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VAR模型的中國上證指數與宏觀經濟變量關係研究
理論探索
作者:肖以恒
【摘要】 文章利用Eviews統計軟件對2005年1月至2014年8月我國上證指數與廣義貨幣供應量、貿易進出口額、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CPI等宏觀經濟變量進行VAR建模,從而探討宏觀經濟與我國股市之間的關係。通過分析認為,CPI與上證指數之間的關係表明在中國通脹下無牛市的經濟現象;進出口與上證指數之間關係不夠明顯,M2與上證指數的關係說明了貨幣政策的實施可以對股票市場起到一定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 VAR模型 上證指數 M2 CPI
引起股價波動直接原因是股票標的供求關係的變化,買賣雙方力量對抗的結果,本質上取決於投資者對於股票投資價值的預期。影響這種預期的因素往往來自:股份公司、行業與部門、整個股票市場。行業與部門整體狀況、公司的經營狀況,從一般意義上,不是每隻個股普遍麵對的影響因素,具有特定性。因此,本文主要著眼分析影響整個股市價格波動且可量化的宏觀經濟與政策因素。理論上,影響股價的宏觀經濟因素有:財政政策、經濟增長、貨幣政策、彙率水平、市場利率、通貨膨脹、國際收支狀況等。本文利用能夠獲得的有關因素,選擇適當的指標,分析其對股價波動的影響。
一、指標的選擇與處理
1、股票市場變動的度量
上證綜合指數的編製以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所有上市股票為樣本,由上海證券交易所編製,在總體上可以反映整個股票市場的變動情況。在我國股票市場中,上證指數和深證指數的變動具有同步性和聯動性,所以可以用上證指數的變動來代表整個股票市場的變動情況。本文選取上證指數每月最後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參與分析(用szzs表示)。本文選取2005年1月至2014年8月共計116個月度數據進行分析。
2、宏觀經濟變量
本文所選取的經濟指標有廣義貨幣供應量(M2)、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貿易進出口額(JCK)、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TZ)、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XF),均為全國性的月度數據。本文不采用GDP作為變量,因為隻有季度或年度數據樣本量小,且與上述的宏觀經濟變量存在較強的相關性,故暫不采用。
3、數據處理
(1)季節性變動的處理:貿易進出口額(JCK)、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TZ)、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XF)這些變量有季節性因素,本文的季節調整方法用到移動平均方法,調整後的變量名加後綴sa。
(2)序列不平穩的處理:對進過季節調整的變量取對數後一階差分,具有良好的經濟意義,表示變量的變化率,對研究具有現實意義。處理後的變量名加前綴dlg。
(3)單位根檢驗:由表1,可知對於經過季節性處理後的序列進行差分,序列變得平穩,上文對數據的處理是恰當的。
二、模型簡介
傳統的計量經濟方法需要建立在經濟理論基礎上,要求對變量之間關係有相對嚴格的說明,當變量之間存在動態關係時比較複雜。Sims在1980年提出的向量自回歸模型(VAR)作為一種非結構化的動態模型。為了考慮上證指數與所選的宏觀經濟變量之間的動態關係,而這種關係之間的內生外生性暫無法精確確定,使用VAR模型比較適合。
VAR模型是將自回歸的想法用於多變量情況,所有解釋變量均為各變量的滯後項,通過將不同的滯後項納入其他變量的方程,來體現變量間的相互關係。
三、建立模型
1、變量間的相關分析
求出上證指數(szzs)對數序列與上述5個經濟變量對數序列之間的相關係數矩陣(表2)。可見上證指數與其餘5個宏觀經濟變量之間都存在一定的相關關係,其中進出口額的相關性最為明顯。
2、建立VAR模型
對於變量本文運用的分析方法是基於VAR模型,脈衝響應函數、格蘭傑因果關係檢驗。依據LR 和AIC準則,選擇4階作為滯後階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