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財務分析課程案例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學生的期望與實際教學存在較大差異。首先,在時間安排方麵,學生的期望遠遠超出了實際案例教學的課時數;而在案例教學與理論知識講授是同步進行還是分時進行的問題上,大部分教師選擇了同步進行,其原因可能是因為針對性更強;而學生的期望則與實際有較大分歧。其次,在案例內容方麵,學生更偏好真實案例,而教師未能達到學生的要求;在案例內容的來源上,學生傾向於國內案例,教師更多選擇了國外案例,可能原因是國外案例更具可獲得性;對於案例涵蓋的內容,學生更期望綜合性案例,而教師在實際授課過程中則更多地運用了小案例,可能是綜合性案例要求更高的綜合運用能力,小案例有利於理解單個知識點。而在案例教學的具體組織形式上,學生期望占主導地位,而實際上教師更占據主導地位。
3.對於財務分析課程運用案例教學的教學效果,師生的滿意度有明顯反差。絕大部分的學生對教學效果不滿意,而大部分的教師則認為教學效果令人滿意,這一結果值得反思。
(二)建議
根據以上調查結果,目前在財務分析課程案例教學中可從以下幾方麵進行改進:
1.加快案例庫的建設。根據本次調查結果,在案例內容上學生的需求遠未得到滿足,主要原因是案例教學在我國發展時間較短,教師的案例資源有限。因此,學校應充分重視案例庫的建設,通過多種方式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促使其設計高質量的教學案例,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2.師生共同努力保證案例教學的時間。根據調查,教師安排的案例教學時間遠未達到學生的需求,這就要求師生共同努力保證時間。教師要充分準備,對案例深入研究,充分考慮到案例討論時學生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並可提前將案例相關背景、知識告訴學生,方便其課前查閱相關背景資料,避免教師在課堂上直接介紹案例而學生沒有時間充分考慮,無法充分融入,從而使得案例教學時間緊張,影響案例教學的效果。
3.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案例教學對教師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一是教師要具備較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能利用案例有針對性地使學生理解理論知識,充分考慮到案例討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二是教師要找準自己的定位,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期望更活潑多樣的教學形式,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未能充分發揮,不利於增強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改進財務分析課程考評製度。要提高教學效果,改進財務分析課程的考評製度也是非常必要的。傳統的課程考評製度采用期末閉卷考試的方式,而案例分析能很大程度上檢驗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應改變單一的期末考試,采取複合測試的方式,平時課堂表現、案例研討、期末理論知識的檢測等均應占一定的比例,這種安排更能體現對學生學習狀態的評價,並提高學生對案例教學的重視和認同,最終改進教學效果。X
(注:本文係湖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2010年度重點課題“基於信息共享的財務分析案例教學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0A020)
參考文獻:
1.荊新.財務分析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2.張先治.財務分析[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
3.何芹.審計案例教學現狀及效果評價——基於學生與教師不同視角的分析[J].財會月刊,2009,(9).
證券公司繳納保護基金比例下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