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馮太後偕獻文帝拓跋弘親登朝堂,馮太後當眾宣布乙渾謀反,已為太後所誅,滿朝文武百官無不震恐。他們雖然心中明白,乙渾專權,皇帝與太後早晚會看清乙渾嘴臉而與乙渾決裂,卻沒想到一夜之間,發生了這麼重大的變故。
朝堂之上,群臣竊竊私語,議論紛紛。馮太後見群臣惶恐不安,微笑著令貼身太監宣讀早就準備好的詔書。
群臣這才得知,原來太後宣布退居後宮,不再過問政事,竟然是馮太後麻痹乙渾的高招。待聽得太後誅乙渾四策,群臣無不歎服。
群臣山呼萬歲聲中,馮太後郎聲道:“眾位愛卿,如今乙渾得誅,朝野恢複清平。本官理應真正退居後宮,不問政事。眾愛卿輔助皇上,匡扶社稷,皆得用命,不得存諸私心。”
百官皆不作聲,獨有獻文帝拓跋弘喜形於色。當了大半年的皇帝,卻事事不得作主,漸漸長大頗想有所建樹成為一代明君的獻文帝,總感覺到無比的壓抑。如今最大的敵人乙渾得誅,太後又宣布自己正式親政,獻文帝如何不樂?他早就想大展拳腳,施展自己的才華了。
隻是百官心中惴惴,他們此刻擔心的,並不是太後臨朝還是皇帝親政,而是在各憂前程。雖然有部分大臣與乙渾一直勢不兩立,見乙渾被誅,自然心中痛快,然後大部分朝臣,雖然現在也和乙渾不合,但在乙渾初為太尉之時,卻與之有過交往,生怕乙渾被誅,自己遭遇連坐之罪。尤其是那些在乙渾被誅時,不明朝中形勢,還是對乙渾諂媚拍馬之人,心中更是驚懼。
獻文帝眉飛色舞,坐在邊上的馮太後微微皺了下眉。這一微妙的舉動,立即讓善於察言辨色的中書令高允看在了眼中。
高允心思靈活,見太後如此神情,心中不禁盤算開了。他思忖,太後從一罪官之女,曆經後宮種種險惡爭鬥,一步步爬上貴人、皇後之位,終至成為權傾天下的太後,這就說明馮太後深知權力的重要性。
馮太後剛為太後,一時因貪戀情-欲,以養傷為名和李奕廝混,這隻不過是太後在文成帝駕崩、自己卻正當青春時的正常反應。然太後畢竟非同常人,一旦得知乙渾掌握大權,已然開始弄權之時,為蒙乙渾而宣布退居深宮不問政事,這其實是太後之策。事實上,從太監宣讀的太後誅乙渾四策上看,太後從沒一刻真正放棄權力,隻不過是隱在幕後操作罷了。
乙渾得誅,皇帝正在逐漸長大,太後宣布她再次退居後宮並不奇怪,因為太後已經失去了繼續臨朝聽政的理由。高允料定,太後宣布由獻文帝正式親政,自己退居後宮,並不是真心之意,迫於無奈爾!
果然,就在高允揣測太後真實想法時,聽得金殿之上,馮太後言道:“乙渾剛誅,然其黨羽眾多。如何處置,當聽皇上定奪。百官散朝之後,可各具奏本,揭發乙渾同黨,交於皇上禦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