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對財務分析課程案例教學具體實施細節的調查。包括兩個部分:一是調查學生期望的財務分析課程案例教學應如何實施;二是調查教師對財務分析課程案例教學的實際實施細節。
(1)對時間安排的調查。財務分析課程案例教學的時間安排主要涉及兩方麵問題:一是案例教學時數占課程全部教學時間的比重;二是案例教學與理論教學同步進行或分時進行。
52.08%的學生期望財務分析課程中案例教學所占課時的比重達到40%-60%,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僅有10%的教師達到了學生的期望值,高達90%的教師對案例課程教學課時的安排在40%以下,與學生的期望課時數存在較大差異。
對於案例教學與理論講授應同步進行或分時進行,學生的期望與教師的實際操作也存在較大差異。57.64%的學生認為案例教學與理論講授應分時進行,42.36%的學生則認為應同時進行;而在財務分析課程的講授過程中,85%的教師選擇同步進行,僅有15%的教師選擇分時進行。
(2)對案例內容的調查。案例內容的選擇對財務分析課程的案例教學非常重要。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最期望教師如何選擇案例內容?教師實際上又是如何選取案例內容呢?調查結果顯示,對於教學過程案例的真實性,學生期望91.67%的案例為真實案例,8.33%的案例為虛構案例;而實際授課中60%的案例為真實案例,另40%則為虛構案例。對於案例的來源,學生期望65.97%的案例是國內案例,34.03%為國外案例;而實際授課中40%來自國內,60%來源於國外。對於案例涵蓋的內容,學生期望57.90%為綜合性案例,42.10%為小案例;而實際授課中更多地運用了小案例。
(3)對組織形式的調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案例教學可通過不同的組織方式來實施;教師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的主導性地位也可有所變化。調查顯示,學生期望的案例教學組織形式與實際授課情況也存在較大的差異。一是對案例實施形式的調查,學生希望63.89%的案例教學采取現場討論、教師點評的形式,而實際為40%;學生期望29.86%的案例教學采取書麵回答、教師點評的方式,實際為30%,較為接近;學生期望6.25%的案例教學采取布置作業、教師給答案或討論的方式,實際為30%。二是對案例教學中師生主導地位的調查,學生期望65.78%的案例討論采用充分思考、自願回答的方式,而實際為20%;學生期望15.32%的案例討論采用強製學生思考、教師提問的方式,而教師采用這種方式的實際比例占到20%;學生期望強製提問、學生自願補充的比例在案例討論中占18.90%,而實際占到60%。
3.對財務分析課程案例教學實施效果的調查。財務分析課程應用案例教學的效果如何?調查顯示,師生在教學效果滿意度方麵存在很大差異。64.58%的學生對財務分析課程中案例教學的效果不滿意,9.72%的學生認為很不滿意;而10%的教師認為該課程案例教學的效果很滿意,30%的教師認為滿意,僅有20%的教師覺得不滿意。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根據本次的調查統計結果,可得到如下結論:
1.師生都已充分認識到財務分析課程案例教學的重要性。案例教學有助於教師將相對較為枯燥抽象的理論知識形象化,講解易深入淺出;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本知識,並增強分析能力、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