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文化語境下甘肅當代藝術品市場的現狀分析與導向研究
區域經濟
作者:曹雅妮 吳興璽
【摘要】 本文將以甘肅當代藝術品市場十餘年的發展脈絡為線索,結合其藝術品市場的興起、發展與不斷推進,深入分析甘肅當代藝術品市場的現狀與前景,並結合近年來較有代表性的中國當代藝術創作的觀念轉變及藝術批評的理論建樹,希望能從較為客觀的角度還原、記錄並探究甘肅當代藝術品市場的現狀及導向。同時,也力圖站在中國當代藝術理論構建與市場產業鏈發展的角度進行多視角、多層麵的有關甘肅當代藝術品市場的發展曆程、態勢討論,從而為甘肅當代藝術品市場運行的相關體係提供線索,並引發更為深入、透徹的研究。
【關鍵詞】 藝術市場 藝術管理 當代
隨著我國在國際政治上地位的日益突出和經濟上的快速發展,我國的藝術品市場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曆程。全國各地的藝術品市場均迅猛發展,而作為地處中國西北的甘肅省,其藝術品市場卻在以一種本土化的態勢低調而緩慢的發展著。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筆者認為,應該依托“一帶一路”構想和甘肅建設文化大省主題思路的崛起與拓展以及華夏文明創新區建設的平台,使甘肅藝術品市場日益形成相應的滲透力和輻射力。結合本省不斷提升的審美需求和不斷積澱的人文認知,對當代藝術品的關注、品鑒以及收藏也會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與熱情,也必將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與探討。
一、甘肅省當代藝術品市場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甘肅省當代藝術品市場發展真可謂是舉步維艱,尤其是當代繪畫作品市場發展相對滯後,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以下幾點可能是症結所在。
1、甘肅省當代藝術品市場發育尚不成熟
從美術家群體力量來看,甘肅省進入中國美術家協會的人數為12人,遠超過上海等直轄市及其他東部省份,甚至遠超過我們的鄰居——文化大省陝西省。但是,問題在於我們的當代藝術品市場是否有同步的進展與提升?事實上,僅保利一家,在2011年的拍賣成交額就達到了121億元,甚至與蘭州緊鄰的西安,單場文物藝術品的拍賣成交額也突破“億元”。而筆者了解到的情況是:在甘肅省,多年來堅持做藝術品拍賣的僅有幾家,其中,四方拍賣公司的單場拍賣成交額也不過千萬元,文物藝術品拍賣的整體水準與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相比差距非常明顯,而且也與甘肅省文化藝術總體發展態勢相去甚遠。
問題的症結到底在哪呢?資深收藏家劉建新先生認為,組織一場規範的藝術品拍賣會投入較大,需要社會各方麵的支持,而屬地性拍賣公司需要有經濟實力,同時也需要市場環境和不斷提升的文化環境。這可能是製約甘肅藝術品拍賣市場規模的主要原因。
2、總體文化影響力孱弱
實際上,發展的根本不是簡單的一場拍賣會就可見一斑的,藝術品市場之所以進展緩慢甚至滯後,除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外,主要還是文化影響力不足。目前甘肅省當代藝術品市場並不缺精品,也不缺資金和信心。近幾年,甘肅省總體文化層次提升還是有比較可喜的進展的,但總體文化影響力相對孱弱,會暴露出很多問題。
收藏家徐勝表示,現在社會整體比較浮躁,這種浮躁造成大家不關注藝術品內在的文化價值,更多在琢磨它到底值多少錢,“不挖掘實際的文化內涵就沒有收藏的意義,賣文物藝術品跟賣白菜沒區別,這種現象應該引起各界重視。”
3、藝術品拍賣市場對當代書畫名家的信息拓展和定價引導作用發揮有限
甘肅本土文化底蘊深厚,更不乏有實力和個性的當代書畫名家,但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就是,本省書畫名家的整體市場宣傳力度不足,導致全國乃至國際市場應有的關注度不是很理想。因此,我們所需要做的不僅是要提升拍賣質量,更是要整合本省藝術家資源,通過積極的態度和途徑開拓甘肅省整體的文化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