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及利亞(451)23-姆博爾希/3-古萊姆、4-貝爾卡勒姆、5-阿利舍(98′ 2-布格拉)、20-曼迪/8-拉康、15-蘇丹尼(100′ 18-賈布)、19-泰德爾(78′ 11-布拉希米)、22-莫斯特法、10-費古利/13-斯利馬尼
進球:92′許爾勒,119′厄齊爾。
第一節偽大衛與歌利亞之間的戰爭
撰文/鍵盤壞了
大衛與歌利亞,實力存在無法跨越的鴻溝。在賽前,阿爾及利亞與德國的比賽被視為16強對決中實力差距最懸殊的一場比賽,雙方對比堪稱大衛與歌利亞之戰。然而德國人在經過加時賽艱難晉級後人們發現,這的確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戰爭,阿爾及利亞絕無大衛的孱弱,但德國也沒有歌利亞那麼絕對殘暴的實力優勢。德國人一眼看去,阿爾及利亞隊犀利高效地一波流反擊滿是自己過去的影子。
賽前胡梅爾斯的發燒缺陣讓勒夫把博阿滕調整到了中衛的位置,首次入選國家隊的桑普多利亞小將穆斯塔菲第一次在世界大賽中為德國隊首發,入替右後衛。然而這次亮相毫無亮點可言。穆斯塔菲作為右後衛前插積極,但傳球失誤率高,位置感差,加上與隊友缺乏呼應、協防意識薄弱,很快就被阿爾及利亞人抓做德國隊的軟肋進行猛烈進攻。堅持打傳控的德國隊依舊以拉姆為核心,以兩邊發起進攻層層傳遞推進,大多時候除了諾伊爾以外全部兵力都投入到阿爾及利亞半場。但很快德國戰車就發現自己在阿爾及利亞隊深層次的縱深防守部署和快如閃電的反擊下如陷入北非沙漠一樣失去了碾壓的優勢,反而讓自己後院大方的徹底暴露。
阿爾及利亞隊一開場就用搏命的架勢展開全場逼搶,首要掣肘的德國隊的攻防大腦拉姆。拉姆在上半場處處受製,一旦在前場拿球瞬間就會有兩名阿爾及利亞球員貼身逼搶,這種如影隨形的狗皮膏藥一樣的防守導致了德國節拍器無法有效的運轉,進攻組織一度癱瘓,球進入前場更多時候隻能在禁區前無謂的倒角和橫傳。失去了支援的德國前場進攻群變成了無米巧婦,穆勒參與防守的主動性更甚於進攻,而前腰厄齊爾幹脆一度變成失聯的航班,成了德國隊在前場探索不到的盲點。
當德國人進入禁區前30米區域立刻形成局部幾人包圍圈圍剿持球球員,得手後馬上在邊路發動閃電式一波流進攻,德國隊全線壓上,阿爾及利亞人得以把反擊中恐怖的爆發力、快速高效、高速跑動中傳控技術好的優點發揮得淋漓盡致。曾經在小組賽對陣韓國的比賽中10人衝刺數達30次以上、8人跑動在11000米以上的阿爾及利亞隊無愧是本屆世界杯上反擊第一球隊,讓曾經扛著高效務實反擊旗號打出名堂的德國隊顧此失彼險情不斷,要不是諾伊爾化身全能清道夫,屢屢跑出禁區化解阿爾及利亞人已形成以多打少的反擊,後果將不堪設想。
傳控無效,而在這種高強度快節奏的對抗中沒有跑動隻有繼續被動挨打,近些年迷信西班牙傳控打法的勒夫還沒有喪失這個基本的判斷。下半場勒夫用速度快射門果敢跑動積極的許爾勒替換碌碌無為的格策,此舉成為德國隊扭轉局麵的勝負手。由於阿爾及利亞全部進攻都在邊路,“許三多”的在邊路進攻中的快速奔襲和大範圍奔跑帶動了德國隊的進攻速度和壓製了阿爾及利亞上半場在德國右路氣焰囂張的反擊,也盤活了厄齊爾和穆勒,同時在防守中積極協防和回撤也讓邊路防守壓力緩解不小,藉此德國隊傳球的穩定性得到了改善。而上半場馬拉鬆式、傾全力全場施展防守壓迫地阿爾及利亞人體能劣勢在下半場後半段慢慢凸顯,已不再有足夠體力支撐高強度瘋狂的逼搶,拉姆在前場拿球後如影隨形的貼防變成了退防,德國隊中場梳理變得更合理,進攻中進入對方禁區次數更多,咬牙堅持過90分鍾的北非之狐在加時賽一開始就被破防也在情理之中。
