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同樣如此,屈原誌存高遠,不與世俗同流合汙,卻因報國不得誌而含恨投江自盡,盡管贏得了清廉的讚頌,卻又使後人流下多少婉惜的淚呢?一代英雄項羽亦如此,因為稱王功業不成而自刎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是多麼的可惜啊!試想想,如果屈原、項羽有王安石那種“盡吾誌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的豁達與理智,我相信,屈原的才華成就將會更大,而稱王的也許就不是劉邦了,曆史也會為項羽而改寫……
人啊,生存在世上,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如果我們隻懂得注視自己的挫折,那麼隻能活在遺憾的痛苦下,碌碌無為。隻要我們付出了自己的努力,盡了最大的能力,那麼,對於結果的如何,就沒有後悔可言了,有什麼需要執著的呢?
十根手指伸出來還不一般長呢,這是自然現象,也揭示了人生哲理。是啊,人的天賦有高低之分,能力有大小之別。即使我們具備的先天條件不好、能力不足也不要緊,隻要我們盡力而為就好。
盡力而為是正確評估自己的理智表現。成績不拔尖?沒關係。隻要腳踏實地,做好平時每道習題就好。毫無特長?不要緊。樸實是我的特點,真誠是我的長處,盡力做真實的自我就好。相貌平平?沒什麼。這不是我能改變的,盡力讓自己煥發出心靈美就好。生活中少不了比較,我們應學會既不高估自己,勉強自己做能力之外的事,也不低估自己,自怨自艾深陷自卑的泥潭。盡力而為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盡力而為是不計結果、注重過程的生活態度。小個子運動員也許永遠無法達到“跳高健將”的高度,可是他嚐試了,盡力了,就會獲得心靈的滿足,又怎會計較最終的名次呢?石縫中生長的小鬆樹或許永遠無法枝繁葉茂,可它盡力生長展露的勃勃生機已感動了我們,這就夠了!生活在這個充滿功利的社會,人們常常盯著終點處的名、利、權,而忽略了生活中的另一種美——奮鬥過程中的自我實現!還是品味一下曾國藩的話吧——“莫問收獲,隻問耕耘”。這樣的人生,才會以盡力而為來享受更自然、更真切、更長久的過程之美。
盡力而為是不畏艱辛、追逐夢想的勇氣。《哈利·波特》的作者羅琳曾被迫在酒吧進行創作。盡管身為單身母親的她沒有足夠的資金,沒有豐富的寫作資源,沒有良好的寫作環境,但她竭盡所能,執著追求寫作夢,終於創造出了像她那樣勇敢無畏的哈利·波特這一家喻戶曉的文學人物。如果我們深知先天不足卻選擇堅持,注定得不到鮮花與掌聲卻盡力而為,這難道不是一種非凡的勇氣嗎?
做人和處事,你不能企望事事順利,但可以做到事事盡力;你沒有權力控製他人,但可以牢牢地把握自己;你沒有輝煌的昨天,但可以擁有踏實的今天,更可以創造理想的明天。盡力而為的人啊,請放下心中的枷鎖,與我們一同品味自己付出了的汗水,你會發現這是多麼讓人感動,讓人細細品味的回憶啊……
4.等待別人幫你之前,自己先要去幫助自己
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我們常常會想,這時候要是出現一個救世主,幫我們脫離苦境就好了。很多人都在這份幻想中沉淪,但救世主卻一直沒有出現。於是,隻能在困境中掙紮。其實,處於困境之中時,隻有你能夠使自己擺脫困境,隻有你能夠救自己,你是你自己的救世主。
當然了,當一個人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希望能有一個救世主,把自己從困境中擺脫出來。這種想法自然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每個人的命運都是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裏的,我們每個人的手裏都握著自己的生殺大權,你是想要快樂和幸福,還是在抱怨和困苦中度過一生,都取決於你自己的雙手。
曾經有這麼一個人,把自己多年的積蓄以及全部財產都投資到一種小型製造業上。原本想從此能脫貧致富,讓老婆孩子過上好日子。然而,初次經商的他對變化無常的市場把握不當,再加上原料價格不斷上漲等原因,他的生意一直不順,經常虧本,最後,企業經營不下去,破產了。
由於他妻子已經從原來的單位下崗了,因此他的企業一破產,他的家庭一下子失去了經濟來源。並且還欠下了好多債務,處於絕境之中的他,對自己的失敗、對自己那些損失無法忘懷,畢竟那是他半輩子的心血和汗水。好幾次,他都想跳樓自殺,一死了之。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一個書攤上看到了一本名為《怎樣走出失敗》的舊書,這本書讓他受到了巨大的震動,給他帶來了希望和重新振作的勇氣。他找到了這本書的作者,希望作者能夠幫助他重新站起來。
