭的嶽飛,一見到這種景象,禁不住心情激動起來。
嶽飛安頓好了部隊,單身去拜見宗澤,當他正匆匆行走時,忽聽有人喊道:“這不是抗命不遵的嶽飛嗎?將軍正要派兵去拘拿他呢!倒送上門來了!”
在新鄉城之戰後,嶽飛擺脫了都統製王彥的領導,而擅自以所部自為一軍,這是背離長官,按當時的軍紀說來,是一樁異常嚴重的罪行。
現在距離在新鄉城外脫離王彥的日期,雖然已經有了幾個月的間隔,然而,當日嶽飛的決絕態度,使得王彥還不能釋然於懷。
嶽飛一看,原來是王彥部下的幾個頭目,嶽飛舊的同僚。幾個人不由分說便將他抓住直送王彥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