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邊境城鎮功能弱化,產業結構單一
雲南邊境口岸城鎮是從出入境口岸和邊貿互市點基礎上形成的,口岸集鎮整體屬於鄉鎮中心,如片馬、猴橋、孟定等,在我國城市體係中屬於最低檔次,城鎮功能不完善,作用不明顯。三個邊境城市瑞麗、畹町和河口屬於縣城市,其他縣級口岸如章鳳、盈江、滄源等實際是縣城的部分區域,難於形成完備的城市型口岸,城市功能短缺和功能發育程度低下,中心極化作用被大量抵消。雲南沿邊25個邊境縣市,整體屬於落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相低,支柱型產業依賴於自然資源型如咖啡、農業等,城鎮經濟核心型產業發展不足,難於建成雲南邊境城鎮中心。
4、邊境城鎮影響因素強化,發展受限製多
邊境的開發與開放受鄰國政治、經濟環境影響較大。雲南沿邊城鎮主要與越南、老撾和緬甸三個國家相鄰,間接輻射印度、泰國等南亞及東南亞國家,這些國家整體發展落後於中國,政局動蕩和國家經濟體製等因素,造成貿易開放度和經濟合作度難於提高,邊境合作區和開發區建設與發展受到嚴重影響,缺乏產業帶動的城鎮發展水平無形受到影響。邊境城鎮居民對國際經貿規則掌握少,經濟糾紛矛盾及生產生活方式等的製度不同,影響了口岸城鎮功能定位與發展模式選擇,以單純貨物貿易、邊境旅遊產業和邊境加工業畸形發展,造成加工產業發展淺層次,難於推動邊境城鎮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影響城鎮經濟集散效應。邊境城鎮承載力不足,基於土地、人口、技術等要素製約,邊境城鎮整體發展不高,對腹地城市的產業接納力較弱,難以發揮進出口貿易中轉的作用。
三、雲南沿邊開放區城鎮發展與功能擴散
1、城鎮功能擴散機製
沿邊口岸城鎮要成為經濟發展中心點。雲南沿邊開放區要利用現有口岸以及將要建成的口岸城鎮,以靈活的土地、稅收、金融政策為口岸地區貿易加工合作區、商品出口集中加工區和保稅區建成服務,引進國內外經濟實體及企業共同開發口岸優勢資源,逐步建成口岸經濟圈,促進雲南邊境口岸城鎮中心點發展。
邊境縣城要成為聯係口岸與腹地城市核心點。邊境縣城與口岸重合區要發揮雙重功能,既成為縣城經濟發展起飛區又成為擴散與聯動腹地城市關鍵區,通過口岸貿易把沿邊國家的產品、資源和特色產業引進來,實現內地加工貿易產品價值提升,同時把內地加工產品和商品通過邊境縣城與口岸向臨近國家輸出,促進縣城經濟功能全麵拓展。
邊境口岸城市要成為沿邊開放區深化示範點。三個邊境口岸城市已經初具城市規模,但人口少、貿易方式單一、資源利用率低和城市功能作用弱化等很難成為沿邊深化發展重點。邊境口岸城市要充分結合自身區位特點與憂傷,利用國家給予特殊政策和優化條件,建立一係列深層次的邊境加工區、邊貿合作區和邊境特區,引進鄰國或者相鄰地區客商進入合作區從事資源型加工、特色產品貿易和雙邊商品貿易產業發展等,並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升級產業,推進邊境口岸城市發展。
沿邊腹地城市要成為經濟帶上重要起飛點。普洱、臨滄和保山屬地級市,景洪、芒市、文山和蒙自屬於縣級市,從城市總體發展情況看依然達不到大中城市級別,城市功能與作用雖然顯現但效果不明顯,對沿邊經濟帶發展作用程度不高,因此要重視沿邊腹地城市建設,利用沿邊口岸、邊境縣城和口岸城市發展契機,通過雙向引導和溝通機製,發揮沿邊地區中心城市作用,成為沿邊經濟發展帶上的起飛點。
2、城鎮功能擴散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