正值穆斯林的齋月,而阿爾及利亞是個傳統的穆斯林國家。盡管賽前阿爾及利亞隊決定不禁食,但由於堅定的信仰,以隊長鮑格拉為首的阿爾及利亞核心球員帶頭在齋月期間齋戒,無疑會對阿爾及利亞隊的比賽狀態產生直接影響。在這場賽前被預定為大衛與歌利亞的戰爭級別中,齋戒的阿爾及利亞人展現出了歌利亞級別的實力,與強大的德國隊展開了異常慘烈的較量。不隻是他們的戰術和個人能力,還有他們的拚搏精神、頑強戰鬥力,都讓德國戰車幾乎拋錨。
強大的信仰早造就了強大團隊,而這也是曾以鐵血精神引以為傲的德國隊讓人看到、感動到的無形財富。在傳控這條引向無敵也可能墜落穀底的道路上,看似披荊斬棘的德國戰車依然步履蹣跚,一場生動的90分鍾反擊教育課,勒夫和德國隊能看到需要改進的不足到底有幾何,也決定了這支奪冠熱門在本屆世界杯能夠走多遠。
阿爾及利亞人的信仰,讓德國隊真正體驗了一次死裏逃生,也讓德國隊對無鋒陣的弊端進行了一次深思,德國隊在最恰當的時機暴露問題,也讓之後的比賽有了更充足的準備。
第二節英雄:門將之身,後衛之心
撰文/溫朝林
德國在世界杯上艱難的趟過阿爾及利亞這一關,過程並不能讓人滿意。整場比賽,德國防線讓人揪心的表現時刻在提醒球迷,現在這支德國並不穩健,不過好在,他們的防線上還有一枚無論遭受什麼挑戰都屹立不倒的定海神針——諾伊爾。門線上站著諾伊爾,就能讓隊友安心,恐怕沒有多少門將能夠做到這一點。事實證明,也正是諾伊爾的出色表現,讓德國有驚無險的晉級下一輪,也讓德國隊免去了遭到球迷口誅筆伐的劫運。
如果你認為諾伊爾隻是做了一個門將應該做的事情的話,那你就太小看這位德國門神了。他可不僅僅是門將這麼簡單,他還是德國後防線上的第五名後衛,踢著門將位置,卻幹著後衛的活,這在世界足壇恐怕也是一朵奇葩了!在120分鍾的比賽時間裏,諾伊爾在禁區外完成了多達19次的觸球,也就是說,他在比賽中曾19次來到禁區外主動破壞對手的進攻。世界足壇還有哪個門將能有諾伊爾這般勇氣?沒有,當世惟此一人!
賽後勒夫也稱讚了諾伊爾的表現,認為他衝出禁區攔截和解圍,正是因為他擁有堅定的信念,而且他的自信令人欽佩。確實,沒有哪位教練喜歡膽小的門將,也沒有哪個膽小的門將能成就偉業。無論是在國家隊還是在俱樂部,我們常常能看到諾伊爾突然變身後衛的場景,盡管這樣的出擊也曾經讓諾伊爾難堪,也曾有過歐冠中禁區外出擊被斯坦科維奇遠射破門的窘境,但情境可以變,不變的是諾伊爾身上蘊藏的那顆勇敢的心,而這顆心永遠不會變。
在諾伊爾身上,我們能看到一個好門將的所有特質:身體強壯、反應敏捷、防守覆蓋範圍大,最重要的是,在他身上,我們能看到勇氣的力量。這樣的諾伊爾,必定是讓人欽佩和羨慕的,欽佩於他的勇氣,羨慕他是如此的自信。
諾伊爾在“佯裝”後衛的道路上也曾被羞辱過,但他沒有被任何人嚇倒,他也從未放棄過自己的堅持。在他眼中,門將不是對方進攻的最後一個障礙,而是本方進攻的開始,所以,一定要提前終結對手,擁有諾伊爾這樣的門將無疑是德國隊的幸運。
第五章1/4決賽:德國VS法國
比賽場地:裏約熱內盧-馬拉卡納球場
比賽時間:北京時間2014年7月5日00:00
雙方出場陣容:
德國(4231):1-諾伊爾/16-拉姆、20-小博阿滕、5-胡梅爾斯、4-赫韋德斯/6-赫迪拉、7-施魏因斯泰格/13-穆勒、18-克羅斯(92′23-克拉默)、8-厄齊爾(83′19-格策)/11-克洛澤(69′9-許爾勒)
