葺宇臨回江,築觀基曾巔。揮手告鄉曲;三載期歸旋。
且為樹枌檟,無令孤願言。
離開東山後,他沿富陽一路西行,經富春江、桐廬江、建德江、新安江,飽覽了浙江秀麗風光,實際上,早年追隨劉毅在江州時他就遊曆了廬山秀水。所謂山水以心為宅,如詩如畫的浙江山水已進入他心中。在嚴子陵垂釣處,這個著名隱士的經曆觸發了他心中的某種玄音,他即興作了《暮發七裏灘夜泊嚴光台下》一詩,後來又作《七裏瀨》。還未到永嘉,謝靈運的山水詩興已經發作,這一發可不得了,成為中國山水詩的開山鼻祖。
行至青田溪,險灘上有王羲之題的“突星灘”三個字。想到令人敬仰的一代“書聖”也曾在永嘉郡守,他心裏安慰了許多。
公元422年8月12日,謝靈運到達了成就他千古詩名的永嘉,這一年他38歲。永嘉地處偏僻,也沒有多少政務,謝靈運樂得清閑,四處遊覽。一天他探訪了王羲之的“墨池”遺跡,隻見一潭清水,何來墨黑,可見傳聞都是虛言。
入秋以來,他閑來無事,讀了幾卷《莊子》,彈琴逸興。聽說城北有一處密林風景獨特,他帶人跋山涉水,非常辛苦。永嘉地廣人稀,許多地方都是無人之境,此處山林幽靜,萬籟俱寂。不知為什麼,他突然想起歸園田居的陶淵明,心裏閃出一個念頭,大約隱居也是一種追求。這時候,他對隱居才算有了認識。
但是,他不會選擇隱居的,他身上有一腔官宦士族的血,他心目中有謝安謝玄這樣的先祖,他腦際間時常閃動的,都是豐功偉業青史留名,他怎麼能輕易放棄呢。
一次登嶺門山歸來後,他得了一場病,每日服用人參黃芪桑杏湯藥調養,養病期間不能出行,他就讀書寫字。一天讀《論語?微子篇》,一段隱士長沮和子路的對話讓他感慨萬千,他想,做個隱士固然瀟灑,但耕田種地實在太辛苦了。後來,他讀了《漢書?揚雄傳》,覺得像揚雄那樣能夠將仕宦沉浮看透的人也難免遭受牽連,自殺未遂反遭人譏諷,看來做官實在是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人生真是艱難啊!他陷入無法解脫的痛苦和矛盾中,在《齋中讀書》表達了他內心的矛盾。這時候,謝靈運喜歡上了老莊哲學。他能真正做到順其自然嗎?
《齋中讀書》
昔餘遊京華,未嚐廢丘壑。矧乃歸山川,心跡雙寂寞。
虛館絕諍訟,空庭來鳥雀。臥疾豐暇豫,翰墨時間作。
懷抱觀古今,寢食展戲謔。既笑沮溺苦,又哂子雲閣。
執戟亦以疲,耕稼豈雲樂。萬事難並歡,達生幸可托。
冬去春來,臥病索居的謝靈運走出戶外,登台遠望,煦暖的春風滿眼的綠色激發了他的詩意,遂作《登池上樓》一詩。
潛虯媚幽姿,飛鴻響遠音。薄霄愧雲浮,棲川怍淵沉。
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祿及窮海,臥屙對空林。
衾枕昧節候,褰開暫窺臨。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嵌,
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
