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舍棄苛求,女人40不做完美主義者(1)(1 / 3)

麵對光怪陸離的社會,有些40多歲的女人禁不住羨慕別人光鮮華麗的外表,而對自己的欠缺耿耿於懷。其實,沒有一個人的生命是完美無缺的,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缺陷和不足。有人夫妻恩愛、相敬如賓,不是妻子就是丈夫或者孩子得了不治之症;有人才貌雙全,又有體麵的工作,感情路上卻坎坷難行;有人家財萬貫,住別墅開寶馬,卻是不孝敬父母的不良之輩;有人不愁吃不愁穿,卻渾渾噩噩一輩子。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完美隻不過是人們想象出來的。所以,40歲的女人沒有必要太苛求完美。

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完美無缺的人與事。中國有一句古訓: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人一走向絕對,就走入了誤區。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無數的人卻不止一次地犯著同樣的錯——過分追求完美。他們常常在生活中尋找完美之人,不僅是對自己的各個方麵要求做到完美,也要求別人是完美之人。正是由於陷入這種誤區,使得很多人錯失良機,失去友情、愛情,失去自我,以至於改變了對世界、生活的看法。

哲人說:“完美本是毒。”事事追求完美其實是一件痛苦的事,就如毒害心靈的藥餌!

一位未婚的先生來到一家婚姻介紹所,進入大門後,迎麵見到兩扇門。一扇門上寫著:美麗的;另一扇門上寫著:不太美麗的。於是他推開“美麗的”門,迎麵又見到兩扇門。一扇門上寫著:年輕的;另一扇門上寫著:不太年輕的。他推開“年輕的”門,迎麵又見到兩扇門。一扇門上寫著:善良溫柔的;另一扇上寫著:不太善良溫柔的。他推開“善良溫柔的”門,又見到兩扇門。一扇門上寫著:有錢的;另一扇門上寫著:不太有錢的。他推開了“有錢的”門……

就這樣一路走下去,他先後推開過美麗的、年輕的、善良溫柔的、有錢的、忠誠的、勤勞的、文化程度高的、健康的、具有幽默感的九道門。當他推開最後一道門時,隻見門上寫著一行字:您追求得過於完美了,這裏已經沒有再完美的了,請您到大街上找吧。原來他已經走到了婚介所的出口。

這個幽默的故事不隻是講婚姻,更是在講有關完美的話題。在這個地球上,十全十美的事是不存在的,完美隻是人們的一個努力的方向,卻不應該成為一個人的終極追求。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和事,我們不必去苛求完美。

美國作家哈羅德·斯·庫辛寫過一篇《你不必完美》的文章,在文中,他寫了這樣一個故事:因為在孩子麵前犯了一個錯誤,他感到非常內疚。他思忖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從此被毀,怕孩子們不再愛戴他,所以他不願意主動認錯。在內心的煎熬下,他艱難地過著每一天。終於有一天,他忍不住主動給孩子們道了歉,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他驚喜地發現,孩子們比以前更愛他了。他由此發出感歎:人犯錯誤在所難免,那些經常有些錯失的人往往是可愛的,沒有人期待你是聖人。

一個“完美”的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也是一個可憐的人,他體會不到生活裏有所追求、有所希冀的感覺。正因為“完美”,他也無法體會到當自己得到了一直追求的東西時那種喜悅的感覺。所以,不必去羨慕完美。在生活中,不存在完美,美都是相對的。維納斯是美的,她的斷臂使她的美成為殘缺的美,可誰又能說她不美呢?從某種意義上講,殘缺的美才是真實的、可愛的。正因其殘缺,才能讓人有更高的期待。

“上帝是公平的,它賜予每個人以生命與死亡。”

“上帝是不公平的,它在賜予每個人以使人羨慕乃至嫉妒的美德,同時也賜予使人抱憾、同情,扼腕或幸災樂禍等的種種缺陷。”

所以,不必苛求完美。

我們應該看到自己的優點,也應該接受自己的缺點,世上本來就沒有完美的人生。因此,我們不必戴著假麵具去生活。其實很多痛苦和煩惱都是自己給自己的。有的人總是在枉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試圖控製一些自己本來沒有,或者根本不與自己相關的事物,而同時卻又忽視了自己應當去處理、去關照的分內的事情。人的一生中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便是要明確自己的身份和位置,了解自己心裏想要的是什麼。

做不成大樹,就做一棵小草。別人是別人,你是你自己,別人的得到是因為幸運也好,是因為努力也好,都不必羨慕,更不應該忌妒。你自有你的長處和優點,做真實的自己比什麼都重要。不必苛求完美,屬於你的,好好把握;不屬於你的,別去奢求。世界上永遠都沒有完美存在,讓我們學會戰勝自我,學會包容別人,允許每個人個性的存在,學會清醒地認識自我,正確地協調自我,完全地掌握自我,做一個擁有快樂和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