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母子裂痕(2 / 2)

其三是地位不同,二張因為漂亮被武則天選入宮中,以美色得到武則天的寵幸。李奕在受到馮太後寵幸前,早就是高官,被封宿衛中郎將、散騎常侍,宿衛監等等。

四是感情不同,二張就是武則天的玩物而已,曆來人們隻把二張兄弟看作是武則天的麵首,古代史上麵首的代表就是他們。而李奕則不但相貌英俊,更是才幹傑出,在馮太後臨朝稱製過程中李奕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年輕守寡的馮太後與英俊倜儻、才貌雙全的李奕兩情相悅,有著許多共同語言與相同的愛好,因此他們才相愛並私通,當然,這其中亦有李奕貪戀權欲和垂涎馮太後的美鉤,用心計主動勾引太後的因素。但李奕確實與馮太後產生了很深的真感情,這種感情基礎,是武則天的麵首二張他們根本不能相提並論的。

五是評價不同。二張活著時,受到武則天寵幸時,外界就沒有好評,生前身後沒有好評。李奕不一樣,當時被人們稱美男,被獻文帝拓跋弘殺死後,“既致斯禍,時人歎息之”。

馮太後交權還政於獻文帝拓跋弘時,獻文帝當時才十六周歲,但是,他聰明絕頂,經過排斥太後親信之人,提撥對太後不滿的人,獻文帝身邊逐漸彙攏了一批高手和智謀之士。

他們做事情,行事果斷迅速,行蹤詭秘令人驚歎。獻文帝想殺李奕,是因為他認為母後與一個下人私通,有違天道,身為皇帝的他絕對不能容忍這奇恥大辱。獻文帝拓跋弘欲為父皇文成帝雪恥,並不是在太後交權後才決定的,而是在乙渾專權期間,他第一次在太後寢宮中遇到李奕,但在心中暗暗發誓,如若自己牚權,必殺李奕。

在太後還沒交帶權力的時候,獻文帝表麵上對馮太後特別孝順,從來不反駁一點馮太後的意見,根本沒有流露出對馮太後的任何不滿,也就讓太後沒有任何懷疑地交還權力。

馮太後剛剛交權,年齡雖然不大,但工於心計的獻文帝拓跋弘也沒急於動手。他深深明白,馮太後在朝臣中甚有威望,文武百官皆對馮太後既敬又俱,唯太後之命是從,因此不能匆忙動手。

所以在馮太後還政一年之後,獻文帝仍是不露聲色,隻是偶爾任命或罷免一些官員。由於獻文帝每次任免官員的幅度都不大,而且大政方針仍是按照馮太後的一套來施行,故馮太後雖然對獻文帝任免官員有些意見,但想到獻文帝畢竟是自己兒子,又年輕氣盛,急於有自己的政績,故而馮太後並沒有對獻文帝拓跋弘生疑。

獻文帝拓跋弘悄悄地偷天換日,在馮太後完全喪失警惕安心於後宮撫養皇孫拓跋弘時,獻文帝已經在朝中文武百官中培植了自己大量的親信。獻文帝親政的第二年後,他那時已經十六歲,覺得時機已經成熟,這才決定向馮太後發起突然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