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百傳十大將軍九、流傳千古——嶽飛1(2 / 3)

王員外上前拱手道:“大哥久不相會,是哪陣風把你給吹來了?”

身背包袱和弓箭的周侗拱手說:“各位賢弟,久違、久違,大家一向可好。”

4人進入廳堂坐下。丫鬟隨即上茶。

王員外問:“大哥,一別20多年,不知在何處高就?”

周侗說:“原在東京授徒,如今年邁,隻想會會老哥們兒,敘敘舊情。”

湯員外問:“未知嫂子、令郎在於何處?”

周侗說:“老妻去世已久。”

王員外安慰說:“大哥不必悲傷,如果你老不嫌棄,這裏就是你的家。”湯、張二人也隨聲附和。

周侗說:“承蒙各位賢弟厚愛,老夫已無牽掛,四海為家而已。不知賢弟們都有幾位令郎?”

張員外:“我們3個各有一個,不瞞兄長說,目下正為這3個孽障煩惱呢!”

周侗說:“3位賢弟不必見外,老夫就成就了孩子們吧!”

3位員外齊聲說:“好”。

在王家莊內的大草坪上有七八個孩子在戲耍打鬧。一個莊丁匆匆跑來高叫:“王少爺,張少爺,湯少爺,快些回去你們老爺又請了一個老師教你們讀書呢!”

於是,這3個年約六七歲的孩子很不情願地跟在莊丁後麵往一幢大房子走去,這3個孩子分別叫王貴、張憲、湯懷。

3人說說笑笑走進一間大廳。大廳裏坐著4個老人,其中3個年約50俱是員外打扮,衣帽鮮麗大方。另一人年近70,穿著樸素但顯得精神抖擻骨骼非凡,他就是大名鼎鼎的80萬禁軍教頭林衝的老師周侗,他還先後收過梁山好漢盧俊義、武鬆為徒。3個孩子各自見過員外。

王貴的父親王明說:“孩兒們快來拜見周老師。”

3人同時說:“拜見周老師。”說著在周侗麵前跪倒,磕頭。

周侗說:“罷了,罷了,都起來吧!”3人謝過立起站在一旁。

周侗高興地說:“老夫與3位員外一別近20年,不想令郎們俱已這般大了,可喜可賀!”

嶽飛從小喜歡讀書習武,但是家境寒苦,家裏沒有多餘的財力讓他從師學藝。一年春天,嶽飛做完了田裏的事,又去砍柴,回來發現村側柳林後麵開了一所學館。嶽飛躲在學館後麵聽老師講課,他聽得津津有味,居然忘記了時間。

盡管能聽到老師講課的聲音,但嶽飛看不到老師本人,他一直在猜想,老師究竟是什麼樣子呢?

後來向人一打聽,嶽飛才知道這個老師周侗是陝西人,年已60多歲,人很精神,不但書教得好,還會教學生騎馬射箭和諸般武藝。

周侗教書的方法也和尋常不同,最重要的是講解和師徒間的互相問答。特別是對於兵法和行軍打仗之學,講起來有聲有色,使人聽而忘倦。

當時,宋徽宗正搜刮全國財富以供君臣的荒淫享受,鬧得田地荒蕪,民不聊生,水旱頻仍,怨聲載道。由於民間所受災害的嚴重,必然地招來了外患的侵襲。百姓們在這雙重暴力夾攻之下苟延殘喘。

嶽飛恰恰生在這個時代裏,從小就聽父老鄉親們談起朝廷無道、外患日深和敵人的殘暴,家庭又是那麼寒苦,不覺激起了愛國愛民的心誌和對敵人的仇恨,讀書習武的願望也就日益迫切。

無奈這位周老師是當地幾家財主費了許多心力聘請而來,學錢還在其次,最主要是老師的脾氣很古怪,所收學生均要經過他的選擇。如果看不上,不管學生的家長有多大財勢,送他多少錢也是沒辦法,說不收就一定不收。

嶽飛剛想附讀,便受到旁人的譏嘲,說他不知自量,家況寒苦,出不起學錢。學中多是富家子弟,穿得好吃得好,來去都有人接送,貧富懸殊,如何能與之為伍?

附學的念頭打消後,嶽飛便在門外偷聽。偷聽了幾次講書之後,越聽越癡迷,老是放它不下,一天不去便寢食不安。

農村中的孩子是要幫助家裏下地勞動的,嶽飛又深知家庭困難,平日刻苦耐勞,所做的事甚多,一身不能兼顧。仗著聰明會算計,幾次去過,聽出周侗講書是在清早和黃昏前,單日習文,雙日習武。柳林以內就是演武場,還可暗中偷看,學些武藝。便把聽讀和砍柴下田做雜事的時間,仔細盤算。調配了一下,再和嶽母說好,按時前往。這樣,嶽飛便成了周家學館門外的旁聽生。

