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耐之草是苦的,但最終會結出甘甜而柔軟的果實。”辛姆洛克的這句話給我們以深刻的啟迪。忍受吃虧,會得到更多的補償;忍受退讓,會獲得更強的反彈力量;忍受別人對你的不公,既能解放自己,也能贏得朋友……
學會忍耐的藝術,懂得放下的哲理,會讓你受益終生。
1.不怕吃虧的人結果不吃虧
生活在社會中,總是要和別人打交道的。在和人們交往的過程中,不要過於斤斤計較,不要總想法算計別人,要抱著吃虧的態度和人相處。
時時處處想占便宜、一點虧都不想吃的人,到頭來終究要吃大虧的!凡事不怕吃虧,可能會吃一點虧,但終究不會吃大虧。一個主動吃虧的人,看似失去了很多,但他未來得到的可能會更多。
一個年輕人剛大學畢業就進入某一產品的銷售部,負責產品推廣。他擁有一流的口才,但更可貴的是他的工作態度和吃苦精神。那時公司正在著手新產品的銷售渠道,新老產品都同時趕著銷售,每一位員工都很忙,但領導並沒有增加人手的打算,於是負責舊產品銷售的人員總是被指揮去新產品銷售團隊去幫忙。不過整個銷售部隻有那個年輕人欣然接受老板的指派,其他的都是去一兩次就抗議了,覺得跨越了自己負責的範圍。那些覺得有社會經驗的老將們有意無意地嘲笑他傻,他聽了以後則不以為然:“吃虧就是占便宜嘛!”
老員工們很奇怪,他有什麼便宜可占呢。總是看到他跟個苦力一樣四處奔波,為新產品貼廣告、發傳單,暗自想這真是一個傻人。後來他又常去下層生產部,參與現場的生產,隻要哪兒缺人手,他都樂意去幫忙。
兩年過後,正是這位被嘲笑的傻人,積累了很多經驗以後,自己成立了一家設備銷售公司,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前景很樂觀。原來他是在以前公司任勞任怨的時候,把銷售公司的基本流程都看透了,這樣說來,他真的是占了大便宜啊!現在,他仍然抱著這樣的態度做事,對下屬、對客戶、對合作方,他都以吃虧來換取合作者和客戶的信任,換來下屬員工的一致擁護。這樣高尚的修養使他在年輕一輩中,脫穎而出。
你瞧,吃虧不一定是普通意義上的利益損失,還可以表現為一種氣度、一種給予。這種麵對利益得失的淡泊,能夠審時度勢的氣魄才是大將的風範。上天是個喜歡開玩笑的人,那些懂得付出,不在乎吃虧的人反而能夠得到更多的補償,而那些處處耍小聰明,錙銖必較,隻想得到不願付出的人,必定是平庸之輩。
工作中,大家如果都想占便宜,肯定會有許多事情就沒有人去做,這樣隻會使你們這個集體的利益受到影響,正所謂占小便宜吃大虧,如果大家都不怕吃虧,有什麼事情都搶著做,也許這次你吃虧了,也許下次他吃虧了,但是,要做的事做完了,大家感情融洽了,集體利益得到了保障,你的重要性得以體現。這樣不也很好嗎,何必為多幹了點活糾結呢?
