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明月清照(2 / 3)

這就需要有心人慢慢深入到他們的生活和經曆裏去探究了……

好景不長。就在李清照和趙明誠新婚的第二年,徽宗崇寧元年,公元1102年7月,李格非被列為元祐黨籍,不能再京城任職,被降為京東提刑。兩個月後又被罷官。短短兩個月時間,父親被貶被罷,對李清照猶如晴天霹靂。而公公趙挺之卻官運亨通,早在6月就任尚書右丞,8月又為尚書左丞。李清照明知父親和公公不是一個黨派,救父心切的她顧不上許多,給公公趙挺之寫了一首詩,哀求他能夠從中周旋,解救自己的父親,被趙挺之斷然拒絕。李清照十分心寒,但也沒有任何辦法。

現在,公公是高官,自己的父親是罪臣,作為出嫁剛一年的新媳婦,李清照的處境十分難堪。就算夫家不給她臉色看,她自己已經沒有好心情了。一連串的打擊對一個弱女子來說,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何況那些勢利眼的下人們,偷偷嚼舌頭,私下亂傳聞,嚇議論,清照幾乎覺得自己是個多餘的人了。

一年後,即崇寧二年,趙挺之升為中書侍郎,趙明誠也出仕入官,任鴻臚少卿。這年9月,朝廷下旨:宗室不得與元祐黨子孫婚姻,禁止元祐黨子弟留京。清照被迫離京,回山東明水老家。

再說趙明誠,嶽父被罷官,清照求他父親救自己的父親被拒絕,心情不好,整日恍惚。之前就因為他喜歡蘇黃詩詞,得罪了父親。現在父親連升兩級,自己也做了官,心裏也有些變化了。他是比較現實的,眼前得到的,他當然不願意失去。這些微妙的心理變化的流露,不能不使清照傷感。

傷感又能如何呢?自己畢竟是個弱女子,雖然能寫一手好詞,但左右不了時局,左右不了他人,更解救不了自己的父親,她徒有傷感罷了,她也隻能傷感了,隻能寫下傷感的詞宣泄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心聲和不平。最能表達她心情的是《一剪梅》,也是她的經典作品之一。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後來,清照的情緒慢慢好了,她專門寫給丈夫趙明誠作了一首《醉花陰》詞。這也是一首壓倒須眉的佳作。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趙明誠歎賞不已,自愧不如,閉門謝客,廢寢忘食三天三夜,作詞50首,標注“李易安作”,拿給朋友看。據說那位朋友把玩再三說:隻有“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三句絕佳,像是李易安親作。

政治鬥爭時風時雨。崇寧五年,公元1106年2月,蔡京被罷相,解除了元祐黨人的一切之禁。無疑這對李格非一家來說,就是在陰霾中見到了陽光。這件事對李清照來說也是個天大的好消息。在之前作的《行香子?七夕》詞中,仿佛有某種印證。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

雲階月地,關鎖千重。

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

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甚霎兒晴,霎兒風,霎兒雨”,這三句話,十個字,把當時的社會政治風雲變幻、父親的遭遇和家庭生活、人生磨難,非常巧妙地表達出來。誰能說她不是在寫天氣變化呢?誰又能說她不是在寫那個時風時雨的社會和她的人生遭際呢。

李清照返回汴京,作《滿庭芳》《多麗》《曉夢》等詞。

《滿庭芳》

小閣藏春,閑窗鎖晝,畫堂無限深幽。

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

手種江梅更好,又何必、臨水登樓?

無人到,寂寥渾似、何遜在楊州。

從來,如韻勝,難堪雨藉,不耐風揉。

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

莫恨香消雪減,須信道、掃跡情留。

難言處,良宵淡月,疏影尚風流。

《多麗·詠白菊》

小樓寒,夜長簾幕低垂。

恨瀟瀟、無情風雨,夜來揉損瓊肌。

也不似、貴妃醉臉,也不似、孫壽愁眉。

韓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將比擬未新奇。

細看取、屈平陶令,風韻正相宜。

微風起,清芬醞藉,不減酴醿。

漸秋闌,雪清玉瘦,向人無限依依。

似愁凝、漢阜解佩,似淚灑、紈扇題詩。

朗月清風,濃煙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

縱愛惜、不知從此,留得幾多時。

人情好,何須更憶,澤畔東籬。

然而,世事真是難以預料。昨天,趙家的鴻運還如日中天,今天厄運就降臨了。真正是“甚霎兒晴,霎兒風,霎兒雨”。

1107年,宋徽宗大觀元年正月,蔡京複相,趙挺之遂被罷官,5天後就死了。趙挺之死後3天,由於蔡京誣陷報複,趙明誠兄弟3人皆被罷官,趙家在京的家屬全部被捕入獄。因查無事實證據,7月全家獲釋。為避免節外生枝,趙明誠的母親郭氏帶子女回到老家。出獄後的趙明誠隻有和李清照隨家人回青州。

在青州趙家舊居,沒有官做的趙明誠難得閑暇與妻子聚,兩人在這段時間找到了初婚的感覺,他們把書房命名“歸來堂”,取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李清照還給自己取了號“易安居士”,“易安”二字取義於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的“審容膝隻易安”,意思是說住處簡陋而心情安適。

