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常態下寧夏轉型發展的新思路(2 / 3)

2、著力擴大內需,形成經濟穩定增長新引擎

第一,實施擴大就業戰略,夯實居民消費基礎。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積極發展就業容量大的中小企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和服務業,進一步改善公共就業服務,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係。第二,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強居民消費能力。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使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和勞動報酬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不斷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第三,健全社會保障體係,改善居民消費預期。要豎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指導方針,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製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係。第四,改善消費環境,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培育消費熱點,促進休閑娛樂、文化旅遊等消費增長,引導消費結構升級。放寬服務業市場準入,培育多種服務業態、服務模式競相發展的寬鬆氛圍,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第五,擴大投資規模,提高投資效率。以投資拉動擴大總量、優化結構、夯實基礎,以項目帶動促進投資、集聚要素、提升產業層次,以增量優化促進存量調整,增強投資內生動力,不斷拓展內需空間,提高投資水平和效益。

3、著力優化產業結構,培育經濟轉型升級新抓手

第一,做優做強工業。把新型工業化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第二,做特做精農業。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基礎。第三,做活做大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把提升現代服務業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努力提高服務業的比重、水平和就業容納能力。第四,建立產業轉型升級新機製。圍繞自治區產業升級重大任務,加強發展戰略、規劃、政策、標準等製定和實施,建立“一項任務、一個方案、一個班子”責任機製。

4、著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培育經濟轉型升級新引擎

第一,優化寧夏城鎮空間發展戰略格局。根據寧夏主體功能區定位,合理確定產業布局、城鄉布局、基礎設施布局和生態布局。積極引導人口、產業向沿黃經濟區城市帶和清水河城鎮產業帶集聚,向各級城鎮特別是中心城市和重點中心鎮聚集,實現以城帶鄉、以川濟山、以工促農、城鄉聯動、協調發展,推進區域城鄉一體化進程。同時扶持發展一批資源開發、旅遊度假、加工製造、商貿流通等特色小城鎮,推進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有機結合、優勢互補、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網絡化、外向型城鎮格局。第二,提高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以解決農村公共服務數量不足、質量不高問題為重點,顯著增強各級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務產品供給,加快完善符合區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服務體係。第三,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製機製。推進農村產權製度改革,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體係,劃定城市土地開發建設紅線,允許地方政府通過發債等方式拓寬城市建設融資渠道,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積極推進沿黃城市帶同城化發展,繼續推進固原區域中心城市和寧南大縣城建設,加快中心鎮擴容提質,推動產業和城鎮融合發展,實現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深化戶籍製度等配套改革,全麵放開小城市和城鎮落戶限製。

5、著力推進創新驅動戰略,釋放經濟轉型升級新動力

第一,麵向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把握未來科技進步趨勢,不斷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更加重視協同創新,實現全麵創新,在開放合作中提升寧夏科技水平。第二,加快科技創新平台和創新體係建設,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係。進一步促進創新要素向優秀企業集聚,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以創新促轉型升級,以創新贏得競爭力,以創新贏得未來。第三,深化創新體製機製改革,進一步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通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釋放經濟轉型升級新動力,形成科技引領、創新驅動經濟增長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