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太後深意(2 / 2)

群臣心中更是驚懼,馮太後又微笑著問皇帝道:“皇上欲如何處置乙渾同黨,可宣於百官知曉!”

聞得太後此言,朝堂之上頓時鴉雀無聲,都提心吊膽地聽獻文帝的意思。獻文帝雖然心中開心,然誅乙渾皆為太後之策,他畢竟年幼,心思不如太後縝密,一時也沒思量如何在乙渾死後處理乙渾同黨的事。

獻文帝想了一會道:“母後,兒臣以為,乙渾罪大惡極,對其同黨皆不能姑息!”

馮太後心中甚為不滿,高允猜其不願真正退居後宮,實與太後想法一致。隻不過太後所思,並不是如高允這般所想,太後並非是為了權力而不甘心退居後宮。

馮太後自小多經磨難,深知北魏王朝諸多弊端。她視獻文帝如同親生,心中亦想獻文帝能擔當治國的重任。然獻文帝畢竟年幼,太後恐其不能擔當治國大任,故而心中憂之。太後故意在朝堂之上,試探獻文帝,其實更多是做給文武百官而看,太後心中早已決定,自己並不真正退居後宮,欲輔助獻文帝治理乙渾死後混亂的局麵,直到天下大定,獻文帝堪當重任為止。

聽得獻文帝說欲嚴厲打擊乙渾同黨,馮太後心中又憂又喜。憂的是獻文帝如此年輕氣盛,欲以鐵腕統治大魏,非福而實為禍;喜的是,太後明白,獻文帝之言,必激起群臣害怕之心,隻要有人出頭請太後再次出山,她便能有理由繼續執掌權力。

馮太後見群臣皆低首惶恐不已,心中更是明了。她細察群臣神色,見中書令高允目視自己,心中不禁大喜。

馮太後知高允必已看清她的心思,如有高允出麵,奏請太後臨朝稱製,那就大事可定了。在馮太後心中,高允是最恰當的人選。

高允為官清正廉潔,得封‘百官楷模’稱號,又得太後親稱為‘令公’,更得太後封其為中書令,參與國家大政。高允在百官之中,地位高,形象好,馮太後對其又有知遇之恩,更可貴的是,高允從不與乙渾同流合汙。此刻,凡是與乙渾有過交往之人,心中皆已惴惴不安,誰又敢出頭稱皇帝嚴打的意思不妥當?唯有高允,他如為乙渾同黨求情,不會有任何非議。

高允看到太後目光掃視群臣,最後停留在自己身上,心中更是了然。果然,馮太後緩緩言道:“中書令高允,汝素忠直,聞帝之言,卻臉露猶豫之色。莫非高大人有話要說?今日朝堂之上,諸位愛卿俱可直奏,本宮恕你們無罪!”

太後點名,高允立即心領神會。出班奏道:“太後娘娘,微臣高允有本要奏。乙渾雖誅,然其為太尉、丞相之職,任用官員眾多。這些官員之中,並非都心甘情願為乙渾所用,隻是懼其權勢而不敢言。若如皇上所說,對乙渾黨羽盡皆嚴辦,臣心憂之,恐朝堂之上,眾臣卻之大半。朝堂既空,如何治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