持操豈獨古,無悶征在今。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這兩句被唐宋以來的詩人多次化用,成了他的詩歌名句和代表。
這個春天也喚醒了他的青春活力,他登上了王右軍曾經上過的華蓋山,作《東山望海》一首。後來此地留下一個人文景觀——王謝祠,以紀念曾任職會稽的兩位郡守。
大約是參桑湯的效果,他對桑樹非常好感,號召百姓種桑樹。桑樹可以養蠶,桑葉可以入藥,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謝靈運決定向永嘉江以南、以北更遠的方向去遊曆,他準備好衣物書籍就出發了。在江北的江心洲上,他遇見了西域高僧諾巨那尊者,兩人傾心交談,從禪學佛經,一直到老莊之學。因島上無飲用水,謝靈運留下《登江中孤島》一詩離去。至今,“孤嶼媚中川”依然是此地一大景觀。
他來到江北白石岩下,發現這裏的土地含堿不易種植,水患災荒,民不聊生。這個從未接觸過農事的士族子弟現在才意識到,原來自己眼中奇麗的青山秀水,在百姓眼中卻是窮山惡水,美麗的風景不能當糧食吃啊。他對百姓疾苦動心動情這是真的,他思考著如何改變這一局麵的措施,在他的《白岩山下徑行田》中有:“千傾帶遠堤,萬裏瀉長汀。洲流涓澮合,連統塍埒並”的願景,可惜這隻是他的詩句,隻是他的美好遠望,事實上他也沒這個能力去實現。
五
謝靈運的浪漫性情為詩歌而生,政治對他就是一條死胡同。
謝靈運在永嘉做了一年官就有了厭惡的感覺,永嘉的山山水水都已遊遍,沒有什麼更新鮮的了,他不顧堂弟謝晦、謝弘微等人的反對,決定掛冠歸隱。臨行前,謝靈運給城東學校學子們講了一次儒家經典,他說自己臥病邑中,不能像漢時汲黯那樣無為而治,但願繼任者比自己賢能,把永嘉治理成禮樂之鄉。他的話讓學子們很受感動。
與鄉民告別後,他踏上歸程。想想自己21歲出仕,宦海沉浮20年,其實始終在仕與隱兩個字之間徘徊,在功名與自由的矛盾中痛苦。現在已經39歲,忽然有了一種解脫感,在《初去郡》一詩中,流露出輕鬆自由和喜悅。
他快樂的竟然跟孩子一樣唱起了《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何有於我哉?”他一邊唱,一邊享受著這種古樸的民風和灑脫自由的生活。
謝靈運回到家鄉,憑吊祖塋,回憶父祖的功績,感慨萬千,作《述祖德》二首。想到祖父謝玄功敗垂成的北伐,想到丟了性命的堂叔父謝混,更加堅定了歸隱的決心。
公元424年,朝廷發生一場變故,顧命大臣徐羨之、傅亮、謝晦等人密謀,廢弑了荒淫無度的少帝劉義符,處死了廬陵王劉義真,迎立劉義隆為帝。聽說劉義真遇害,謝靈運非常難過,他算是謝靈運在劉氏朝中的知己。
現在,他完全遠離了政治,常與漁樵、僧侶來往,還在石壁峰頂上建了一座招提精舍,招待遊方僧人。這段時間,他的腳氣病犯了,影響行動,他靈機一動改造了自己的木屐,上山時去掉前齒,下山時去掉後齒,人們就叫“謝公屐”。
