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整肅餘黨(2 / 2)

源賀在宗愛弑帝,擁戴文成帝即位時立了大功。得文成帝冊封為隴西王,奉命鎮守隴西,文成帝兼任他為冀州刺史。冀州是北魏最富庶的地方之一,源賀在這兒當了七年刺史,做事果斷,為政清廉,贏得了很好的口碑。

因此,當馮太後在誅殺乙渾後,欲報答源賀昔日之恩,又看中源賀的統兵能力,便欲以源加為太尉。馮太後在朝堂之上宣布廢除丞相職務,恢複三公,故意讓朝臣們議論太尉的人選。

朝臣們議論紛紛,一時推舉了好多個人。見朝臣們爭執不下,馮太後這才提議由源賀加任太後。朝臣們見太後親自提議,思得冀州在隴西王源賀管理下是北魏治理得最好的州縣,又因為源賀地位高,功勞大,位居司徒劉尼和司空和其奴之上,當無異議,便俱都稱頌太後英明決定。

馮太後便發懿旨,從翼州宣回源駕,俱其為太尉。由此,太尉源賀、司徒劉尼、司空和其奴三公俱為馮太後親信,而且這三公之間私交也甚好,俱都清正廉潔,便成為馮太後管理朝政最放心的得力助手。

馮太後在確立了治理天下的基本班子之後,便要開始思考如何處理乙渾黨羽的難題了。她心中明白,乙渾大權獨攬之時,百官中頗多奉迎之人。如果按照太武帝拓跋燾、文成帝拓跋濬那時的政策,對於參加謀反之人,或與之有關聯者,俱都在誅殺滿門。

群臣中,為此日夜擔驚受怕者甚眾。馮太後心中明白,如果按照舊政,隻怕一輪殺戮下來,朝堂之上百官所剩無已。她心中決定,實施仁政,給有過錯的百官一個悔過自新的機會。

因此,馮太後在穩定了軍隊,確立了朝廷核心基本構架後,下麵的重要策略便是減少樹敵,爭取人心。馮太後清楚地認識到,乙渾能如此猖獗,絕非他一人之力所為,肯定有眾多追隨者,其中不乏見風使舵、謀取私利者。

因此馮太後臨朝稱製後,肯定要處置乙渾黨羽,以震懾天下有不臣之心者,但她已經決定,要把追隨過乙渾的人區別對待。

馮太後把追隨乙渾人根據不同的情況,分成限四類。第一類人趨炎附勢,為虎作倀。這些人幾乎都犯有大罪,因此太後懿旨,盡皆誅殺滿門;第二類人是誤上賊船,曾經做過壞事,但事後能悔改,不再與乙渾同流合汙。此類人以賈秀為代表,馮太後下詔,削除賈秀官職,貶為庶民,赦其不死;第三類人是一時糊塗,隨聲附和的。對這種人,馮太後責令吏部、刑部祥細核查,從輕發落;第四類人是並不是自己主動巴結乙渾、而是為乙渾權勢所逼,不得已為乙渾所用的。對這部分人,馮太後降詔俱不追責,仍居其爵而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