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沿邊開放區城鎮發展及功能擴散研究
區域經濟
作者:馬小寧
【摘要】 雲南沿邊開放區城鎮由口岸鎮、縣城和邊境口岸城市三個層次構成,因功能定位、區位特征的不同導致其城鎮發展孤立和功能分散,影響區域經濟整體發展。建立岸城聯係功能擴散通道和經濟合作區,將有利於共同帶動口岸、邊境縣城和邊境城市發展。
【關鍵詞】 城鎮發展 功能擴散 雲南沿邊開放區
一、雲南沿邊開放區城鎮構成體係
城鎮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產物,需要一定的動力、條件和基礎之才能進行功能發揮,也才能建成經濟發展中心,帶動輻射區域共同發展。雲南沿邊地區發展基礎薄弱,資源利用率低,人口文化素質差,勞動力技術落後和民族眾多,導致沿邊地區城鎮發展滯後,口岸鎮、邊境縣城和腹地城市聯係不緊密,在空間上形成了孤立的城鎮單元,與縣城經濟聯動作用弱,與腹地城市聯係不緊密。
雲南沿邊開放區城鎮由口岸城鎮、邊境縣城和邊境口岸城市構成。口岸城鎮是邊境交往和邊境貿易往來形成的,是國家之間發展商貿、物流和資源的重要集聚地;邊境縣城是沿邊縣域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具有一定的人口規模和產業結構體係,其城市功能和經濟發展要超過口岸城鎮,是縣域經濟發展的中心;邊境城市是指具有高度城市化特征、城市功能較強、經濟發展較好的城鎮。
二、雲南省沿邊開放區城鎮發展問題
1、邊境縣城規模小,中心引力低下
沿邊開放區口岸、縣城和邊境城市,從人口規模、經濟總量和產業貢獻率等指標來看都屬於小城鎮,是經濟中心的最低層次,很難起到中心極的作用。一是人口規模小。沿邊25個邊境縣市2010年人口統計數據,人口最多為騰衝縣64.55萬人,景洪市52.05萬,貢山縣最少3.79萬人,且上述人口規模是全縣市總人口,邊境口岸城鎮人口規模則更少,很難集聚起城鎮發展人口總量規模。二是經濟總量偏低。2010年沿邊25個縣市國民生產總值總值最高為景洪市、騰衝縣和芒市,分別為88.12億元、70.42億元和44.29億元,低於雲南省其他發達縣市。三是人均財政一般預算收入、人均居民儲蓄存款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等指標都低於省平均水平。2010年沿邊25個縣市中人均財政收入、人均居民儲蓄存款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三項目指標最高為瑞麗市,最低為福貢縣,高於省均水平的隻有瑞麗市、景洪市和騰衝縣,其他22個縣低於平均數值,造成城鎮發展經濟總量偏小,中心引力降低,對區域經濟發展輻射和影響力減弱。
2、邊境口岸輻射麵狹窄,岸城聯係分離
邊境口岸城鎮和縣域中心城鎮分離,12個沿邊口岸城鎮是單獨建成的,與縣城距離較遠。金水河口岸距縣城38公裏,天保口岸距縣城40公裏,磨憨口岸距縣城52公裏,猴橋口岸距縣城65公裏,孟定清水河口岸距縣城83公裏,田蓬口岸縣城80公裏,片馬口岸距離縣城96公裏,打洛口岸距離縣城81公裏,磨憨口岸距離縣城52公裏,在空間上形成了孤立的口岸城鎮,與縣城經濟聯動作用減弱。縣城與口岸空間距離較短或是共建的隻有河口、孟連、滄源、盈江、畹町和瑞麗,都是通過建立獨立開發區和開放區的方式進行口岸運作,縣城對口岸城鎮功難於充分發揮。從邊境口岸城鎮與邊境地區中心城市影響力來看,中心城市與邊境口岸城鎮良好的互動發展關係難於形成,文山市與田蓬、天保距離有235公裏和120公裏,蒙自市到金水河和河口距離208公裏和148公裏,景洪市與打洛口岸、磨憨口岸距離在121公裏和170公裏,普洱市距孟連、孟康口岸在225公裏和126公裏,臨滄市距離孟定、南傘、滄源口岸距離在200公裏以上,造成了岸城鎮的分離,城市對口岸經濟影響力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