主動吃虧能帶來好運,或許是因為肯吃虧者無一不具備灑脫的情懷,或許正是由於他們的這種英雄般的人生態度,才會讓他們的“好運”連連。但有時候,被動吃虧也未必就是壞事。在我們的努力下,它也可以轉變成幸運。
國內軟件行業的旗幟型人物求伯君做的第一樁生意很虧,他以2000元的價格把金山打印驅動程序賣給了四通公司後,四通公司將該程序以500元一套的價格出售,結果賣了好幾百套。然而當談到這些早年的吃虧經曆時,這位IT行業的風雲人物沒有一絲遺憾,相反,他對當年的吃虧心存感激。
求伯君認為,四通沒有虧待他,雇用他做了一段時間的專職軟件技術員,這為他後來步入金山公司、開發WPS軟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更重要的是,這次買賣使他懂得了經營在軟件行業中的重要性,後來,他把金山公司總裁的位置讓給了有經營頭腦的雷軍,自己專心開發軟件,金山公司也迅速騰飛,求伯君也因此成為IT行業的巨富。
也許,成功人士跟我們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他們總能把曾經吃過的虧變成福。我們也應該學習這種智慧和氣度,舍得吃虧,甘願吃虧,不在是非紛爭中斤斤計較,這樣你才能真正不吃虧。
2.蹲下,是為了跳得更高
大雪壓枝的時候,為什麼隻有雪鬆生存了下來,而柘、柏、女貞等同樣耐寒的樹木卻不能生存呢?因為,當雪積到一定程度時,雪鬆那富有彈性的枝丫就開始向下彎曲,於是積雪便從樹枝上滑落,待壓力減輕,剛彎下去的樹枝又立即反彈過來,雪鬆依舊保持這蒼翠挺拔的身姿。是啊,雪鬆懂得退讓,它知道對於外界的壓力,不能“通過正麵抗爭去戰勝它”的時候,就需要“作出適當的讓步,以求反彈的機會。”
剛則易折,柔能持久,在逆境和壓力麵前,我們既要敢於抗爭,也要學會在適當的時候蹲下、退讓,積蓄力量,以求下一次跳得更高。
著名作家畢淑敏曾在一篇叫作《柔和的力量》的文章裏寫道:早年學醫時,一天課上先生問道:“大家想想,用酒精消毒的時候,什麼濃度為好?”學生齊聲回答,當然是越高越好啦!先生說:“錯了。太高濃度的酒精,會使細菌的外壁在極短的時間內凝固,形成一道屏障,後續的酒精就再也殺不進去了,細菌在壁壘後麵依然活著。最有效的濃度,是把酒精的濃度調得柔和些,潤物細無聲地滲透進去,效果才佳。”柔和有時比風暴更有力量。柔和是一種品質與風格。它不是喪失原則,而是一種更高境界的堅守,一種不曾劍拔弩張,依舊扼守尊嚴的藝術。我們的聲音柔和了,就更容易滲透到遼遠的空間。我們的目光柔和了,就更輕靈地卷起心扉的窗紗。我們的麵龐柔和了,就更流暢地傳達溫暖的誠意。我們的身體柔和了,就更準確地表明與人平等的信念。我們平凡人要做到剛柔並濟,實屬不易,若能懂得偶而低頭,就很不錯了。
富蘭克林就曾經用以退為進的方法使得憲法會議產生分歧的雙方達成了一致的意見。
有一次,美國的憲法會議在費城舉行。會議中,對於憲法的通過分為了讚成派和反對派,兩派人員之間討論得非常激烈。由於會議的出席者在人種、宗教等方麵的差異很大,利害關係也各不相同,所以整個會議的討論充滿著火藥味和互不信任的氣氛。兩派人員之間的言詞都非常尖銳和刻薄,甚至還夾帶著人身攻擊。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會議的談判麵臨著即將破裂的局麵。這個時候,持讚成意見的富蘭克林適時地站了出來,他不慌不忙地對在場的所有人員說:“事實上,我對這個憲法也並非完全讚成。”富蘭克林的話剛一出口,會議紛亂的情形就立即停止了,反對派的人士都用懷疑的眼光看著富蘭克林。這時,富蘭克林稍作了一下停頓,然後他繼續說道:“對於這個憲法,我並沒有十足的信心,出席本會議的各位代表,也許對於細則還有一些異議,不瞞各位,我此時也和你們一樣,對這個憲法是否正確抱有一種懷疑的態度,我就是在這種心境下來簽署憲法的……”