法國(433):1-洛裏/2-德比希、4-瓦拉內、5-薩科(72′21-科斯切爾尼)、3-埃弗拉/19-博格巴、6-卡巴耶(73′20-雷米)、14-馬圖伊迪/8-瓦爾布埃納(85′9-吉魯)、10-本澤馬、11-格裏茲曼
進球:12′胡梅爾斯。
第一節勒夫的妥協相對論
撰文/鍵盤壞了
德法之戰,向來是世界足壇令人津津樂道的經典談資,兩隊在世界杯的相遇也總是能製造梅花間竹般的進球。自82年半決賽哈拉德·舒馬赫撞斷法國隊巴蒂斯通的兩顆門牙後,這兩隊在世界杯又增添了一份宿怨。沒有哥倫比亞對巴西賽前的口水橫飛,武林名門之間的對決含蓄專注而又張力十足。德意誌在勃蘭登堡門的躊躇滿誌,法蘭西塞納河畔的低調優雅,都讓這場比賽充滿遐想。
因為在16強的拙劣表現,德國輿論對於勒夫的無鋒控球打法一片批評之聲。之前還強調拉姆繼續會踢中場的勒夫在壓力之下也順應民意也變陣德國球員最熟悉的4231,拉姆回到右後衛守衛後防。
當然,勒夫自己也在慢慢改變。抨擊勒夫的球迷更在意的是上屆世界杯德國畫麵美如畫的犀利快速反擊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緩慢繁冗的傳控打法,而有一點積極又不易被察覺地改變是,德國隊已經開始重拾傳統——傳家寶定位球得分。開場後不久德國隊便由克羅斯開出的精準任意球,中衛胡梅爾斯人群中拔起頭球中的首開紀錄就是一套設計好的定位球進攻套路。這粒進球也是德國隊本屆世界杯目前為止進的第四個定位球進球,而上屆世界杯德國隊隻有一次定位球得分。仰仗身高和力量的優勢,定位球得分一直是德國隊的看家本領,可見在傳統和潮流的變革中,德國隊並沒有向外界一樣完全失去自我定位。
雖然配方已不是熟悉的配方,但味道還是讓人熟悉的味道。被人詬病軟綿綿的勒夫在對自我風格的堅持上卻一直堅挺。此次變陣說是妥協也不過是有限度的妥協。在中場撤下拉姆後,統一交球給中場核心再層層倒腳的踢法不見了,但德國隊對球場邊路的利用並沒有得到多大改善,球員在己方有球狀態下還是紮堆屯集在中路,勒夫依舊強調傳球控製,不過改由中後場球員開始,人人傳球,人人組織。德國隊光守門員諾伊爾本場比賽的傳球就達到了13次,還要高於法國中鋒本澤馬的11次傳球。表麵斯文骨子裏倔強的勒夫對傳控的執迷可見一斑。
對陣傳控為王的德國隊,法國隊並沒有就此屈服與其傳控的淫威之下,也采取了傳控踢法與德國隊一較長短。本場比賽德法控球比幾乎是50%對50%,傳球次數384次對400次稍遜於德國,而傳球成功比78.1%對76.8%甚至高於德國。這在以往傳球數據占據絕對上風的德國隊的比賽中極為少見。
因此說這場比賽是勢均力敵的較量,甚至濃縮為一場中場戰爭毫不為過,在這場強調控球權的爭奪和中場的控製比賽裏,導致場麵失誤與肉搏齊飛,變得乏味和緩慢。法國隊上半場一度在邊路壓製著德國隊,而法國人邊路攻勢的側重,並不是左路赫韋德斯,而是拉姆鎮守的右路。不過由於德國隊成功的切斷了法國邊路對本澤馬和格裏茲曼的支援,才不至於讓局麵失控。
與其說拉姆是德國的中場大腦,不如說他是德國隊的萬能補鍋匠,哪裏漏補那裏,補到德國球迷再也不擔心。事實上上一場被阿爾及利亞打爆的右路也穩當了很多,拉姆全場6次解圍保障了諾伊爾不再孤獨地完成衝出禁區麵對對方前鋒的鬥牛戲法。
但相應的問題也來了,在小組賽次輪發揮失常因此回到板凳席的赫迪拉本場重回首發,赫迪拉坐鎮的中場在保證自己愉快前插同時並不能保證拉姆在右路愉快的插上,這種眾樂樂不讓獨樂樂的精神讓德國隊邊路防守顧此失彼,上半場上半段還能看到拉姆邊路插上進攻,而後半段隻能專注於防守。