聽完他的遭遇,那位作者卻對他說:“我已經以極大的興趣聽完了你的故事,我也很同情你的遭遇,但事實上,我無能為力,一點忙也幫不上。”
他的臉立刻變得蒼白,低下了頭,嘴裏喃喃自語:“這下子徹底完蛋了,一點指望都沒有了。”
那本書的作者聽了片刻,說:“雖然我無能為力,但我可以讓你見一個人,他能夠讓你東山再起。”
他立刻跳起來,抓住作者的手,說:“看在老天爺的份上,請你立刻帶我去見他。”
作者站起身,把他領到家裏的穿衣鏡麵前,用手指著鏡子說:“這個人就是我要介紹給你的人,在這個世界上,隻有這個人能夠使你東山再起。除非你坐下來,徹底認識這個人,否則你隻有跳樓了。因為在你對這個人沒有充分認識以前,對於你自己或這個世界來說,你都將是沒有任何價值的廢物。”
他站在鏡子麵前,看著鏡子裏的那個滿臉胡須的麵孔,認真地看著。看著看著他哭了起來。
幾個月之後,作者在大街上碰見了這個人,幾乎認不出來了。他的臉不再是幾十天沒刮的樣子,腳步也異常輕快,頭抬得高高的,衣著也煥然一新,完全是一個成功者的姿態。
他對作者說:“那一天我離開你家時,隻是一個剛剛破產的失敗者。我對著鏡子找到了自信。現在我又找到一份收入很不錯的工作,妻子也重新上崗,薪水也很可觀。我想用不了幾年,我就會東山再起。”他還風趣地對作者說:“也許再過幾年,我再去找你,就會給你一份報酬,你應得的報酬,因為正是你介紹我認識了我自己,使我對人生又充滿了信心。”
除了自己的親人和朋友,你在社會上完全是孤立的一個人,雖然有時候能夠得到別人的幫助,但更多的時候是靠你自己的,所以在平時要好好培養自己的能力,相信一句話,“人強不如自強!”
是呀,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如果有人幫了你,你應該感謝他們,如果沒有人幫你,不要歎息,生活中隻能靠自己,給自己打氣,“我能行”。我越來越相信,也許以前也知道,但做不到,而現在,你要敢說,我能。
一個人的命運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別人可以替你開車,但不能替你走路;別人可以替你做事,但不能替你感受。人生的路要靠自己行走,成功要靠自己去爭取。天助自助者,成功者自救。
5.巧用心理暗示,找回我們做事的信心
1900年以前,德國有100多名勇士先後獨自一人進行了“駕駛單座折疊式小船橫渡大西洋”的冒險嚐試,結果葬身大西洋。然而,有一個人卻創造了奇跡,他就是當時德國的一名精神科醫生林德曼博士。
他事後回憶冒險過程得出結論說,在大洋上孤身搏鬥,最可怕的不是體力不支和風浪的襲擊,而是自身產生的惶恐和絕望。他說,在航海過程中,他一直在內心深處鼓勵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成功。他時時在內心深處呼喚:“一定要成功!一定能成功!”他就是用這樣的方式維持了自己的堅毅並戰勝了恐慌。
積極的心理暗示能夠使自己克服恐慌並最終取得勝利,同樣,消極的心理暗示會取得相反的效果。
一位工人下班後被鎖在“冷庫”裏,第二天被人們發現時已凍死了,而令人驚奇的是,那天根本就沒通電,冷庫裏隻是常溫。
可以說,工人是自己害死了自己。望著被關死的鐵門,心想:“完了,這裏零下幾十攝氏度,我肯定要被凍死了!”這就是“消極的心理暗示”。
剛剛學騎自行車的人騎車上街,心裏特別緊張,怕撞到別人,心裏緊張,默念“別撞上,別撞上”,可結果卻偏偏撞上。參加重大考試,告訴自己“別緊張,別緊張”,可往往是腦中一片空白。
這其實都是心理暗示的原因,告訴自己“別撞上、別緊張”的潛台詞就是“我一定會撞上、我一定會緊張”!是自己在給自己消極的心理暗示。如果你想美好的事情,美好的心態就跟著來;如果你想邪惡的事,邪惡的心態就會跟著來,你整天想什麼,你就是什麼樣。
所以,你永遠不能說:“我不行”、“幹不好”、“我會失敗”等。
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巨大的,不但能影響人的心理與行為,還能影響到人體的生理機能。因此,消極的暗示能擾亂人的心理、行為以及人體的生理機能;而積極的暗示能起到增進和改善這一切的作用。
美國一位拳王每次回答記者的提問後,總忘不了說一句:“我是最好的”。“我是最好的”就是一種積極的自我暗示,事實也許並非如此,但又有什麼關係?反複運用經常暗示,你就會接受這種觀點,而永遠充滿自信,“事實”也會向你所想象的方向發展。
二戰後受經濟危機的影響,日本失業的人數陡然增加,工廠的效益也很不景氣。一家瀕臨倒閉的食品公司為了起死回生,決定裁員三分之一,其中清潔工、司機、無任何技術的倉管人員首當其衝。這三種人加起來有30多名。經理找他們談話,說明了裁員意圖。
清潔工說:“我們很重要,如果沒有我們打掃衛生,沒有整潔、優美、健康有序的工作環境,你們怎麼會全身心投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