後來他去拜訪任會稽郡守的堂叔謝方明。謝方明治郡有方,很有口碑。據說有一年新年將至,他將獄中囚徒全部放回家與親人團聚,新年一過,囚徒全部按期返回。真所謂以誠待誠,以德報德,令人歎服。而他的兒子惠連卻沾染男風之好,讓他大發雷霆,謝靈運就將惠連帶到了始寧。
謝靈運在家鄉整天遊曆山水,彈琴賦詩,閑雲野鶴般逍遙自在。而他的名氣日隆,甚至連他自己也沒想到,京師刮起一股“康樂風”,他的詩,還有他的屐──“謝公屐”,已風靡京城。那時候,他每寫一首詩,很快就傳遍京師,人們競相抄錄、吟誦,一時洛陽紙貴。
第二年,他又參與了一場著名的佛法辯論。著名僧人竺道生提出了新的頓悟說,他認為:佛是一種境界,修行積善等一切程式都是達到此境界的手段和過程。這一說法與名僧支遁、慧遠提出的頓悟說分歧較大,引起佛學界的爭論。謝靈運對竺道生的觀點很是好奇,他的僧人朋友法萺、僧維、慧嚴到精舍和謝靈運展開了一場大辯論。謝靈運覺得辯論非常有意思,就將自己的觀點結合儒釋道思想寫了一篇《辯宗論》寄給虎丘的僧門好友慧琳,慧琳又轉到竺道生手上,竺道生對謝靈運的觀點進行了補充。一時間,因為大詩人謝靈運的參與,這場辯論引起了更大的轟動,就連以前彈劾過謝靈運的王弘也主動寫信和他討論,謝靈運表現出了君子的大度,不計前嫌,寫信回答了他的質疑。
竺道生是個悟道者。後來法顯譯出《涅磐經》上的頓悟觀,與竺道生的觀點基本一致。到唐代佛教盛行時,頓悟說成為影響文學和思想的重要哲學概念,其內涵更加接近謝靈運的闡發意義,從另一個方麵也說明,佛教已經中國化了。
你還別說,這位17歲被推上帝位的宋文帝劉義隆,果然少年老成,不到兩年時間他就培植起了自己的實力,也難怪後來能成就“元嘉之治”。
公元426年,宋文帝追究廢殺少帝和廬陵王之事,將徐羨之、付亮處死。謝晦領兵抵抗,兄弟3人皆被殺。鏟除了這股勢力,劉義隆開始拉攏人心,謝靈運被召回朝廷任秘書監,撰修《晉史》。他讀了大量的史料,王謝家族的輝煌讓他熱血沸騰,當年謝安東山再起,功勳顯赫,現在呢,想起堂兄弟們的境遇,他心裏很不平靜。編寫工作也遇到了難題,劉宋開國如何寫?東晉剛剛過去,許多人還在,如何寫?他隻好采取拖的辦法了。
這段時間,宋文帝經常把謝靈運和顏延之帶到身邊,賞景遊宴,賦詩取樂。這個劉義隆倒是非常欣賞謝靈運的詩,稱讚說:200年來謝康樂當屬第一,詩、書“二寶”。
應該說,謝靈運寫的多數還是山水詩,他跟劉義隆到北固山作的《從遊京口北固應詔》是歌功頌德的。
謝靈運慢慢發現自己並不得皇帝看重,劉義隆倚重的還是王華、王曇首這些荊州舊部,他心裏很不服氣,偏激的脾氣又開始了,他不跟任何人打招呼就出去遊山玩水,別人勸也不聽。接到幾個人的報告,最初,劉義隆考慮到謝靈運的影響,始終沒有處理它。後來謝靈運告假回家,劉義隆竟然批準了。回到家中,他與謝惠連等人整日飲酒取樂,又被禦史彈劾,徹底免去官職。這下,謝靈運更是肆無忌憚,常常帶一大隊人馬遊樂,驚動了地方官吏,他全然不顧。
一天,他約朋友孔淳之到千秋橋邊飲酒,酒酣興起,他幹脆脫衣起舞,會稽郡守孟覬來勸反而被他罵了回去。
雖然謝靈運我行我素,但他內心非常痛苦。
是不是天才隻有自甘墮落才能減輕自我的痛苦呢?
然而,他的痛苦有誰知曉?
