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百傳十大將軍九、流傳千古——嶽飛1(1 / 3)

世界名人百傳十大將軍九、流傳千古——嶽飛1

世界名人百傳十大將軍世界名人百傳十大將軍1.大難不死的新生兒

1103年3月17日,在相州湯陰的一戶人家裏傳來了嬰兒呱呱墜地的哭聲,這個嬰兒便是後來的抗金英雄嶽飛。

嶽飛是宋朝著名的抗金將領,也是我國曆史上傑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嶽飛作為我國曆史上的抗金英雄,其精忠報國的精神深受我國各族人民的敬佩。

提起嶽飛的名字,人們腦海中會浮現出征戰沙場的將士身影,身後的鐵馬金戈襯托著將士偉岸的輪廓。那麼,嶽飛的名字又是怎麼來的呢?這還要從嶽飛出生時的一個故事講起。

當天一位丫鬟從屋裏麵飛奔出來,笑嘻嘻地叫道:“嶽員外!嶽員外!夫人生了,是男孩!男孩!”

屋裏幾位幫忙接生的婦女仍在忙碌著,見嶽員外進來,連道恭喜。夫人姚氏經過生產的痛苦折磨後,已疲憊不堪,她見了丈夫,蒼白的臉上不禁泛起紅光,說:“快看看你的寶貝兒子!”

嶽員外忙捧起正吮手蹬腿的兒子,左瞧瞧,右看看,樂得直說:“嶽家總算後繼有人了!”

姚氏說:“你別隻是傻樂了,快給兒子想個名字吧!”

這時,屋頂上的大鳥又發出一陣鳴叫,嶽員外靈機一動,脫口說:“名就叫飛,字叫鵬舉吧!願他日後能像鵑鵬一樣展翅高飛,建功立業,光宗耀祖!”

嶽員外嶽和是嶽家莊的大戶,田產家財頗豐,但他生活簡樸,為人善良,常常節衣縮食,來賑濟莊裏的貧民。對他來說,唯一也是最大的遺憾是年近半百,還沒有子嗣。

為此,嶽和曾四處訪醫尋藥,甚至燒香拜神。如今,他總算如願以償,自然高興萬分,向家堂神廟點燭燃香,忙個不停。他還打算在嶽飛滿月時大擺筵席,款待全莊鄉親。

但還沒等這一天到來,一場天災就不期而降。一天,一陣怪風驟然刮起,隨即從山後升起一團黑雲,飛快地翻滾過來,霎時間彌漫整個天空,將炎炎赤日遮了個嚴嚴實實。

一道道耀眼的閃電過後,便是一聲驚天動地的驚雷,緊接著,瓢潑大雨從天而降。嶽家莊的人從未見過這麼暴烈的雷雨,惴惴不安地待在屋裏。

忽然,從遠處傳來一陣陣恐懼的叫喊:“黃河決口了!黃河決口了!”頓時,嶽家莊就像炸了鍋,人們不顧電閃雷鳴,風雨交加,扶老攜幼,哭著叫著跑出屋子,湧向村外,向地勢高處奔去,但這怎能跑得過猛若禽獸的洪水呢?

嶽和聽到呼喊聲,慌忙抱起不滿月的嶽飛,攜著姚氏,踉蹌著跑到院子中。這時他已聽到洪水的呼嘯聲和成片房屋倒塌的聲音,看來跑是來不及了。情急中,他一眼瞥見了放在牆角的一隻大木缸。

嶽和先讓姚氏坐了進去,再將嶽飛遞過,讓她抱在懷中,顫抖著說道:“夫人,我將兒子托付給你,靠你保全一點嶽氏血脈,我就是喂了魚鱉,也能含笑九泉了!”話音剛落,一股洪流湧來,嶽和手一鬆,木缸就隨水漂走了。

姚氏在缸內急呼:“老相公,老相公!你怎麼了,你在哪兒呀?”淒厲的喊聲被暴風雨吞沒。大木缸載著姚氏母子倆夾雜在許多漂浮物之間,在汪洋大水中浮動,木缸上露出一頂雨傘,一陣狂風吹來便將雨傘刮入水中。

孤獨的姚氏幾次想躍入波濤之中,隨丈夫而去,但當看到安安靜靜躺在懷中的嶽飛,想起丈夫的叮囑,她便猶豫了。她不應該尋死覓活,應盡最大努力把嶽飛撫養成人,這樣才能無愧於丈夫。想到此,她將嶽飛緊緊摟在懷中。

嶽飛母子坐在木缸內,隨波漂蕩,但所幸有驚無險,最後在河北大名府黃縣境內,隨一股水流漂向岸邊,被人救起,得以逃生。在這場大洪水中,嶽家莊人九死一生,嶽飛母子竟奇跡般地活了下來。

2.立誌從軍保家衛國

河北內黃縣的王家莊的廳堂裏,員外王明正在欣賞古玩。忽然,他聽門外傳來喧嚷的聲音,便停了下來喊道:“王安。”

一個青年匆匆進來問:“老爺,有何吩咐?”

王員外說:“外麵何事喧鬧。”

王安回答說:“老爺,洪水退後,河麵上漂來許多浮財,老鄉們正在打撈呢!”

