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老板容易,做好老板難。有一天當你成為別人的老板,不妨多從下屬角度考慮,柔性與大棒政策並行,效果或許會更好。
商量之後再命令
《伊索寓言》中有這樣一則寓言:太陽和北風打賭,看誰能先讓行人把大衣脫去。於是太陽用它溫暖的光輕而易舉地使人們脫下大衣;而北風使勁地吹,反而使行人的大衣裹得更緊。太陽與北風的故事,向我們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對下屬要像太陽那樣,用溫暖去感化他們,使他們自覺地敞開心扉;如果像北風那樣使勁地吹,一味地強製逼壓,反而會使他們始終對領導心存戒備。
從管理角度來講,威脅和嚴厲的警告能夠保證工作水準,但問題是,在日常工作中有時這樣行不通,常常是領導剛轉過臉去,大家又我行我素了。在可能的情況下,最好避免強製,使別人服從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讓對方覺得受到了尊重,例如:“我知道你是不會被強迫的……”“沒有人非要強求你做……”“任何人都強迫不了你的……”“由你決定……”
當然,這些方法看起來有些冒險,但通常是非常有效的,因為它們首先消除了反抗心理,其次也可迫使對方接受任務。
領導管理員工就應該對他們軟硬兼施,先商量後命令,讓下屬接受命令之後產生“吃不了兜著走”的心理壓力。
領導者大多數是富有各種經驗,而且非常優秀的,所以大多時候照他的命令去做,是沒什麼錯誤的。可是如果領導者老是持這樣的想法,就會令下屬不滿,令其感到壓抑,而不能從心底產生共鳴,同時也變成因為沒辦法,隻好“好吧,跟著你走吧”這樣一種情況。如此,就不可能真正有好的點子,產生真正的力量。
所以在對人做指示或下命令時,要像這樣發問:“你的意見怎樣?我是這麼想的,你呢?”然後必須留意,是否合乎下屬的意見,以及下屬是否徹底了解,並且要問,至於問的方式,也必須使對方容易回答。
鬆下幸之助自從創立鬆下電器公司以來,始終是站在領導者的位置。但在此以前,他也曾經站在被人領導的立場,所以下屬的心情,他多半能夠察知。因為自己有過這樣的體驗,所以在下命令或做指示時,他都盡量采取商量的方式。
如果采取商量的方式,下屬就會把心中的想法講出來,而你認為下屬言之有理,就不妨說:“我明白了,你說得很有道理,關於這一點,我不這樣做好不好?”諸如此類,一麵吸收下屬的想法或建議,一麵推進工作。這樣下屬見自己的意見被采納,就會把這件事當做是自己的事,認真去做;同時,因為他的熱心,自然會產生不同的效果,這便成為其大有作為的活動潛力。即使在封建社會,凡是成功的領導者,表麵上下命令,實際上也經常和部下商量。
如果能以這樣的想法來用人,則被用的人會自動自覺地做好工作,領導也會輕鬆愉快。因此領導在用人時,應盡量以商量的態度推動一切事務。
先備台階,再批評他人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誰都不願把自己的錯處或隱私在公眾麵前曝光,一旦曝光,就會感到難堪或惱怒。因此,在交際中,如果不是為了某種特殊需要,就應盡量避免觸及對方所避諱的敏感區,避免使對方當眾出醜,必要時可委婉地暗示對方你已知道他的錯處或隱私,對他造成一定的壓力,但不可過分,隻需“點到為止”。既使當事者體麵地“下台階”,又盡量不使在場的旁人覺察,這才是最巧妙的“台階”。
在廣州一家著名的大酒店,一位外賓在吃完最後一道茶點後,順手把精美的景泰藍食筷悄悄“插入”自己的西裝內衣口袋裏。服務小姐不露聲色地迎上前去,雙手捧著一個裝有一雙景泰藍食筷的綢麵小匣子說:“我發現先生在用餐時,對我國的景泰藍食筷頗有愛不釋手之意。非常感謝你對這種精細工藝品的喜愛。為了表達我們的感激之情,經餐廳主管批準,我代表酒店,將這雙圖案最為精美並且經過嚴格消毒處理的景泰藍食筷送給你,並按照酒店的‘優惠價格’記在你的賬簿上,你看好嗎?”那位外賓當然明白這些話的弦外之音,在表示了謝意之後,說自己多喝了兩杯“白蘭地”,腦袋有點發暈,誤將食筷插入內衣口袋裏,並且聰明地借此“台階”,說:“既然這種食筷不消毒就不好使用,我就‘以舊換新’吧!哈哈哈。”說著取出內衣口袋裏的食筷恭敬地放回餐桌上,接過服務小姐給他的小匣,不失風度地向付賬處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