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基礎會計教學思路的思考
財會教育
作者:鄧雪雅 蔣昕 韓露
摘要:基礎會計是會計專業入門性課程,既是整個專業的基礎,也是對會計專業建立信心的開始,如何讓學生喜愛上這個專業從而感受到有趣的會計知識尤為重要。本文對基礎會計教學的思路進行探討。
關鍵詞:基礎會計 難點 教學思路
一、基礎會計教學的難點
基礎會計不但為整個專業學習奠定堅實基礎,也是建立學習會計專業信心的重要保證,如何讓學生快樂學習,在“學中體味,體味中學”,不死記硬背、生搬硬套,非常重要。學生剛開始接觸時,總是懵懂不清,筆者整理難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一是概念多、相互關係複雜,難理解、易混淆。二是科目多,難記憶,借、貸方向不清,編製分錄無從下手。三是期末結轉,計提難於理解,手足無措。四是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與利潤看似相關,又似不相關,有何勾稽關係難以理解。五是公式、表格多,難記又易錯。
二、基礎會計教學的思路
針對以上難點,必須將知識點橫向縱向交織分清,給學生理順思路,化難為易,化繁為簡,針對以上難點筆者提出如下教學思路。
(一)分解概念,化整為零,重點突破,歸類記憶
1.教會學生找出概念的關鍵詞。例如:資產定義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製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不要一看到概念就從頭記下來,應該先找主謂賓:“資產是資源”,再回去找關鍵定語:“企業、過去的、擁有控製,預期帶來經濟利益”。這樣分解後,學生會比較容易記憶。同時多舉身邊的實例以加強直觀性理解,例如: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很多同學明白負債,但卻很難理解資產、所有者權益。2.在初學時,要幫助學生找出重難點概念,不用全部概念都要求字麵上通透明晰,因為短時間內記太多概念反而沒有了重點,例如:六要素的定義、會計對象、會計要素、會計科目等就一定要重點掌握,而一些概念可以在實務中慢慢應用逐步理解,例如:複式記賬法、會計分錄等。3.對於容易混淆的概念可以做比較和關聯分析,歸納記憶。例如:會計對象、會計要素、會計科目三個概念,可以結合圖書館藏書來比擬三者關係,會計對象相當於整個圖書館全部藏書,會計要素是把所有藏書進行歸類後大類的名稱,會計科目是每一大類下再細分的小分類名稱等。
(二)對會計科目要理解原理,找出借貸方向規律
會計科目共有162個,在基礎會計課程接觸到的也有近50個,這麼多科目,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方法幫助學生記憶。
1.難點解釋,歸類理解。例如:壞賬準備和累計折舊等,它們的特點和記錄方向完全一樣,可以歸類講解。兩者都是根據會計謹慎性原則,在期末時要合理估計可收回金額或賬麵價值。案例:年初購入小汽車價值5萬元,到年末時隻值4.5萬元(假設使用壽命10年,平均計算折舊),這時在資產負債表固定資產項目中應該隻記4.5萬元而不是5萬元,0.5萬元何以體現?它就會記錄到累計折舊中,由此可總結:累計折舊是固定資產的抵減項目,而且它越大,固定資產淨值就越小,它與固定資產淨值成反比,因此記錄方向是與資產類相反,而與負債類相同(借減貸增);壞賬準備針對的是應收賬款,原理也是一樣;生產成本、主營業務成本都是成本,兩者亦同亦異,生產成本大於或等於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成本=銷售出去的那部分生產成本;應交稅費、營業稅金及附加、所得稅費用三個科目都涉及稅,有相同和不同的應用範圍和使用要求;應收賬款、預收賬款、應付賬款、預付賬款,可資產可負債擁有雙重性質等,以上都是可以歸類講解。2.找出借貸方向規律,巧應用。規律:資產、費用類同一記錄方向,借增貸減;資產中的備抵科目、負債、收入、所有者權益類同一記錄方向,借減貸增。而一些科目則根本不用刻意記借貸方向,如:“待處理財產損溢”隻用關注對應科目方向即可,例如:盤盈時,借記“原材料”科目,貸記“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又如“本年利潤”,收入類、費用類科目期末要轉入本年利潤,收入類科目原來在貸方,期末要為0,則肯定會轉入借方,有借必有貸,貸方自然就是本年利潤科目。費用類也是同理,期末轉入貸方,借方必然是本年利潤。3.理解原理,編製分錄很容易。會計科目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每個科目隻反映會計對象信息的一個階段,而且是此消彼長;一個科目的結束代表著下一個科目的開始。由此可以給學生畫出一條業務主線:銀行存款、庫存現金→原材料等→生產成本→庫存商品→主營業務成本→本年利潤,所以借記“原材料”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借記“生產成本”科目,貸記“原材料”科目。另一條主線可以根據企業實際業務流程來明示,例:發工資會有三個階段;①期末先計算要發多少工資即期末計提,會使用到應付職工薪酬、管理費用;②銀行提現金備發工資,用庫存現金、銀行款項;③真正發放工資,衝應付職工薪酬。類似還有:借款出差的兩個階段:①出差人員到出納處借錢;②出差回來報銷,多還少補。資產清查兩個階段:①如實記錄;②批準後處理等。教會學生明確流程,編製分錄找對應科目就能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