勒夫讓赫迪拉上場的用意在於在配合克洛澤這個支點的牽製,加強對前場進攻出現空擋和第二落點的控製,在增加德國隊中路的攻勢比重同時保護好拉姆在前插助攻後身後的空擋,但實戰來看來赫迪拉似乎隻會往中路塞,而對埃弗拉這一側邊路的進攻限製遠遠不夠。
全場夢遊的赫迪拉也讓德國隊在與法國人的中場肉搏中占不到優勢,法國隊的黑又硬中場得以用凶狠的逼搶把德國的進攻群踢得一度找不到北,德國隊組織核心克羅斯和272疲於在貼身防守的白刃戰中應付,不僅在陣地戰,反擊中也是失誤連連。作為中場屏障的赫迪拉難持其咎。
勒夫希冀中派上赫迪拉以提升球隊進攻速度的目的沒有達成,突尼斯裔中場在場上或許對於球隊的貢獻就是增加了德國隊的跑動距離。本場比賽即便在中場對抗吃力,德國隊仍然以全場107696米的跑動距離超過了法國隊100536米的跑動距離。在攻入己方威脅區域31次射正9次進攻高效的法國人麵前,避免了陣地戰的全麵淪陷。因此對於勒夫而言,此次變陣雖有弊端,但是相比上一場比賽的不足還是有作出應變和改良的。
2014的德法之戰並沒有變成想象中的經典戰役,枯燥的比賽讓球迷們怨言不已,然而在這場技戰術含量遠高於世界杯場均水平的比賽裏,雙方在比拚更高層次的戰術素養和團隊配合過程中,法國隊並沒有完敗於德國。法國對於大力神杯的浪漫想象,也於本澤馬終場前在禁區內被諾伊爾撲出的勁射而終止,而對日耳曼戰車而言,在每一場比賽中不斷改進後前進,才是印象中低調而可怕的那支德國隊。
第二節統治力在後,製空力在前
撰文/靜河 李巴喬 王者歸來 張哲嘉
日耳曼鐵騎對陣法蘭西的鬥士們,兩隊都在小組賽有著十分出色的表現,憑借上半場胡梅爾斯的進球,德國隊一球小勝法國隊,本屆世界杯第一個球隊殺入了四強。
本場攻入製勝球的胡梅爾斯已經是在世界杯上第二次為德國得分了,而且完成了一個紀錄,德國隊曆史上首位單屆世界杯兩次頭球建功的後衛。出道於拜仁慕尼黑、成長於多特蒙德的胡梅爾斯在克洛普的調教下已經逐漸成長為頂級後衛,而且在他的本職工作中,也交出了7次解圍、3次封堵、2次攔截以及1次成功造越位的良好成績,本場最佳實至名歸。
比賽上半場12分鍾,克羅斯左路任意球傳中,胡梅爾斯10碼處頭球破門。此球讓人想起08年歐錦賽1/4決賽對陣葡萄牙隊的比賽中,德國隊上下半場在幾乎相同的位置兩次由施魏因施泰格開出任意球,克洛澤和巴拉克分別頭球建功,尤其是巴拉克的進球,與胡梅爾斯的進球如出一轍。所不同的是,巴拉克當時在搶位時用一個犯規動作推開了對方後衛費雷拉,而本場比賽胡梅爾斯無需依靠犯規,因對方年輕的中後衛瓦拉內對落點的判斷略有偏差,這位年輕人在與胡梅爾斯的力量比拚中完全處於下風,被後者用身體擠開後從容頂向球門,而通過慢鏡頭,我們明顯可以看出法國隊防守球員起跳時機把握不夠正確,起跳時間過早,在空中滯留時間過長,德國後衛胡梅爾斯用手順勢一推,將停留在空中的防守球員擠開的同時,獲得了攻門的空間,順勢便一蹴而就。這樣的球,進一個可能是運氣,進兩個可能是實力,連續在大賽中進類似的球,隻能證明一件事情,那就是戰術素養。德國人似乎總是能夠把訓練中練習的戰術在比賽中完美地執行出來,不得不讓人感歎德國人的戰術素養,各大豪強總有狀態起伏,唯有德國戰車總是穩穩當當地轟鳴前行,在經曆了1998年0比3慘敗克羅地亞之後,德國隊已經連續四次打入世界杯四強,這一紀錄獨步現今世界足壇。另外值得稱道的是德國人是如此的懂得揚長避短,既然身高是我的優勢,那我為什麼不好好利用呢?
