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百傳十大將軍九、流傳千古——嶽飛2(1 / 3)

世界名人百傳十大將軍九、流傳千古——嶽飛2

5.決不敢失信於知己

一天,嶽飛做完活後便開始往家裏趕。離家還有半裏多地時,嶽飛瞥見山坡上伏著兩隻山雞,右邊一隻長尾巴上還附著有冰雪。

嶽飛知道這時候的山雞又肥又嫩,這東西最愛惜它的羽毛,尾巴上有雪便飛不快,正好都打回去孝敬母親。

嶽飛便把身邊軟弓竹箭取出,扣上弦,先朝左邊一隻射去,正好射中那隻頭部。隻蹦起丈許高,連翅膀都沒張開,便落了下來。右邊一隻剛剛驚起,嶽飛早打好了主意,頭一箭剛發,第二箭也相繼射出,當時穿胸而過,兩隻山雞全被射中。

接著,嶽飛忙趕過去,連雞帶箭全拾起來,往家飛跑。到家一看,門前大片積雪已被母親掃光,隻有兩片平整的雪地未動,嶽飛剛喊了一聲“娘!”母親已經從屋子裏麵趕出了。

姚氏接過嶽飛手中的山雞,笑著說:“你臉都凍紫了,還不快到炕上去暖和一會兒!你看那兩片雪地,想留給你寫字,還舍不得掃呢!”

嶽飛忙喊:“娘!兒子不冷。今天人家放學,書沒聽成,正好練字。”說罷,就往屋裏跑。放下弓箭,把平日畫沙的筆取了出來。

嶽飛拿了木筆畫雪練字,連畫了兩個時辰。眼看太陽已經偏西,嶽飛正打算去到後麵生火煮飯,忽聽有人笑說:“果然難得!”他回頭一看,身後站著一個年約50的老翁,穿著一身粗衣布服,上下卻極整潔。

嶽飛幼承母教,從小知書達理,他連忙起身拱手為禮,喊了一聲“老大爺”。

來人是嶽家多年好友李正華。他看到嶽家孤兒寡母生活艱難,第二天一早,李正華命令人送來了很多糧、肉、布匹和江南的土物,還送了一些筆墨紙硯和十幾套書與嶽飛。當時嶽家已快斷糧,眼看明春難度過,不料多年良友雪裏送炭,感激欣慰自不必說。嶽飛有了書讀,更是喜出望外。

最令嶽飛高興的是,李正華經常到家裏來看嶽飛讀書,並殷勤指點。嶽飛讀到的書有些是斷簡殘篇,也都補上,李正華又常把嶽飛請到家中去講解。

李正華經常談起周侗文武全才,收徒不論貧富,更不計較束修,但求學的人天分要好,心誌還要堅定,能耐勞苦。

嶽飛幾次向李正華請求,要拜周侗為師。李正華總是微笑點頭,說過些日子再說。聽李正華的口氣,他和周侗二人好像很熟,嶽飛再一追問,他的話又含糊起來,這使嶽飛心中老大不解。

李正華有一個女兒,名叫李淑,她從小就喜歡讀父親的書,因此聰明能幹。嶽飛有時看到李淑,也不回避。

嶽飛每逢雙日,仍然往柳林偷習武藝,隻是從開頭起,所見到的都是一群學生,周侗從來沒有出現過。

第二年的春天,李正華要出門訪友,嶽飛仍是每隔一天,便往柳林去一趟。當時村中老百姓日子越發窮苦,嶽家全仗李正華時常周濟,加上本身勤苦耕作,才能度日。李正華臨走的時候再三囑咐,要嶽飛專心一意讀書習武,不要隻顧下地。

一天,嶽飛去往野外練習弓箭,先趕上一夥由城裏出來的富家子弟,拿了彈弓在那裏打鳥玩,便躲了開去。無意中又走到了七裏溝周家附近。

柳林中設備齊全,單箭靶就有好幾個,還有各種兵器陳列在那裏。嶽飛害怕引起對方不快,從來不曾拿人家的東西練習過。

嶽飛知道當天不是練武的日子,正想另換一個地方,不料遠處空中飛來一行雁陣。一時技癢,想試一試新練的連珠射法,忙取身後短箭,迎頭射去,口中低喝:“先射第二,再射第三,都要中頭!”

雙雁已經落地,嶽飛忙趕過去拾起來一看,箭都射中雁的頭頸。心中一喜,瞥見來路邊的桃樹後閃出一個老者,正朝自己含笑點頭。

嶽飛見那個老者慈眉善目,舉止安詳,衣冠樸素,從來不曾見過他。嶽飛走上前,還沒有開口,老者便問:“你這娃的箭,是誰教的?”