再美的山水也取代不了他心中的理想,詩歌隻是他情感的宣泄、激情的釋放、靈感的火花。他的士族文化,他的思想深處,有一顆牢不可破的仕途心。“仕”讓他喜也讓他憂,既讓他熱血沸騰,也讓他痛苦萬分。他一生也無法走出一個“仕”字,也無法擺脫“仕”的困擾,這是他最終無法像陶淵明那樣實現自我解脫的根本原因。
不久,謝惠連接到朝廷任命去赴任了。一段時間,謝靈運覺得很是寂寞,他想把風景秀麗的回踵湖水抽去作自己的私田,郡守不同意,他又發起脾氣,帶一隊人馬遊蕩山林,逢渠填渠,遇樹伐樹,惹得鄉人憤怒。孟覬上告朝廷,說謝靈運要謀反。謝靈運坐不住了,親自到建康辯誣。
劉義隆安慰了一陣,任命他做臨川內史。
嗨,臨川是什麼地方!之前在永嘉,離家鄉還近些。現在,要去那麼遠,他心裏老大不痛快。沒有辦法,皇帝不追究自己反而給了官位,那就去吧。
公元431年8月,謝靈運踏上臨川赴任之路,他一路遊玩,在廬山小住一個月,祭奠了慧遠法師,看望了老朋友。年底前到達窮鄉僻壤的臨川,他心裏涼透了,他沒有想到臨川的條件這麼差,他知道這是劉義隆的有意安排。他心裏有氣,又能怎麼樣呢?自己樂和吧。
跟在永嘉時一樣,他還是不理政事,放浪山水,被手下的一個小官員鄭望生報告朝廷,司徒劉義康大怒,命令鄭望生捉拿謝靈運到京城。謝靈運見鄭望生竟然敢前來拿他,一時憤怒,將鄭望生扣押起來,他自己很快被前來追剿官兵捕獲,押解進京。
這時候,謝靈運又被一個案件牽連進去。秦郡守將抓獲的幾個盜賊說,他們是受了謝家門人的錢要去買兵器,準備三江口劫謝靈運的囚車。49歲的謝靈運被以謀逆罪押往廣州斬首。這一年是公元433年,宋文帝元嘉十年。
臨刑前,謝靈運表現出了魏晉名士的從容。他將自己的一口美髯剪下來,叫人送到祗洹寺,作維摩詰造像的胡須。
然後提筆寫下《臨終》詩一首。就像嵇康臨刑不驚,唯歎《廣陵散》之絕響。
一代山水詩鼻祖就這樣離開了世界。
六
謝靈運去世31年後,影響六朝的另一位大詩人謝眺誕生了。
謝眺比謝靈運為人謹慎,但一樣無法擺脫六朝黑暗政治的漩渦。
謝眺生於公元464年,宋孝武帝大明八年。他的祖父謝述是謝據第三子謝允的第四子,父親謝緯是謝述的第三子。
元嘉十年,也就是謝靈運被殺的那一年,謝緯被招為宋文帝之女長城公主的駙馬,任都尉。元嘉二十二年,謝緯的兩位哥哥謝綜、謝約因參與範曄擁立劉義康的政變被殺,謝緯雖未參與,也被流放嶺南。直到宋孝武帝孝建元年才得以赦免,回到建康。和長城公主對烏衣巷舊宅修葺一新,吟詩作賦,盡享田園之樂。10年後生下謝眺,可以說晚年得子,那種喜愛就不用說了。夫妻兩對謝眺百般疼愛,但是,對謝眺的教育尤其重視,這是家規門風。
謝眺自幼聰明,史稱“少好學,有美名,文章清麗”。受家風影響,他自幼學習士族文化修養和山水詩歌,青年時代就贏得詩名,深得南齊諸王子貴族賞識。那是後話。
就在謝眺出世的這個時代,劉宋王朝有個時代人物暫露頭角,他就是後來南齊開國皇帝蕭道成。蕭道成據說是西漢蕭何的24世孫。他也是士族出身,少年時代好學,受到當時著名教育家雷次宗的讚賞。蕭道成在宋明帝時為右軍將軍。明帝死後,他與尚書令袁粲等共掌朝政,逐漸掌握實權。公元477年,蕭道成殺後廢帝劉昱,立劉準為帝,自封齊王。後來,蕭道成也玩了一把禪讓遊戲,自己坐上皇帝,是為齊高帝,改元建元元年。
這一年是公元479年,謝眺15歲,依然在家讀書。
公元482年,齊高帝死,太子蕭賾即位,即齊武帝,改元永明元年。