除了頭球戰術,德國隊的中路防守還是值得稱道的,胡梅爾斯不負德甲第一後衛之名,因此法國隊盡管攻勢不少,但卻很難破門。縱觀全場,德國還是以穩為主,雖然中場遭到了法國隊逼搶和圍堵,但德國後衛卻臨危不亂,胡梅爾斯指揮的後防線再也沒有出現麵對阿爾及利亞時的問題,多次讓法國隊進攻無功而返,在攻入己方威脅區域31次射正9次進攻高效的法國人麵前,避免了陣地戰的全麵淪陷,胡梅爾斯盡顯後防核心本色,而擋住本澤馬的必進球更是勝利的重中之重。因為發燒缺席阿爾及利亞比賽的胡梅爾斯強勢回歸,讓德國隊如虎添翼。
穩定防守的定海神針,胡梅爾斯強勢邁向世界第一中衛之路,也是德國走向裏約之巔的荊棘之路。
第六章半決賽:巴西VS德國
比賽場地:貝洛奧裏藏特-米內羅競技場
比賽時間:北京時間2014年7月9日04:00
雙方出場陣容:
巴西(4231):12-塞薩爾/23-麥孔,4-路易斯,13-丹特,6-馬塞洛/17-古斯塔沃,5-費爾南迪尼奧(45′8-保利尼奧)/7-胡爾克(45′16-拉米雷斯),11-奧斯卡,20-伯納德/9-弗雷德(71′19-威廉)
德國(4231):1-諾伊爾/16-拉姆,20-博阿滕,5-胡梅爾斯(45′17-默特薩克),4-赫韋德斯/7-施魏因施泰格,6-赫迪拉(76′14-德拉克斯勒)/13-穆勒,18-克羅斯,8-厄齊爾/11-克洛澤(58′9-許爾勒)進球:11′穆勒,23′克洛澤,24′26′克羅斯,29′赫迪拉,69′79′許爾勒。
第一節邁向四星!
撰文/鍵盤壞了
巴西人似乎忘了萊因克爾那句名言:“足球就是22個人在場上比賽,最後以德國人獲勝結束的運動。”
曆史上進入世界杯決賽最多的兩支球隊相遇的半決賽,竟然隻是世界杯出場次數最多兩隊的第二次相遇,賽前被渲染為最強半決賽對決變成了最雞肋對決,就這麼難以置信的變成了一場罕見的屠殺。7比1,這是一場超越地球人常識的比分。科學嚴謹、講究一絲不苟到一滴飲用水都要嚴格控製的德國隊在全場5萬巴西人哭泣聲中化身屠夫,無情地舉起側刀把巴西的六星夢砍殺得片甲不留。
一向在世界杯專注吊打的德國,有過不少“劣跡斑斑”的案底,每每製造慘案都讓人印象深刻,說是專注吊打三十年一點不為過,從54年7比2痛宰土耳其到02年8比0打爆沙特阿拉伯再到上屆8強4比0揍哭阿根廷,做事認真的德國人在扮演屠夫這個角色上也是沒有任何水分的。認真的德國人總能與高效結合在一起,在本場比賽中,高效的德國人10次射中門框就有7次得分,麵對如此令人膽寒的效率隻有給斯科拉裏一個ESWC冠軍用手柄才能拯救巴西隊了。
由於內馬爾和席爾瓦的缺陣,在賽前很多人都覺得巴西在這場半決賽中將會變得很艱難,但沒想到的是比賽不到30分鍾就被連灌5球。上一次在世界杯正賽中上半場就被對手打入5球的球隊則是海地,對陣的是波蘭隊;巧的是巴西隊第一次在世界杯正賽中單場丟5球也是對陣波蘭隊,在1938年世界杯,不過結果卻是6比5取勝。而史上最懸殊的一次半決賽對決,上次出現如此大的比分差距還是在上古世紀的1930年世界杯。由此看來,這次巴西所遭到的恥辱,用百年難遇來形容也是剛好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