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大學生創業助推經濟發展初探
教育經濟
作者:陳雨清 黃僑彬
【摘要】 當今社會高速發展,中國經濟處於改革深水區。李克強總理提出“全民創業”新理念,加強大學生創業就成為重要途徑之一。然而現階段的大學生創業麵臨著許多問題。大學生創業教育作為高校建設的一部分,有其獨特的地位和作用,加強創業教育,有效促進教育和人才發展的良性循環。本文主要從大學生創業對經濟發展重要性出發,剖析大學生創業與經濟發展相融合的可能性與必要性,從而提出兩者相融合的有效路徑選擇。
【關鍵詞】 經濟發展 大學生創業 路徑選擇
一、研究背景
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國經濟處於改革深水區,“全民創業”成為社會新常態。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投身於創業當中,伴隨著這一社會問題而產生的大學生創業教育在高校建設中被提為重要議程。由於大學生群體所處年齡階段和社會地位的特殊性,致使其在創業實踐中出現很多問題與困境。對此,則必然由高校這一教育主體來解決。實施創業性教育既是社會深化改革發展的需要,也是高校發展的必由之路。
1、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重要性
當今世界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人才是科技興國第一要素。抓好大學生創業教育工作,能夠很好地促進當代各項事業的發展。自改革發展以來,我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升,但是同時也出現了許多新問題、新矛盾。麵對這些新時期的時代產物,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我們必須抓好大學生創業教育。
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了堅持實施積極就業政策,完善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政策,加強就業觀念教育,使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黨的十八大把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三型合一的領導班子,提升黨建水平作為終極目標。這向我們提出了全黨創新性的要求,隻有勇於擔當、勇於創新,才能使黨的領導和執政符合時代要求,才能推進黨的各項建設。
在社會建設的過程中,高校培養的隻能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能否培養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四有新人”直接關係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成敗。然而,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西方腐朽意識形態對大學生成才具有不良的滲透作用。高校的特殊性要求我們必須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加強思想學習,為社會培養、輸送合格人才。加強學生創新性教育和創造力的培養,堅持科學發展,堅持以人為本,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2、當今經濟環境下大學生創業麵臨的困境
(1)創業的理性認識不足
由於大學生所處年齡階段的特殊性,其對社會還相對不夠客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不夠成熟。相比有多年工作經驗和社會經驗的人來說,大學生缺乏對社會的宏觀認識和對創業全過程的有效把控能力。在認知層麵缺失的基礎上,可能會導致決策的失誤。自我定位不清晰,創新意識不足,盲目追隨市場,是大學生創業出現的普遍共性,這都會對自我發展以及創業的良性循環埋下不良隱患。
(2)缺乏創業實踐經驗
由於大學生還未正式踏入社會,其對創業全過程的程序和不同階段的任務往往僅停留在認知階段,缺乏有效的實務操作的平台。對創業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與突發狀況缺乏經檢,往往導致判斷的缺失。倘若不能廣泛吸收聽取他人實踐經驗,極可能在重大決策中出現失誤。
(3)創業信心缺失
認識不足與經驗不足是造成大學生創業缺乏信心的重要因素。初入社會必然會在種種選擇麵前碰壁,這會導致大學生的信心缺失,優柔寡斷會影響創業過程中決策的做出,這可能會決定創業的最終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