學館靠近一片柳林,有10多間房、一個大院子,地勢很幽靜。書房兩麵皆窗,沒有外牆,旁邊有一小門,學生由此出入。

每到雙日的下午,學生都會到柳林習武射箭,嶽飛便掩在樹後偷看,暗中學練。他最先看到眾學生都是按時自習,老師從不在旁傳授,心中覺得奇怪。後才聽說,周侗傳授武藝,都是在當天一清早在書房後麵的院子裏,輕易不肯出門一步。

這樣秋去冬來,到了年底,忽然連下了3天大雪。周家學館裏麵爐火熊熊,溫暖如春,還有書童下人到時與學生們送飯添衣,服侍周到。而嶽飛隻能在外麵凜冽的寒風中,凍手凍腳地顫抖著偷聽人家讀書,連門都不能進。

一天,嶽飛又去學館旁聽,在路上,他想起快下雪的那天,聽周老師講用兵之法,講的是十倍而圍,五倍而攻;必勝始戰,戰必收其全功;見不能勝則退,退必保其全師。

周侗把孫子兵法和他多少年來的苦心研究聯起來講,說得頭頭是道。後來又講到以少勝多的戰法,還沒有講完,天便黑透了。跟著風雪交加,學生們也放學回家了。

接下來的三四天,嶽飛都沒有來。兵法中最緊要的一段偏被錯過,嶽飛覺得十分可惜。心中正盤算著,不知不覺已經到了周家門外。

嶽飛看到學館門窗緊閉,靜悄悄地一點聲音也沒有。他害怕人誤會,不敢去到窗口窺探,便在寒風中站了一會。

嶽飛覺得學館裏麵應該沒有人,這時,他發現由旁邊小門起,有一行腳印,像是去往柳林方向,嶽飛跟著腳印來到了柳林。

柳林就在周家附近,林外有一條小溪,溪水早已冰凍,上麵布滿了積雪,沿溪都是古柳高槐。

嶽飛走著走著,忽然聽到錚錚的金鐵交鳴的聲音。他急忙躲到樹後麵一看,原來林中畝許方圓的空地上,有兩人正在比武,內中一個正是周侗的兒子周義。另一個少年貌相英偉,關中口音,嶽飛以前沒有見過他。

兩人雙槍並舉,打得勝敗難分。嶽飛正看得興起時,突然聽到錚的一聲,一條人影已經縱出丈許遠近,隨即聽到那個少年說:“到底還是世弟,整天跟著老世叔,長進得多,再打下去,我就不是對手了。”

周義笑著說:“楊大哥,沒有的話!我這套槍法剛學不久,哪裏能跟你比?難得同學們都回家過年去了,今天我還要隨大哥再練一回呢!”周義看了看天色,又說,“原來天已不早,難怪大哥不願再練了。”兩人便收了兵器,互相說笑著往回走。

嶽飛看到二人有說有笑,十分友好,他想:“看他們多好,我就沒有這樣的朋友。”

周義與姓楊的少年從樹旁走過。嶽飛心中正在想著事情,忘了閃開,正好對麵互看了一眼。嶽飛看到兩個人走在路上交頭接耳,好像在談論自己。

姓楊的少年忽然停步,把頭一偏,看神氣想要回身,被周義拉住,又回望了一眼,然後一同走開了。想起以前因在學館門外偷聽讀書,受到惡奴的氣,全仗周義出來說話,嶽飛因此對他心存感激,想和他說話,他又裝著沒有看見自己一樣,神情傲慢。今天姓楊的偏又被他攔住,他們分明是看不起自己嘛!

嶽飛尋思著,越想越覺得氣悶,這時,忽然聽到樹枝上微響,一片雪花落在頭上,冷冰冰的。抬頭一看,樹上還有一個烏巢,裏麵伏著一隻烏鴉,看神氣已快凍僵了。

嶽飛想:“你現在正和我一樣,可是天氣一暖,你便羽毛豐滿,海闊天空,任你飛翔了,我呢?”心念才動,跟著又是一陣風來,又灑了一頭碎雪,因學生們都已回家過年,聽兩少年後來口氣,飯後不會再來,隻得無精打采地往回走。

4.牆上題詩受關注

在私塾裏,周侗把幾本書發到3個學生麵前說:“你們記著,既是學生,就要好好愛惜書本。”

站在兒子身邊的王員外拿起兒子麵前的書看了看,不以為然地笑著說:“大哥,你仍舊拿這些東西教他們?”

周侗說:“怎麼,你以為你兒子現在大有學問了麼?”

王員外說:“不是,我以為大哥一代通儒,又是宿世名將,不教他們《大學》、《中庸》,也會教點《孫子兵法》什麼的。”

“老弟,”聽了王員外的話,周侗皺著眉頭說:“你這話差矣,豈不聞三代之隆,其法具備。然後王宮、國都,以至閭巷,莫不有學。從那時候起,人生7歲,上至王公,下至庶人子弟,皆入小學。小學是什麼,小學就是這些教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再就是禮樂,射禦、書數之文。就是王公弟子尚且如此,老弟又怎麼可以小看這些蒙學之書!”

王員外不好意思地說:“我以為我不想讓他們將來去應什麼科舉,這應對、禮樂之事就可以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