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主義的先驅,學識淵博、勇於開拓的著名學者,著名的革命無產階級革命者李大釗先生寫道“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和這副楹聯所倡導的精神一樣, “道義指道德和義理”。最早見於《易·係辭上》“成性存存,道義之門”。現代漢語小詞典注釋為“道德和正義”。李大釗的楹聯充分顯示出一種豪俠氣概和名士風範。“道德”正如柏拉圖說的那樣:當心靈的眼睛凝視著被真理和真實照耀著的對象時,心靈就理解真理,認識了真實,心靈就明確地擁有了智慧……所以古往今來素有“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手之妙者,改天換地”之說。

談及道義,組成要素眾多。中國幾千年文明,受儒家思想熏陶頗重,道義以忠孝為本。忠,在外報效國家,孝,在家奉養老人。魚和熊掌通常難以兼得,忠孝也不容易兩全,能得其一便已足矣。在鴉片危害華夏國民時,林則徐振臂一呼焚燒鴉片,是救國救民的道義;孫中山廣州起義,辛亥革命推翻帝製建立中華民國,是開創曆史新紀元的道義;日本侵華,仁人誌士赴湯蹈火“大刀向鬼子的頭上砍去”,是正義戰爭的道義。

道義要求遵守諾言、履行盟約,注重個人的宗教功修和道德修養,在逆境中不斷砥礪自己的情操。道義是對敬畏和忠誠的最好詮釋。由此可見,道義是“身無分文,心憂天下”,是一種強烈的責任感,是一種人文關懷,是一種對他人負責的高尚境界,是發自心底的一種社會責任。

在商品社會裏,大千世界中的芸芸眾生,熙熙攘攘,利來利往,中華民族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傳統處世原則一時被掩蓋,不能不說是我們社會的悲哀。

道義和責任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要求人們在處理相互關係,采取有效行動之前,把對他人以至於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放在首位,寧願自己吃虧受苦,也不損害他人殃及無辜。這種慷慨相助的高尚情操,是中華民族的驕傲,這種同情與憐憫,是一個群體或國家在危難中得以生存的重要保障,更是今天我們建立和諧社會所需要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