第二年,20歲的謝眺踏上仕途,擔任太尉豫章王蕭嶷的行參軍。一年後,又轉任隨王蕭子隆東中郎府。這些年,他雖然擔任的都是些隨從小官職,但他卻過著錦衣玉食的貴族生活,輕裘肥馬,飲酒談詩。他的文學才華受到京師貴族的追捧,謝眺就是京城的文學明星,經常出入王府,穿行在王公貴族的家宴酒會上,好不快活。
齊朝王室是士族之家,子弟多數好文學。齊武帝蕭賾的次子竟陵王蕭子良素愛佛經,酷愛文學,他在西邸組織了一個非常活躍的文學活動,謝眺、沈約、範雲、王融等文學名流都參與了,人稱“竟陵八友”。他們常在一起探討文學,倡導將聲律應用到詩歌中,並且極力開展這方麵的創作,彼此唱和,互相勉勵,推波助瀾,形成了一種新文學,史稱“永明體”新詩。永明體詩歌可以說是唐代律詩的開端。而“竟陵八友”的創作中,尤以謝眺成就最高,主要作品《永明樂十首》。沈約的《四聲譜》雖不成熟,但在尋求音韻規律方麵有積極意義。謝眺非常敏銳,他積極借鑒聲律和韻律規則,應用於詩歌創作,可以說,他是最早寫出律詩的中國詩人。他所說的“好詩圓美,流轉如彈丸。”就是唐詩的標準。
在西邸的文學活動對謝眺的詩歌影響很大。但是,那段時間他創作的詩歌題材比較狹窄,除了《侍宴華光殿曲水奉勑為皇太子作詩》、《三日侍華光殿曲水宴代人應詔詩十章》、《侍宴曲水代人應詔詩九章》等這些遊宴、應酬之外,就是《詠風》、《詠竹》這類詠物詩,比起遊宴應酬詩,詠物詩雖有所寄托,但主要還是求其形似。還有就是模仿漢樂府、魏晉民歌等。這部分作品雖然不曾反映重大的社會內容,但表現閨情,具有一定的生活氣息。
時間過得飛快,一晃就是8年。
永明九年,公元491年,隨王蕭子隆調任荊州刺史,謝脁作為他的文學官來到荊州。現在的謝眺已經是當朝數一的文學才俊,他很受蕭子隆欣賞和器重,兩人朝夕相處,關係親密。應該說在荊州這段時間,也是他一段春風得意的時間,留下了不少詩篇。主要作品有《隋王鼓吹曲十首》,佳句甚多。《入朝曲》中有“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樓。”《出藩曲》中:“渺渺蒼山色,沉沉寒水波。”《從戎曲》中:“紅塵朝夜合,黃沙萬裏昏。寥戾清笳轉,蕭條邊馬煩。”《泛水曲》中:“玉露沾翠葉,金鳳鳴素枝。百年如流水,寸心寧共知。”《江上曲》中:“易陽春草出,踟躕日已暮。蓮葉尚田田,淇水不可渡。”他的《遊東田詩》中:“遠樹曖阡阡,生煙紛漠漠。魚戲新荷動,鳥散餘花落。”可以體現出他暢快的心情。
有時候,人要是太得意了就會招來禍事。大詩人謝眺也逃不過這條俗規。
禍事說來就來。謝眺在荊州春風得意,一時不慎就得罪了權貴。這個人就是荊州長使王秀之。
王秀之心裏很惱火,謝眺一個隨從文學,憑什麼跟隨王殿下如此親密,讓他這個荊州長使往哪兒擺?
如此看來,謝眺確實是個十足的文學青年,在官場上沒有一點經驗不說,也不會處理人際關係。這是他在荊州得罪權要,遭人忌恨的原因。
荊州長使王秀之氣不過,嫉妒生恨,就向齊武帝告了密。齊武帝蕭賾正在病重中,接到密告非常生氣。
齊武帝為什麼生氣呢?謝眺到底做錯了什麼?
其實他就是跟蕭子隆關係太好了。要是他跟普通人關係好便罷了,可是蕭子隆是隨王,可是一方諸侯啊。這種過密的關係就有政治嫌疑了,一旦跟政治扯上邊,這種關係就複雜了,也就嚴重了。他給隨王歌功頌德有何目的?隨王是不是在籠絡勢力,另有企圖?等等,這些問題不能不引起懷疑。尤其現在,太子身體多病,齊武帝蕭賾自己又染重疾,情勢複雜而微妙,他能不猜疑嗎?哪怕是風吹草動,寧可信其有,絕不能輕易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