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學生創業教育與經濟發展的可能性與必要性
以高校教育工作為契合點,用大學生創業服務於經濟發展,特別是以高校教育工作帶動大學生創業教育工作,有其獨特的優勢。兩者相互區別卻又相互聯係。高校教育工作是培養和提高大學生創業意識的有效載體和必然選擇。筆者認為,大學生創業教育服務於經濟發展存在現實可能性與必然性。
1、可能性
(1)經濟發展與大學生創業教育目標的一致性
現階段中國社會進步與發展,迫切要求一大批擁有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與信念,具有吃苦耐勞、艱苦奮鬥精神的優秀青年加入到黨員隊伍當中,促進社會發展,促進社會主義建設。而大學生創業教育旨在緩解就業壓力、促進社會發展。在培養過程中要求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創新意識和協作精神,以小群體的發展帶動大社會的進步,構建和諧社會。從這一層麵來看,兩者都是為了培養新時代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共同促進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其目標具有一致性。
(2)經濟發展與大學生創業教育方式的協調性
高校創業教育既是培養和造就優秀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廣大優秀人才聚集地。在加強高校創業教育的同時,也培養了優秀人才的組織協調能力、協作精神和創新意識。在進行高校創業教育全過程中,也提升了黨員隊伍的自身素質要求。兩者所采取的談話式、教授式、實踐活動式等教育方式相互協調、相互通融。
(3)經濟發展與大學生創業教育資源的可共享性
目前,經濟發展為大學生創業提高契機,大學生創業又為經濟發展充實血液。“黨建帶團建”體現了黨對共青團工作的領導,有利於共青團組織建設的進一步提高。各地高校共青團許多活動和工作的開展都是服務於建設大學生就業和創業的平台,例如各地開展的創業實踐活動都是服務於大學生創業。由此可以看出,工作與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資源和平台是可以相互共享的,實現教育資源的有效配置。
2、必要性
(1)大學生創業教育是高校工作的內在要求
樹立大學生創業觀念,引導大學生科學創業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經之路,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表現,因而是高校黨建工作的內在要求。
(2)高校教育工作是彌補大學生創業教育對傳統文化的教育缺失有效手段
傳統大學生創業教育注重創業技能、創業政策和創業信息的指導,而忽略了理想、信念、倫理道德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與思想道德修養相脫節,出現了很多急功近利、唯利是圖的創業觀。中國共產黨這一先進組織要求全體黨員不斷完善自己。在提高自身科學素養的同時,更加注重思想道德修養的培養。為了構建科學的創業觀,促進創業教育的良性循環,必須加強以黨建為基礎、以思想政治教育為核心的新型創業教育,彌補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4。黨的思想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純潔性建設是促進大學生樹立正確創業觀的有力杠杆。
三、大學生創業服務於經濟發展的路徑選擇
大學生創業教育作為高校建設的一個重要部分,有其特殊性與優越性,在上文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有效融合的可能性與必然性的基礎上,筆者認為促進二者相互融合有以下路徑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