嶽飛一遲疑,還沒回答,老者接口又說“你頭一箭還好,第二箭就差得多。若非那雁往側群飛,自湊上來送死,你又順風迎頭而射,就射不中了。不信?你看,這第一隻雁,你正中它的咽喉要害,射得頗準,這第二隻雁,你就是由它左肩向上,斜穿頭頸而出。這隻能算是湊巧碰上,還不能算射中,你知道嗎?”

嶽飛一邊笑著回答“是”,一邊將死雁提起一看,情況果然和老者說的絲毫不差。嶽飛暗自思忖,老人一定是此中高手無疑。嶽飛忙即恭恭敬敬上前求教,並問:“老前輩貴姓?”

老者笑著說:“你先不必問我姓什麼,也不談別的,隻問你有沒有恒心,能不能吃苦吧?”

嶽飛覺得老者的聲音很熟悉,便恭敬地回答說:“小子不怕吃苦,也有耐心。”

老者哈哈大笑說:“好!由明天起,你未明前起身,去到七裏溝山坡無人之處,在相隔百步之內,掛一竹竿,上麵掛著大小3個帶有風葉的竹圈。你對著初升起來的太陽,朝那竹圈注視,看它隨風的轉動次數,每一個圈都要數到300為止。竹圈大小不等,被風一吹,轉動起來,有快有慢。”

“除大風外,必須3個轉數都要同時記清。稍微有點含糊,就得重數。等陽光射到臉上,你已睜不開眼睛時,再閉目養神。過一會回家,明早再來。隔四五天,你把竹竿移遠兩三步,直至300步左右為止。”

“這件事說起來並不稀奇,但非有恒心毅力不可!練過百日以後,不管風怎樣吹,你能夠在300步遠近,把這大小3個竹圈轉數記清,才算是有了根基,再練下去就百發百中了。你這副弓箭,還不合用,到時我再給你打主意吧!”

嶽飛聽老者一說,十分高興,忙要行禮拜師,老者一手拉起,笑著說:“我還不一定教你呢!你忙什麼,單學射箭,用處還不大,隻要真能吃苦用功,沒有學不成的事情。我這徒弟不容易收,你這師也不容易拜呢!”

嶽飛覺著老者表麵上言語溫和,藹然可親,暗中好似別具一種威嚴,使人自生敬意。嶽飛不敢多說,隻得諾諾連聲,恭敬稱謝。

老者又對嶽飛說:“你不必來找我,到了一百天的期限,我會找你。”說罷,轉身離開了。

從此,嶽飛便照老者說的方法去練。天還沒有亮,他就起身,來到老者所說的地方,把竹竿橫插樹上,掛上3個大小竹圈,麵對陽光,定睛注視,一天也沒斷過。

開頭一個多月,嶽飛感覺到非常難耐,那3個竹圈的轉動次數,首先數不過來。稍微一晃眼,覺著沒有數對,便要重數,一回也沒有數滿,就到了無法睜眼的時候,風大時尤其麻煩。

四五月間的陽光,一天比一天強烈,嶽飛用功又勤,每日不被陽光射得眼睛睜不開,絕不肯走。就這樣兩個多月光景過去了,老者始終不曾再見,嶽飛的兩隻眼睛卻被陽光射得又紅又腫,練的時間比初練時也增加了一倍以上。

到了第三個月的下旬,嶽飛心性越來越靜,所定竹圈轉動的次數,居然能夠數完。兩眼紅腫逐漸消退,陽光也不像以前那樣刺眼了。正想100天的約會快到了,眼看就有拜師之望,李正華忽然回家,將嶽飛喊去,笑著說:“你不是要拜周侗為師麼?再過10來天,我領你去。”

嶽飛雖然仰慕周侗已久,但那天射雁時所遇的人曾經當麵接談,對他慰勉甚殷,看出是位高明人物。尤其是經過3個來月的苦練,有了成效,目力首先比以前強了許多,由不得心中感佩。眼看百日期滿,李正華引進去見周侗的日期,又正是那人所約的100天頭上。不答應不好,答應又恐失信。

嶽飛想了想,便對李正華說,打算過了那人約會再作打算,以免辜負對方盛意。

李正華說:“我已托人和周老師說好,就這一天見麵,如果他看你是個材料,當時就可收你為徒。約好不去,此老脾氣古怪,以後求他,恐怕難呢!”

嶽飛慷慨地回答說:“侄兒因為家貧,無力從師,在周家門外偷聽了一年,沒有一人理我。因為我射雁,遇見這位素不相識的老人家,對侄兒那樣殷勤指點,再三勉勵,倘若失約,非但辜負老人家美意,侄兒當初所說的話,豈不成了假的?人生世上,重的是信義二字,伯父與周老師的約會,侄兒先並不知,並非有意失約。周老師知道此事,也必原諒侄兒求學苦心,未必見怪。還望伯父成全,向周老師婉言相告,等侄兒向那位老人家學了射法,再去求見拜師吧!”