趙明誠每日研究金石文獻,有時出去購買些古玩字畫碑林拓本回來,兩人一起欣賞把玩。跟以前一樣,他也給清照順便帶回些幹鮮果品,讓清照幸福無比。

除協助丈夫撰著《金石錄》外,清照每日讀書,研究詩詞,完成了非常有影響力的大作《詞論》。在宋朝,人們通常把詞叫做“曲子詞”、“樂章”、“樂府”、“琴趣”、“長短句”、“詩餘”等等。李清照把自己的作品叫“小歌詞”。

《詞論》是為詩、詞之別首創界碑,是對詞壇的“補天”之功的大事。《詞論》是李清照詩詞觀點和思想的重要體現。《詞論》的要義在於,根據詩和詞的社會作用不同,對詩和詞加以區分。詩的社會作用就是孔子所說的“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李清照提出了詞“別是一家”的主張。她認為詩文隻講究平仄即可,而歌詞則既“分五音、五聲、五律,又分清濁輕重”,若不守這方麵的規定,則不可歌矣。對詞的內容的界定,也強化了詞的特色。

應該說,《詞論》對宋詞的理論建設和完善方麵,意義重大。李清照是立下大功的。但是也應該看到她的偏,她對音律的要求過於苛刻,限製了詞的自由發展,同時對當時詞人的批評也有不實之處。盡管如此,《詞論》確實是一部登高望遠的大師之作。

曆史上有三個人著過《詞論》,第一位當然是李清照,第二位是南宋人魏慶之,第三位是明末清初人徐汣。

著《詞論》後,李清照的詞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人稱“易安體”。“易安體”的特點是:借環境描寫傾吐心聲,用平常語言發清新之思,表麵上輕柔,而內裏筋骨崢嶸。

比李清照小兩歲的詞人侯槇所寫的《眼兒媚》題作《效易安體》,這是“易安體”的首次亮相。後來,辛棄疾被貶江西上饒期間,作的《醜奴兒近》題作《博山道中效李易安體》。

辛棄疾,這個生於1140年,比李清照小56歲的詩詞大家,字右安,號稼軒居士。他和蘇軾並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辛棄疾的詩詞充滿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他是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一生戎馬箜篌,數次領兵抗擊金兵,立下不朽的功勳,多次被貶官,68歲重病,悲憤離世,留下600多首詩詞,著有《稼軒長短句》。他的代表作有:《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發生!

還有千古佳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比她晚150多年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那首留芳千古的《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為千百年來中國人的楷模。

有一件事,也可以說是難言之隱,猶如磐石般死沉沉地壓在清照心頭,讓她終身隱痛。她和趙明誠結婚已經10年了,她卻沒有生育一個子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趙明誠無嗣,在那個時代,責任自然在她李清照一人身上了。沒有子息,這在當時是罪莫大焉的事情。問題究竟出在哪兒呢?責任到底在誰呢?對誰能夠說得清呢?

這些年來,趙明誠有些變了,官場上的得失也影響了他的性情。在青州待的時間久了,夫妻之間的關係也微妙了,從前的那股子親密勁兒一去不複返了。之前,趙明誠出去搜尋金石碑帖,偶爾留宿在外的情況也是有的。作為一個世家子弟,跟朋友聊天喝酒的時間越來越多,有時留宿他處。那個時代,男人三妻四妾是平常事,再說官妓私妓到處都是,歌坊酒肆裏到處傳聞著才子佳人豔遇的故事。誰能保證青年才子趙明誠不沾染喝酒押妓之事呢?何況才子們都做著那個偶遇仙女的“武陵夢”,難道他趙明誠沒有美豔的幻想?難道他是有意疏遠自己的?就算如此你是絕世才女又能如何?李清照也隻有暗自傷感默默流淚的份兒,她有些心灰意冷,人也懶散了,早晨晚起,懶得洗刷梳頭搽粉,懶得收拾衣被。這時間的作品,基調淒涼幽怨愁悶,難以釋懷。

1221年,即宣和三年,趙明誠奉命萊州赴任,不肯攜帶妻子,留李清照在青州,讓清照難過萬分,特意作《鳳凰台上憶吹簫》詞。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

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

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

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

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

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趙明誠還是不答應。李清照反複唱送別的《陽關》曲,仍然無濟於事。之後又作《聲聲慢》,希望趙明誠回心轉意,兩人重歸於好。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年8月初,李清照從青州到萊州尋夫途中,在昌樂驛館作《蝶戀花·昌樂館寄姊妹》。

淚濕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長水又斷,瀟瀟微雨聞孤館。

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

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

8月10日到達萊州,李清照受到冷遇,趙明誠居然如此狠心,把冒著似火的秋陽從青州長途趕來的愛妻,獨自一個人撂在冷冰冰的房子裏,不管不問。這種冷遇,多愁善感的清照怎能受得了。清照傷心極了,她非常生氣,也非常痛心。現在沒有別的辦法,寄人籬下,無可奈何,隻有獨自落淚。她作《感懷》一首,表達了那時的心情和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