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雲南沿邊開放區城鎮發展及功能擴散研究(3 / 3)

(1)科學合理定位沿邊城鎮功能

雲南沿邊城鎮屬於中小城鎮,基於經濟發展和特殊區位,邊境口岸城鎮發展以邊境進出口貿易為核心,以便利商貿物流和進出口業務為重點,通過口岸城鎮建設優化引進和外聯功能,以提升口岸對外窗口作用。邊境縣城作為縣域經濟發展中心,在城鎮功能上突出沿邊城鎮特點,重點發展以商貿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在城鎮功能分區基礎上科學規劃沿邊貿易、邊境加工區和商貿交流區。引進一批具有實力的中外資源加工型企業進入邊貿合作區,改善縣城產業布局和優化縣域產業結構。邊境口岸城市要重視城市功能布局與規劃,通過建立功能分區和產業布局調整等方式,確定邊境貿易發展核心區和中心區,在合作開發、資金融通、產業布局等方麵建設一批服務型機構,給予邊境合作區、加工區、保稅區和貿易企業更多支持,形成完善城市體係,促進城市貿易與經濟功能的完善。

(2)建設完備的城鎮通道

完善口岸城鎮、邊境縣城、邊境城市和腹地城市之間的通道建設,通過點麵線之間加強以提升城鎮輻射能力。對口岸、縣城、城市之間的人為限製的通道進行解除,以靈活的進出口、通關、結算、物流等貿易政策促進岸城融合,方便快捷地服務中外客商。改善現有口岸、縣城、邊境城市和腹地城市路網建設,提升公路等級與層次,發展鐵路運輸和高速公路項目,方便城鎮經濟功能的擴散。以邊境合作區建設為契機,在岸城之間聯係緊密的地區進行邊境貿易加工區、邊境合作區和出口保稅區建設,提高合作區的科學規劃與產業布局能力,輔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城鎮通道的高等級化和高效化,成為沿邊經濟帶發展的重要橋梁與紐帶。

(3)發展經濟合作區,形成產業互補發展模式

岸城擴大、口岸與城鎮聯動發展有利於發揮城鎮輻射與影響功能,實現沿邊開發開放區經濟帶的形成,推動雲南沿邊地區經濟整體發展。發展經濟合作區模式,建設口岸城鎮邊境經濟合作區,通過海關、稅收、金融、技術貿易等政策引進沿邊地區客商進入經濟合作區、邊境加工區和邊境貿易區從事資源性產業開發與加工,形成良好的雙邊貿易機製,促進商品出口和資源產業有效轉化,帶動沿邊地區經濟發展。分析雲南沿邊地區經濟產業發展,研究八個州產業結構體係,重點對邊境縣市的資源產業、商貿服務產業和特色優勢主導產業進行優化,發展相鄰國家急需的金屬選礦、木材深加工、農產品精細化加工等產業,形成互補型的產業架構體係,增加雙邊優勢型產品貿易,帶動一批口岸城鎮、邊境縣城和邊境城市發展。

(4)協調統籌城鎮發展

沿邊地區城鎮發展要堅持協調統籌原則,在口岸、縣城和邊境城市共同發展基礎上確定不同的發展方向,避免功能雷同化和盲目城市化,以形成特色型小城鎮、優勢型邊境縣城和對外窗口邊境城市體係,通過公路和鐵路網連接共同形成沿邊經濟帶。邊境口岸要向特色貿易型建設發展,以雙邊貨物貿易和邊境加工區為核心,強化口岸便捷功能,形成邊境口岸特色小鎮,促進鎮域經濟發展。邊境縣城要強化與口岸功能的有機連接,加快縣域經濟結構與產業結構調整,鼓勵縣域出口型產業發展,把縣城原有的政治、文化、區域經濟中心功能進行拓展,成為縣域發展推動力。邊境口岸城市要樹立對外窗口功能,連接腹地城市中心,開辟對外貿易型的戰略合作區,鼓勵外商投資企業進入邊境合作區,發展商貿服務等第三產業,促進城鎮功能分區化和邊境經濟帶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春鵬:中國雲南邊境城市口岸貿易重心空間變化分析[J].遼東學院學報,2014(1).

(責任編輯:柯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