李正華又說:“這位周老師是一位奇士,名滿關中。拜他為師,不容易,你不要錯過機會。”

嶽飛毅然回答說:“周老師文武全才,侄兒心中仰慕很久了。不過侄兒覺著有誌者事竟成,隻要肯下苦功,終有學成之日。倘若周老師因為沒有按照他所指定的日子前去,不肯收歸門下,侄兒也決不敢失信於知己!”

李正華笑著說:“你小小年紀,居然有這樣的誌氣,我也不再勉強,隻是改期的話,不大好說,暫時作罷,將來再打主意好了。”

嶽飛聽李正華口氣,以後再想拜師,決非容易。嶽飛心想,周老師雖然本領高強,如果氣量這樣狹小,也就不能算是一位真正高明的人了。

接著,嶽飛和李氏父女談了談別後所讀的書,便離開了。到家之後,想起周侗的本領,又舍不得,但又不能辜負了老者。

嶽飛心裏很亂,拿著書也讀不下去。可是他怎麼想都覺得不應該失信於人,便決計先去赴約,學箭之後,看事而行。作出這樣的決定後,嶽飛才入睡。

6.持之以恒練眼力

這一天,在王家莊私塾內,周侗走上講課台,下麵3張課桌上分別坐著王貴、張憲、湯懷3個學生。

周侗說:“王貴上書。”

王貴調皮地說:“學生沒有書,隻有這個。”說著冷不防從袖管裏抽出一根鐵尺朝周侗頭上扔去。

周侗眼見鐵尺呼的一下朝麵門飛來竟不躲閃,一口將其咬住。然後拿在手中緩緩走下講台來到王貴的課桌旁。

這時,王貴已經目瞪口呆,被周侗一手提起放在課桌上,就用鐵尺在王貴的屁股上重重打了七八下,王貴痛得大聲討饒:“老師別打了,學生再也不敢了!”

周侗嚴厲地說:“好,這次饒了你,下次再敢無禮,為師定將重責不饒,你們全都給我記住了!”

3個孩子麵麵相覷異口同聲回答:“弟子謹遵老師教誨。”

在另一間簡易的茅草房裏,姚氏坐在一張桌子前,對麵立著男孩,他就是嶽飛。桌子上鋪滿一層黃沙,嶽飛正用一根樹枝在黃沙上寫字。

姚氏雙手做著針線活,嘴裏在教嶽飛習字。

姚氏親切地說:“飛兒,昨天娘教你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會寫了嗎?”

嶽飛回答說:“娘,孩兒會寫了,孩兒還會寫‘精忠報國’四個字呢。”說著用樹枝在黃沙上歪歪斜斜寫了“精忠報國”四個字。

嶽母看罷驚奇地問:“娘沒教你,你怎麼會寫的呢?”

嶽飛說:“娘,是孩兒昨天下午砍柴回來在私塾窗外看周老師寫的,孩兒就學會了。”

姚氏說:“好好,孩子,自從你爹被洪水衝走,剩下我們孤兒寡母寄人籬下,也隻得委屈你了。”

嶽飛說:“娘,您別難過,待孩兒長大了就什麼都不怕了!”

姚氏不住點頭,臉上露出欣慰的微笑。

這天是大晴天,在私塾內,下午熱辣辣的陽光從窗戶斜照在正在講課的周侗身上。

這天,嶽飛照舊到七裏溝旁山坡之上,對著初升起來的太陽,苦練目力。當時,天沒有亮,疏星殘月點綴著大片天空,隻東方天邊微微現出一點紅影。跟著,日輪漸漸冒出地麵,朝霞散綺,十分好看。

這正是夏天空氣最清新也最涼爽的時候。嶽飛照例蹲著一個騎馬式,麵對朝陽,默數那隨風轉動的竹圈。開頭陽光一點也不刺眼,不消片刻,那輪紅日由地平線上漸漸升起,放射出萬丈光芒,映得東半天都成了紅色。

嶽飛已經看習慣了,不覺得刺眼,那三個竹圈他也早數過了三百。數到後來,那伏天的太陽仿佛億萬銀針一樣,斜射過來,光芒耀眼,強烈至極。

嶽飛經過多日苦練,有了經驗,知道練時不能勉強,稍微覺得眼睛有些刺痛,便避免和太陽直對,或是合上眼睛過一會兒再數。嶽飛無意中把頭一偏,先瞥見相隔不遠的地麵上,現出兩個又長又大的人影,正往自己身前移動。抬頭一看,由東麵野地裏走來兩人,相隔還有十來丈。

因為那兩個人是背著陽光走來。太陽又剛升起不久,人還沒有到,人影已先投到了地上。嶽飛首先認出其中一人是李正華,另一人也似見過。他揉了揉眼,定睛一看,不禁大喜,原來另一人竟是那天射雁時所遇的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