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武站在乾時岸邊,望著滾滾河水,回想著齊桓公大敗魯軍的乾時之役,對地理環境在軍事作戰中的影響有了更深的理解與體會。
作為軍事將領,統率三軍,懂得利用好天時、地利,才能有把握取得戰爭的勝利。
孫武在前麵走,家丁牽著馬在後跟隨,沿著乾時西岸,邊走邊看,直至到達乾時上遊的時水。
時值夏日雨季,河水暴漲。山上積聚的雨水,以極快的速度,沿著山澗,由高處向低處急湍流淌。
在巨大水流的衝擊下,孫武看到山上巨大的樹木被連根拔起,快速衝向下遊。
孫武正感歎著水流的力量,忽聽到巨大的“轟隆”聲,他順著聲音望去,就見山澗邊突立的巨石,轟然倒下,石塊在水流的衝擊下,翻滾著衝向下遊。
孫武被水流巨大的力量驚呆了。他久久凝視著湍急的水流,體會著流水中蘊涵的巨大的“勢”。
孫武從激流漂石的自然現象中,忽然想到了一些軍事戰爭的基本道理:兩軍交戰,勝方也必須擁有強大的勢,具有壓倒一切敵人而不被敵人戰勝的絕對優勢。
隻有在我方的軍事實力與敵軍相比處於絕對優勢的前提下,才能真正保證我軍的全勝。
當然這些思想孫武以前也不是不知道,但是以前更多的是表麵的理解,沒有今天感覺那樣真切,那樣體會深刻。這些關於勢的思想,構成了孫武軍事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17.登泰山觀看齊長城
考察過乾時古戰場後,孫武帶領家丁繼續向南前行,他們一路經過顏山、鳳凰山,到達了著名的泰山。
泰山,以拔地通天之勢雄峙於華夏的東方,以五嶽獨尊的盛名稱譽古今。
泰山地處中原東側,盤亙於齊魯大地,東臨黃海,西襟黃河,雄偉壯麗,氣勢磅礴,風光旖旎,是華夏神山。
孫武和幾個家丁在泰山極頂風餐露宿,第二天一大早,天氣晴朗,他們在日觀峰舉目遠眺東方。
但見萬壑收冥,千岩送曉,一線晨曦由灰暗變成淡黃,又由淡黃變成橘紅,繼而天空的雲朵,紅白交輝,瞬息萬變,有的像萬馬奔馳,有的像神牛角鬥,有的像鳳凰展翅,有的像孔雀開屏。
泰山上的氣候瞬息萬變,方才還是朗朗晴空,彤彤紅日,突然,一陣狂風襲來,密雲濃霧籠罩了西邊大大小小的山峰壑穀,隻有東邊尚有強烈的陽光照射。
孫武和仆人們一邊走,一邊欣賞著泰山的美景,不知不覺來到了碧霞元君祠。
一想碧霞元君和薑子牙的故事,孫武不禁笑了,跟隨的仆人不知道怎麼回事,就問孫武。
於是孫武一邊走,一邊給仆人們講起了這個有名的故事。
傳說薑子牙輔佐周武王建立了周氏王朝後,天下統一,武王認為大臣們開國有功,應該重重有賞。
可是,想來想去,周武王卻找不出合適的禮物,最後,武王還真想出了個絕頂的好主意,把全國的領地都分給大臣們。
這樣一來,既顯示了他武王的慷慨,又能說明他對大臣們的信任,同時考驗大臣們是否真的忠君報國,再者,武王這樣也就輕鬆愉快,落得清閑地做他的天子就行了。
主意一定,武王便把封地大權交給了軍師薑子牙,讓他分封諸侯。
卻說薑子牙分封諸侯,封來封去把全國其他的名山大川、風水寶地都封盡了,就留下了一座東嶽泰山。
薑子牙早就知道泰山氣勢雄偉,風景秀麗,是個供人遊玩的好地方,他原準備把泰山留給自己,可誰知半路裏又殺出個程咬金,武王的護駕大將黃飛虎找上門來,非要把泰山封給他不可。
兩人正在商榷,不知誰又走漏了風聲,黃飛虎的妹妹黃妃也來找薑子牙要地盤,說是武王答應她,要她來找薑子牙。
這下可好了,三個都看準了泰山這塊寶地,可總不能都去坐呀!這到底如何是好呢?
事到如今,隻黃氏兄妹就夠薑子牙纏的了,自己便不得不打消了坐泰山的念頭。不過放棄了也怪可惜,他心中也有幾分不樂意。
這時,薑子牙見黃氏兄妹一個憑護駕有功,一個仗武王後台,兩人爭得麵紅耳赤。
於是,薑子牙就賭氣地對他們說:“好了二位,誰也別爭,誰也別搶,憑自己的本事,誰先登上泰山,泰山就是誰的。”
黃飛虎一聽,不禁拍手叫絕。他想:憑我一身氣力,泰山還能有黃妃的份?可是,身單力孤的黃妃,也沒有一點懼色,一口應允了。
黃飛虎是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武夫,比賽日期一到,便騎上他的麒麟,日夜兼程,從京都直奔泰山。
黃妃為比賽絞盡了腦汁,終於想出了一條妙計。
比賽一開始,黃妃先將自己的鞋子脫下一隻,使了個神法,將鞋子扔到玉皇頂上。
然後,黃妃才不慌不忙地向泰山趕來。等到黃妃爬上泰山,兄長早在南天門上等得不耐煩了。
黃飛虎見黃妃姍姍來遲,便對她說:“不行就是不行,別逞能。這回你該服氣了吧?”
