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學對我國高校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的全麵改革,有著重要的啟發和推動作用。傳統教學方法的優勢在於對理論知識進行係統而全麵的傳授,而案例教學的優勢在於對知識的運用,對實際問題分析、理解、判斷。案例教學法經過發展,已被大多數管理課程廣泛采用,但目前三本院校中由於課時數壓縮,在理論教學都很難得到保證的情況下,更加難以兼顧案例教學法課時數的需要。
(三)成績考核偏應試化,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分析創新能力未得到提升
三本院校中,財務管理課程最終的總評成績是期末考試成績和平時成績(出勤和作業分)綜合。期末考試采用的考核方式主要是閉卷考試,以知識點的應試考試形式為主。由於該課程考試計算量較大,計算公式較多,概念也較多,考試過程中學生夾帶抄襲的現象比較嚴重,經濟管理類的學生該課程掛科率較高。此外,從學生評教反映來看,普遍反映該課程由於概念多、計算多,導致學習的難度大,學習的興趣不高。而過於應試化的考核形式忽略了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及解決企業實際財務問題能力。
三、三本院校《財務管理》課程教學的相關措施
(一)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及課程地位安排教學內容
三本高校是大眾教育的產物,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中學教育的延續,人才培養目標應區別於“一本”、“二本”高校“研究學術型”人才的培養。三本院校旨在培養一般專業人才,而不是精英人才。根據財政部製定的《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年)》的要求,三本院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層次定位應為財務管理專門人才,即90%的初中級財務管理人才,主要是服務於運用企業財務管理實務操作的各行各業,而不是主要服務於更高級別的教學科研行業。同時,財務管理課程學習應提升至最基礎和最重要的專業課程地位。
結合以上分析的三本院校應實現的人才培養目標、課程地位及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財務管理課程應首先協調相關課程的銜接、重複問題,其次,三本高校要提高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質量,突出自己的教學特色,首先必須在專業人才的培養上做細:不同的專業應根據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進行不同層次的重難點教學,達到教學內容安排的合理化和實效化。
1.協調相關課程的銜接、重複問題。由於課程體係的緣故,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成本會計、統計學等課程內容存在不同程度重複、交叉問題,其中與管理會計交叉重複內容最多。重複學習浪費了很多課時,因此,結合三本高校教學目標,財務管理應以資金的規劃與控製為主線來設置內容,作為重點講解內容,避免與其他課程在內容上有太多的重疊,另外,這些課程最好由一個教師講授,這樣便於根據學生學習情況靈活安排教學內容。
2.分專業進行重點教學。例如會計學專業的學生,除了掌握基本的知識、概念和財務分析能力之外,更多的要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為其將來參加中級會計師的考試打好基礎,所以在知識點的講授上要更深、更細,要增加各章習題課的課時數,課外加大學生的作業量,習題課講解可以借用會計師考試試題作例題解析,重點習題可以讓學生到黑板上板書其解答過程,教師作為範例講解,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和記憶。而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應側重於培養學生用財務分析、決策的方法對企業進行營運管理的能力。可以采用分班級學習小組進行案例教學,培養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通過案例教學加深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在案例分析過程中,學習如何運用相關理論知識分析實際問題。
(二)貫徹先進教學理念,革新教學方法和方式
“授人以魚,隻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這既是財務管理課程教學的出發點,也是其歸屬點。革新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方法和方式最終目的應是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理財思維後提高他們的應用意識和創新能力。當然,為實現這一目標,應急迫解決三本院校中課程教學方法中存在的問題。
1.多媒體教學應與傳統教學手段相結合。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 如果教師若隻是簡單地放映幻燈片,單向的灌輸知識,沒有結合傳統的教學手段如板書、形體語言進行生動的講解,容易導致學生思維散漫,實際學習效果並不理想。因此在使用多媒體的過程中應同時結合傳統的教學手段如板書、形體語言等,將多種教學手段優化組合來提高教學效果。
比如:財務管理課程中“資金的時間價值的計算”這一節中關於“年金計算公式”推導的講解,若直接將公式和結論以幻燈片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學生不理解公式的推導過程隻會死記硬背結論,機械地套用公式,在這種情況下,主講教師應先以黑板板書的形式將不同年金現值和終值計算的推導過程、變形過程用不同顏色的粉筆演示出來,讓學生有個理解、吸收的過程之後,再將講解的內容的總難點歸納成結論用幻燈片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促進學生強化理解記憶和整理筆記。
2.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針對不同章節的教學內容,應結合現已有的教學方法進行具體應用,來提高三本高校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效果,具體介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