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時期,中國的黃河流域居住著許多分散的人群。這些人群按照親屬關係組成氏族,氏族又組成部落。黃帝和炎帝是兩大部落的首領。

後來,堯成為了炎黃部落聯盟的首領。堯治理部落有方。使得農牧漁獵各業井井有條。由於當時生產很落後,吃不飽、穿不暖都是很常見的事情。堯整天和老百姓在一起,對大家的苦難十分關心。雖然是部落首領,他自己的生活也很儉樸。

每次堯看到有人吃不上飯,心裏就會想是因為自己的不盡責使大家餓肚子的。看見有人沒有衣服穿,他也覺得是我自己的過錯。如果有人犯了罪,他也首先責備自己沒有盡到管理的責任。因為堯和人民同甘苦、共患難,因此他贏得了人民的愛戴。

有一天,其他幾個部落首領來拜望堯。他們來到堯的“宮殿”門口,細一看,都愣住了。

“天哪,他住的怎是這樣的房子啊!”有個人先發出了感歎,其他人也跟著議論起來:“這明明是幾間最普通的茅草房啊!”

“我們那裏,守門官也比他住得好呢!”

正說著,堯走從屋裏走出來。大家見他的穿戴,都很驚訝,堯穿著補丁衣裳,出現在大家麵前。讓人不敢相信這個就是大名鼎鼎的堯。

此時其他幾個部落的首領們互相看了看,他們都比堯穿得好,不禁露出慚愧的神情。

後來,在堯招待各部落首領的“宴席”上,大家席地而坐,愉快地端起土缽、土碗,津津有味地喝著野菜湯,談著治理天下的大事。

從那以後,各部落的首領們都學著堯的樣子,和老百姓同甘苦,共患難,同大自然展開了頑強的鬥爭。

簡評

一個人的德行不是靠豪華的住所,錦衣玉食的生活樹立起來的。威望是在與大家同甘共苦的過程中通過品德建立的。不了解民眾苦樂的首領絕不會是一個好首領。如果德行不好,再華美的衣服,再絢麗的裝飾都不會贏來尊敬和愛戴。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