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得知這個消息後,對左右的大臣說:“晏嬰是齊國能言善辯的人,如今來到我們國家,我想羞辱他一番,大家看用什麼辦法好?"
有個大臣獻計說:“他來了以後,就綁一個人從大王麵前走過。大王問:'他是哪裏的人?'回答說:'是齊國人。'大王再問:'他犯了什麼罪?'回答說:'他犯了盜竊的罪。'"楚王覺得這個主意不錯。
晏嬰來到楚國,楚王用酒招待他。賓主正喝到興頭上,兩名小吏捆著一個人來到楚王麵前。
楚王故意問:"這捆著的是個什麼人?"
小吏回答:"是個齊國人。因為盜竊犯了罪。"
楚王轉過頭來望著晏嬰說:"齊國人生來就喜歡偷盜嗎?"
晏子離開座位,走到楚王麵前,回答說:"我聽說,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就果實就成為橘子,如果生長在淮河以北,就會結出枳子。橘子和枳子,葉子差不多,但果實的味道卻不一樣。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水土不同啊。現在捉到的這個人,生活在齊國的時候,並沒有盜竊的行為,來到楚國以後卻偷盜起來,難道是因為楚國的水土容易使人變成小偷嗎?"
楚王聽了,尷尬地笑著說:"有才的人是不可戲弄呀!我反而是自討沒趣了。"
簡評
環境對人的影響很大。良好的環境可以讓人學好,不好的環境可以使人變壞。學習的時候也要注意環境對人的影響。孟母三遷,隻為擇鄰而居。我們自己求知的過程中也要多和有真才實學的人交往,久而久之則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