富蘭克林的話,使得反對派們無比激動和不信任的態度慢慢地平靜了下來,在他們的心裏亦然同意了富蘭克林的看法——就讓時間來驗證一下憲法是否正確吧!於是,美國的憲法最後終於順利地通過了。
試想,如果富蘭克林始終堅持自己強硬的態度讚同憲法的話,必然會使雙方的爭吵愈演愈烈,最後必然會導致會議的失敗。憲法之所以能夠順利地獲得通過,就在於富蘭克林能夠對於自己讚同的態度適可而止,反而以退為進,放棄了自己的堅持,才促成了憲法的通過,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當年,項羽與劉邦爭雄,因為一戰失利,就自殺於烏江邊,成為千古遺憾,這是隻會伸不會曲的結果。所以,後人評價項羽時,認為他有勇而無謀。認為,他在一戰失利的情況下,如能懂得進行戰略退卻,那麼,就“卷土重來未可知”。
而越王勾踐就不同,他被吳王夫差打敗後,成為俘虜,在睡草棚、為馬夫的情況下,仍不失複國的勇氣和決心,每天嚐一嚐自備的苦膽提醒自己。後來,經過千辛萬苦,終於打敗了吳王夫差,完成複國大計。
身在職場,常會有不如意的時候,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該如何去麵對困難和不順。與其怨天尤人、徒增苦惱,倒不如適可而止、以退為進,從既有的條件中盡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發掘機會。
人生,並不是每一次都可以站在浪頭上,在沒有足夠強大時,一定要學會暫時忍耐,適時蹲下,這樣你才能跳得更高,表現更傑出。
3.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
“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不能接受的,接受不能改變的”,這是一句很有哲理的話。可什麼是該記住,什麼又是該忘記的呢?
這是阿拉伯國家一個名字叫做阿裏的作家,與他的兩位朋友吉伯、馬沙共同旅行時發生的故事。三人經過一處山穀時,馬沙不小心,失足滑落下來。幸虧吉伯拚命拉他,才將他救起。馬沙於是在附近的大石頭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馬沙一命。”三人繼續走了幾天,來到一條小河邊,吉伯跟馬沙為了一件小事吵起來。吉伯一氣之下打了馬沙一耳光。馬沙跑到沙灘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馬沙一耳光。”當他們旅遊回來後,阿裏好奇地問馬沙:“為什麼要把吉伯救你的事刻在石頭上,而將吉伯打你的事卻寫在沙子上?”馬沙回答:“我永遠都感激吉伯救我。而對於他打我侵犯我的事兒,將會隨著沙子對字跡的掩埋而忘記和結束。”
記住別人對我們的幫助、支持和恩惠,洗去我們對別人的怨恨、不滿和挑剔吧!這樣在人生的旅程中你才能更自由、幸福和快樂。
人們往往能夠對別人的恩惠和支持銘記一輩子,也不能及時忘記對人的怨恨,前者是該記住的,而後者是該忘記和釋懷的。
在一個春天的夜裏,在一個城市裏,有位年輕的學生,走出公寓去寄一封信,當他自郵筒走回去時,被十幾個不良少年圍起來,拳打腳踢狠狠揍了一頓,不幸的是救護車來到之前,他就斷氣了。
兩天之內,警察將這十幾個不良少年一一逮捕。社會大眾都要求嚴懲他們,媒體也希望采取最嚴厲的懲罰。
後來這位死者的家長寄來一封信,他們要求盡可能減輕這些少年的罪行,並籌措一筆基金,作為這一群孩子出獄重生及社會輔導的費用。
他們不願仇恨這些少年。無疑,他們內心經過相當的掙紮,而且需要有相當強烈的意誌,才能夠不恨這些肇事的孩子。他們隻恨控製這些孩子內心的病態性格。
他們希望讓這些孩子從殘暴、粗魯、仇恨、病態的虐待性格中重生,他們甚至還提供金錢來幫助這一群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