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太後如何處置乙渾追隨者方麵,麵臨著兩個選擇:一是遵循舊製,大開殺戒。這樣做,雖然可以通過嚴厲鎮壓,使朝廷得一時之安,表麵看起來穩定了,實際在統治集團內留下裂痕,朝廷空虛,人心惶惶,會有潛在的危險與隱患;二是施行仁政,淡化處理,以爭取人心,不搞四麵樹敵。
馮太後再三權衡之下,最終選擇了第二種。她把追隨過乙渾的人分成四類,除了罪大惡極者外,其他的都得到了寬大處理,甚至情節輕的,朝廷壓根沒有任何處理的意思,仍命這些人官居舊職。
雖然太後懿旨一出,朝臣懸著的心安定了許多,但畢竟北魏開國以來,曆任君主皆是嚴刑針對謀反和貪贓者,與乙渾有染之人,仍是心下惴惴。他們擔憂這是馮太後因為剛剛誅殺了乙渾,朝政未穩,一時采用的權宜之計,隻為安朝臣之心,恐怕日後還要清算舊賬。
這時,朝野之中,幾乎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向了與乙渾狼狽為奸、稱病在家的慕容白曜身上。要說乙渾的最大幫凶,非慕容白曜莫屬,馮太後如何處置慕容白曜,也可從中窺得馮太後的真實用意。
馮太後早已洞察群臣的心思,她也在考慮著如何處理慕容白曜,才能安定天下之心。
慕容白曜在乙渾專權期間,與乙渾共秉朝政,成為乙渾的主要幫手,乙渾專權和謀反的主要策略,皆來自於慕容白曜。
慕容白曜出身世家,年輕時,在中書省當過下級官員,因為太武帝讚其敦直而給事東宮。進入東宮之後,慕容白曜各方麵都表現得很不錯,深得太武帝喜歡,更得皇孫拓跋濬的信任。在宗愛連弑二帝,陸麗、劉尼、源賀誅殺宗愛,擁戴拓跋濬當了皇後帝,慕容白曜在文成帝拓跋濬手中得到了逐步晉升。
慕容白曜的父親去世後,文成帝降詔封慕容白曜繼承了其父高陽公的爵位,文成帝後來晉升他為北部尚書。
在此期間,慕容白曜嚴格依法辦事,沒有任何偏袒,文成帝非常賞識他。文成帝去世後,慕容白曜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遷尚書右仆射,進爵南鄉公,加安南將軍。
文成帝死後,太後養傷,皇帝居喪,乙渾專權,慕容白曜一下子覺得失去了束縛,開始與乙渾狼狽為奸。雖然他對乙渾出了不少主意,但真正到乙渾想謀反時,他還是退縮了,稱病在家不出。乙渾被誅,慕容白曜在家裏寢食不安,不知道自己將會麵對什麼命運。在大多數人看來,馮太後必然會降詔誅其三族,以懾天下,連慕容白曜自己也是這種想法,惶恐不可終日。
馮太後考慮到慕容白曜是東宮官吏出身,不但太武帝拓跋燾生前喜歡他,連自己的丈夫文成帝拓跋濬也頗為賞識並信任慕容白曜。馮太後認為慕容白曜基本品質不錯,至少在謀反的最後關頭退卻,並不是乙渾的死黨。保全了慕容白曜,也可以算是保全了太武帝和文成帝的臉麵,容易贏得朝中老臣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