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以上理論框架的分析,影響大學生就業人力資本因素主要包括知識、技能和意識形態。知識包括學曆層次、專業類型、學習成績和證書;技能包括參加社會實習或兼職和擔任學生幹部;意識形態包括是否是黨員和就業觀念。而就業質量方麵,借鑒國外相關理論研究成果和實際經驗,大學生就業應從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兩方麵考察。就業率考察學生是否就業;就業質量應該主要包括大學畢業生的工資起薪、專業對口、對工作的滿意程度。需要說明的是,本文研究是在對問卷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的基礎上完成的,該方法的優點是貼近問卷設計的原始問題,數據計算簡單、直觀,所揭示的現象也較容易理解,對趨勢性問題的分析很有幫助。
三、人力資本對就業質量的影響
1、人力資本各要素與就業結果
根據表2的統計結果顯示,從學曆層次來看,專科學曆落實工作單位的比例為47.25%,遠高於本科學曆;從專業類型來看,就業狀況最好的是管理類專業,然後依次是經濟、計算機、教育、藝術和法律。就學習成績與就業結果之間的關係而言,成績很好的大學生中有34.21%落實了工作單位,而成績較差的大學生中有39.54%落實了工作單位,這一結果並非表明學習成績好不利於大學生就業,而是學習成績好的同學有著更高的就業期望,當無法獲得匹配工作時,他們寧願采取自願性失業行為。另外,從所獲得的各種證書與就業之間的關係來看,獲得了大學英語六級證書的大學生能順利實現就業的概率最高,表明此類證書對大學生獲得工作機會具有積極作用。另外,具有實習經曆、擔任學生幹部、黨員和擁有先進的就業觀念都能比較明顯地提升就業概率。
2、人力資本各要素與起薪水平
從表2的統計結果可以看出,本科學曆畢業生中擁有高工資的比例為19.67%,專科學曆畢業生中這一比例僅為8.25%,差距非常明顯,表明學曆對工資的影響作用很大;分專業類型來看,與其他專業相比,經濟管理類的畢業生擁有高工資的比例最多,這與人們的預期也是一致的。從其他指標來看,人力資本各要素對起薪水平的影響並不顯著,隻有意識形態中的有“先進的就業觀念”的比沒有“先進的就業觀念”的擁有高起薪的要低一些,這可能是因為有“先進的就業觀念”到西部、到農村、到基層就業、到中小企業就業的比例較大,這些地區或企業的起薪較低。
3、人力資本各要素與專業對口情況和就業滿意度
在專業對口的相關指標看,本科學曆畢業生中從事專業對口工作的比例為75.36%,遠高於專科學曆畢業生的42.39%,差距非常大,表明高學曆更容易選擇與本專業對口的工作。從專業類型來看,與其他專業相比,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從事專業對口工作的比例最多,可能由於計算機的專業性更強。另外,擁有職業資格證書也更容易獲得與專業對口的工作機會。從就業滿意度的相關指標來看,學曆層次和專業類型對就業滿意度有顯著影響,而且與起薪水平的影響基本一致,因此可以推測就業滿意度可能與起薪水平有較高的相關性。另外,在學習成績方麵,成績較差的學生對就業滿意度比較高,這可能是由於其對自身定位較低的緣故。
四、結論與建議
本文以山東省新建本科院校的微觀數據為例,對人力資本與大學生的就業概率、起薪水平、就業對口度和就業滿意度之間的關係進行了統計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結論:首先,人力資本各因素對大學生的就業概率有比較顯著的影響;其次,人力資本中的專業類型和學曆層次對大學生的就業的起薪水平有比較顯著的影響;再次,人力資本中的專業類型和學曆層次對大學生的就業的對口度和就業滿意度有比較顯著的影響。在以上研究的基礎上,本文認為:隨著中國勞動力市場的發育、完善以及大學生就業體製的改革,由於人力資本所內含的知識、技能等因素直接決定了勞動者生產率的高低,因此對就業概率和起薪水平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我們尤其強調的是,大學生自身要加大對自己的投資力度,包括:要認真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要在社會實踐中培養自己的係統競爭力;還要高度重視並加強大學生意識形態人力資本的投資。
【參考文獻】
[1] 王玉豐:我國新建本科院校十五年回顧與展望[J].高教探索,2013(5).
(責任編輯:趙小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