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節 一秒鍾無異於生命的一滴血(1 / 1)

我協助四班班主任工作已近兩周,發現該班學生對時間抓得不緊、珍惜不夠。已經打預備鈴了,有的學生才邁著四平八穩的步子悠著走;有的在課堂上說閑話、東張西望心不在焉……於是在班會上,我講述了王伯敏教授勸勉同學們珍惜時間的故事。

王教授從事教書育人工作50多年了。現已80多歲仍然惜時如金。他在1950年至1999年50年中,編著出版了《中國繪畫史》、《中國版畫史》、《中國美術通史》等40多種專著,還有200多篇論文在國內外報刊發表,總字數千餘萬字,可謂著作等身。但他非常謙虛,稱自己並不是十分聰明的人,之所以能做出一點成績,主要在於能珍惜光陰。

王教授勸勉同學們說:“要使自己真正有知識,有才幹,必須在年輕時肯努力,要有恒心,要有毅力,要有刻苦鑽研的精神,要珍惜光陰。”“古往今來,曆史上的教訓證明,許多事情的成功,都與珍惜光陰有密切關係。”

如何珍惜時間,他向同學們傳授了兩條經驗:一個叫“見縫插針”,另一個叫“節衣縮食”。“見縫插針”就是當有時間時,哪怕隻有十分鍾,半個小時,也要學會盡量去利用。如他的那本《李白、杜甫論畫詩散記》就幾乎是在“文革”快結束時利用一切空餘時間寫出來的。“節衣縮食”就是在節約時間上,也要像在生活上“節衣縮食”一樣,節約時間,珍惜時間,做到不負光陰,做到對時間安排精打細算。他舉例說,在30歲之前,自己愛種花,也喜歡彈琴,胡琴、琵琶、七弦琴都會,但後來到杭州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任教後,思想上明確了自己一生將從事中國美術史研究工作,感覺時間不夠用,就下了決心,把種花、彈琴的時間統統讓給了美術史研究。

王伯敏教授還引用了許多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佐證珍惜時間的好處,論述了“時間就是無價之寶”。如民族英雄嶽飛名言“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世界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在回答他是依靠什麼才獲得如此偉大成就時說:“我從來不認為半小時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段時間”等等,苦口婆心地勸勉同學們從現在開始就珍惜時間,以便長知識,增才幹,做出對社會、對人民、對國家有益的事。

最後我總結說:“時間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是絕對公平的。你不擁有權力與金錢沒關係,隻要擁有時間,你就會其樂無窮,因為時間為你提供了脫穎而出和創造樂觀的最好機會。所謂擁有時間,是指充分利用時間。若整天無所事事,消磨時間,這隻是在無端地浪費時間,也等於慢性自殺。每個人除了必要的休息和睡覺,不應該讓一分一秒白白浪費。曆史上凡是有抱負的人,都具有隻爭朝夕、奮發進取的精神,他們視時間如生命。”

末了,我將“一秒鍾無異於生命的一滴血”12個大字寫在黑板的右上角,在同學們熱烈感激的掌聲中我走出了教室。

2004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