王員外與王安一同向門外走去。在寬闊的河麵上漂浮著一些家具、衣箱、雜物。許多人拿著長竿、短鉤爭著打撈。王員外主仆二人往河邊走來。

一個性格開朗的中年婦女笑著對王員外說:“王員外,你也來看熱鬧嘛!”

王員外點頭道:“對,對。”

王安突然指著河中說:“老爺你看,那是什麼?”

王員外順著王安手指看去,見有一個圓形的東西從遠處漂來,好像是一口缸。

王員外主仆二人走到河邊,大缸已離河岸不遠,隻是用手夠不著。王員外對王安說:“你去借根竿子來。”

王安說:“好”。他走到剛才那個打招呼的婦女跟前說:“劉大嫂,借竹竿用一下好嗎?”

劉大嫂說:“哎喲!你們員外還撈東西嘛!”

王安笑笑說:“是呀!”他接過劉大嫂遞過來的竿子便急忙奔向王員外。

王員外見了說:“啊!還帶著鉤呢!快把缸夠過來。”王安把停在柳蔭下的木缸移到岸邊。

王員外靠近木缸一看,原來裏麵坐著一個懷抱嬰兒的婦人,好像已經昏睡過去。此時打撈財物的鄰居也紛紛圍觀。

王員外蹲下身子,用手在婦人鼻子下探了探道:“還有氣,趕快救人。來,鄉親們,快幫一把。”

這時有的人在議論:“這年頭,自家人都吃不飽,還請個吃飯的回去。”

劉大嫂匆匆趕了過來說:“王員外,讓我來。王安,下去。”又對邊上的兩個青年說:“你們也下去,來,使勁,一、二、三。”幾個人把缸移到了岸上。

缸中的姚氏慢慢睜開眼睛,歎了口氣說:“這裏莫不是陰曹地府麼?”

王安說:“這位奶奶好笑,好好的人,怎麼會是陰曹地府呢?”

王員外看到婦人說話了,忙對劉大嫂說:“快,快把她扶起來。”大家把姚氏扶出缸外。

王員外對王安說:“你快回去告訴夫人,準備熱水和衣服。”

王安應道:“好!”轉身往家跑去。

嶽飛母子雖然僥幸生還,家道卻因此敗落。這場滅頂的洪水,使嶽家祖輩辛勤積累的豐厚資財及在此基礎上的社會地位都付之東流,富家子弟可享受到的一切嶽飛都享受不到了。

經過這次災難,嶽飛母子轉眼間由比較富裕的莊戶降為貧雇農。生活日益殘酷,尤其在天災人禍連綿不斷的北宋末期。

嶽飛母子獲救後被姓王的員外所收養,嶽母平日靠為人做針線活來維持家計,撫養嶽飛。

嶽飛長到四五歲時就幫助母親幹活,母親邊幹活邊教他識字。因為家裏窮,買不起紙和筆,母親想了個辦法,把細沙鋪平作為紙,樹枝當筆,練習寫字。

嶽飛從小勤奮好學,並且熱愛勞動。他的記憶力很強,教過的字,讀過的書,大都牢記不忘。到了上學的年齡,嶽母便省吃儉用,送兒子上學。嶽飛跟著老師學習,不像別的孩子那樣啃書本,而是注意領會書中的精神和要領。因此,他的學習成績在同學中遙遙領先。

幾年之後,由於家裏太困難,嶽飛就對母親說:“娘,我可以幹活養家了,我不上學了。”

母親說:“孩子,家裏的日子是不好過,可你現在不上好學,將來怎能有出息呢?”

嶽飛說:“我不在學堂裏,也可以讀書呀!”

母親聽了嶽飛的話覺得也有道理,就同意了。

嶽飛離開學堂之後,到幾十裏之外的韓家當佃客。此時,金國率軍不斷入侵中原,人們為了防身護家,紛紛習武練功。

嶽飛六七歲時,迫於生計,就開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體力勞動,砍柴放豬,打水送飯。年齡稍長時還曾到大戶人家做莊客,打短工。在這種情況下,他自然無法專心求學讀書。但嶽飛勤奮好學,上進心強,利用一切可能的時間和機會學習。

嶽飛從小時候起就渴望做一名將士來保家衛國。他不是不想金榜題名,而是實在忍受不了異族侵略者的囂張氣焰。

由於北宋武備鬆弛,委曲求全,遼金屢屢起釁,侵擾中原,飲馬黃河,大肆劫掠。官軍每每聞風而逃,老百姓備受兵災之苦。

這一切給年少的嶽飛震動很大。他認為,在國家民族處於危難的時候,仍去孜孜追求自己的科場功名,是最不光彩的行為,非大丈夫之所為。他果斷決定,長大後一定要從軍,抵禦外族侵擾,保衛自己的家園。

3.周家學館外的旁聽生

一天,王員外、湯員外、張員外3人商討孩子的教育問題。

王員外說:“最近,我遠近找到了幾位頗有名氣的先生,可他們一聽說孩子難管,就不肯來。”

湯員外說:“我也四處打聽過,沒有合適的。”

張員外說:“自古名師出高徒,找不到名師,孩子們難成大器呀!”

大家正在一籌莫展,隻見王安進來稟報:“老爺,陝西周侗老相公來訪。”3個員外聽了大喜,一齊出門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