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教育者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一方麵,要建立高校教師培養選拔機製,對教師選拔不僅以學曆來衡量,更應該注重專業工作實績,從製度上要求沒有專業崗位工作實踐的教師要利用假期或沒課的學期到基層或相關部門調研或參與社會實踐鍛煉,理論聯係實際,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以有利於教師把社會實踐的感受融會在課堂教學內容中,增加教學的吸引力;另一方麵,加大經費投入,多派教師參加國內外各種學術會議、交流、進修、訪學等,更新知識,增長才幹,開拓視野。這些都有助於教師改進教學內容和方法,增加教學魅力。隻有不斷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才能滿足經濟學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
4、建立立體實踐教學模式,多層次、多種方式參與社會實踐
實踐教學是應用型人才能力培養的重要手段,因此需要建立立體實踐教學模式,使學生有機會多層次、多形式參與實踐活動,開拓視野,增進能力。建議政府相關部門、企業為大學生提供社會實踐、實習崗位,作為大學生再教育的實踐課堂,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和空泛。增加社會實踐鍛煉機會,組織學生到企業參觀、見習活動,使得學生對企業生產流程和企業管理有更直觀的認識,對企業的基本情況有初步的了解。學校建立各專業聯合實習基地,可根據實習單位崗位需求,各專業聯合打包實習。通過各專業聯合組隊實習,既可以使企業可以獲得自己需要的各類人才,又給各個專業學生提供了不同崗位實踐鍛煉的機會,避免了一個專業十幾人到一個部門、一種崗位實習給企業帶來的影響和管理問題。加強創業綜合實驗室建設,進行學生創業教育和模擬實踐。鼓勵校內各專業學生組建模擬公司聯合創業,如模擬組建各種研發中心、創意策劃公司、生產性服務中心、市場推廣中心等,培育成熟的模擬公司,予以獎勵資助,鼓勵學生在新興產業方麵進行創業。
總之,民辦高校經濟學專業應努力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立體實踐教學模式,以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培養經濟學專業應用型人才,為社會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楊保成、張錫候:民辦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9(7).
[2] 樊繼軒、張錫候:民辦本科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4).
[3] 羅良清:新專業目錄下經濟學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13(5).
[4] 陳樹良:經濟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及課程體係設置的國際比較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3(2).
[5] 肖紅葉:高校經濟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初探[J].教育研究,2014(8).
(責任編輯:柯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