“真是豈有此理!是我先已到此,我以為你在路上出了什麼事,前去接你,不想你已繞道趕來。”黃妃一本正經地說。
“你別胡攪蠻纏,你說先到,有何證據?”黃飛虎還真有點著急。
“證據嗎?當然有,你來看吧!”
黃飛虎跟著妹妹來到玉皇頂,隻見黃妃的一隻繡花鞋端端正正地放在石坪上。
盡管有證有據,黃飛虎卻從心裏不服氣,不禁斥責妹妹說:“你耍滑頭。”
黃妃不緊不慢地說:“憑本事嘛!怎麼是耍滑頭?”
黃妃自知紙裏包不住火,光是兄長一人好對付,等薑子牙他們來就麻煩了。
黃妃作出無可奈何的樣子對兄長說:“咱們兄妹二人,本該是你敬我讓,不分你我才是。這樣吧!我住山上,你住山下,咱們共管泰山總可以了吧?”
這樣一來,先來的黃飛虎倒做了不曉世理的孬種,後到的黃妃倒成為慷慨大度的好人,把個黃飛虎氣得直翻白眼。可也沒有辦法,誰讓她是自己一母同胞的妹妹呢!隻好答應了。
等薑子牙趕來,一看便知道黃飛虎上了妹妹的當。
可是薑子牙見黃氏兄妹都協商妥了,也不好再把事情說破,隻好將計就計,把黃飛虎封為泰山神,把黃妃封為碧霞元君,一個在山下天貺殿,一個在山頂碧霞祠。
聽孫武講完,仆人們也止不住樂了,他們說:這可真是兵不厭詐啊!沒想到這個黃飛虎敗在了他妹妹的手下。
越過泰山,孫武他們終於看到了久聞大名的齊長城。
齊長城,始建於春秋初期,因為這個時候周室衰微,諸侯之間互相征戰,各國為了保護自己,爭霸天下,紛紛築城設防,齊長城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興建的工程。
齊國東麵和北麵瀕臨大海,西麵則有黃河和濟水天塹,防守的重點是南方比較強大的魯國。
於是,齊國曆代君王在西起濟水之濱的平陰防門,越過泰山,沿泰沂山脈頂部蜿蜒向東,修築了一道堅固的城牆。
齊桓公執政以前,齊長城已經初具規模。長城以北是齊國土地,長城以南是魯國土地。
齊景公執政後,在賢相管仲的英明治理下,齊國國勢日盛,而當時魯國因內亂,國勢大不如前。
齊國勢力乘機越過長城,把號稱“五嶽之尊”的泰山,也納入齊國版圖。
孫武登上長城,極目遠眺,遠處層巒疊嶂,道道山巒掩映在秋色之中。常綠鬆樹與枯黃野草,為山巒披上富麗的盛裝。
孫武完全被眼前的美景吸引,深深陶醉在了祖國美好的河山之中。漫步在城牆之上,孫武既欣賞著美麗的秋色,又細心地觀察著這極具防禦之勢的戰略要地。
此時的長城盡管深入齊國腹地,不像戰時那樣緊張,但仍然顯示出它雄偉、壯觀的魅力。
孫武觀察到,長城的建築結構及其形式,采用了“因地形,因險製塞”“因地製宜,就地取材”的原則。
在平原田野裏,就采用聚土夯築的方式,建造長城;在山凹處,一般都用砂石混築,或者兩側砌牆,中間填上沙土;在深山懸崖的地方,就直接隔過去,用天然的山險代城;在川流湍急的溝壑上,或者架橋,或者設關卡。
城牆上有垛口,瞭望孔,下設附牆、站台,寬窄不一,靈活多樣。在沿途軍事要塞或製高點上,內設城牆,外築烽燧,到處都有重兵在把守。
孫武在與把守城牆官兵攀談中了解到,設在長城上的主要關隘有防門、長城鋪、青石關、錦陽關等幾十處。
在接下來的數天裏,孫武先後考察了青石關、城子關、穆陵關等多處關口。
青石關位於萊蕪和博山交界處,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城子關位於馬鞍山兩側,這裏距齊國的都城臨淄最近,順淄水南下就能到達,是南通魯國的重要門戶。
位於臨朐、沂水邊界的穆陵關,則是通往魯東南的咽喉,有“齊南雄關”“齊南天險”之稱。這些險關、要塞,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孫武一一牢記在心裏。
孫武出穆陵關繼續向南,這裏仍然是齊國的土地,有齊軍駐守,不過這裏已經離齊魯邊界不遠了。
很快,孫武就來到了齊魯兩國現在的邊境,位於蒙陰的堂阜,再往南走,越過汶水,就是魯國的地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