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影響陝西文化產業發展的主要原因(3 / 3)

2.投資機製不健全

我們文化投資機製存在問題,主要是投資主體多元化格局尚未形成,政府投資行為不規範、不講效益,文化領域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尚未形成,融資渠道不通暢,法規不完善、不健全,調控手段單一等。文化投資的目標是建立在投資主體多元化、融資渠道多樣化、投資決策程序化、項目管理專業化、政府調控間接化、中介服務社會化的基礎之上,我們要向這個目標努力。

3.創新意識淡薄

尤伯羅斯曾言:“大膽的戰略和獨特的模式,是成功的兩個輪子,這個時代沒有一成不變的經營機製。”文化產業是追求時尚的朝陽產業,文化產業立業之本就是不斷創新。文化創新的先行條件就是要解放思想,隻有解放思想,才能在開發陝西顯性資源,即能通過其直接獲取經濟效益的資源的同時,大力開發陝西的隱性資源,即市場、人才和文化。我們創新意識淡薄表現在:文化創新缺乏基礎建設,包括對文化市場的營銷環境的認識,對文化消費者的行為分析,對文化市場的需求的調查和預測,對文化生產的目標和戰略等缺乏係統了解和必要的理論研究。

文化創新,首先要製度創新。原則上,文化產業的政府調控,要從“管製化”到“非管製化”,即“分權化”管理創新(變集權為分權)。文化創新,關鍵是文化產業結構要科技化。陝西文化產業結構不盡合理,存在壟斷的、投入與績效不對等的“大文化產業”,發育不全的、自由競爭的“中文化產業”,散兵遊勇、不成氣候的“小文化產業”。因此,要走科技興業之路,以產品創新為突破口,提高文化產業科技含量。同時,通過深化產權製度改革,整合資源,調動各方積極性,進一步解放生產力。

三、文化經營能力有待提高

1.整體作戰能力差

陝西文化產業尚未形成拳頭之勢,缺乏整體作戰能力,還沒有理想地與國際接軌,實現跨越式發展。比如,會展產業和藝術品拍賣業若按“國際藝術博覽會的運作準則:參展藝術品通過正規中介機構(畫廊等)進入;建立一個專業化、權威性的評選機構;擁有一整套符合國際慣例的服務機構(鑒定、保險、保安、法律等);大型藝術品拍賣活動依托博覽會並與之相結合;與世界的主要藝術博物館和著名藝術家有廣泛的信息溝通”規範化操作,定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贏得更大的效益。目前,陝西還沒有符合上述規範化操作要求的書畫藝術品競賣市場和產業體係。

2.缺乏經營管理人才

製約陝西文化產業發展的最大問題是缺人才,特別急需文化產業經營管理人才。而現有人才的知識結構失衡,實踐能力有限。所以,當務之急要整合人力資源,善於發現和團結文化產業專家,層層開發,分類指導。同時,營造適宜人才成長的氛圍,構建人才流動的最佳機製。

3.資源利用率不高,資本運作能力不強

目前,陝西文化資源利用率不高,文化資本運作能力不強。我們知道,整合資源不力,文化產業增值就不力。利用資源培養人才,人才提高資源效能。這是資源與人才互動的辯證法。“文化資源的資源投入分四類:一是資本資源;二是技術資源;三是專利資源;四是智能資源。文化資源有三種形態:符號化的文化知識,經驗型的文化技能,創新型的文化能力。”要按照文化產品製造業、文化產品發行零售業和文化服務業的文化產業分類來整合資源,組織文化生產。“文化產業中資源配置的一大特色:資源配置的國際化,它的基礎是文化建設生產的大規模分工協作和全球化文化市場的開拓。”文化企業的動力就是資本,資本的運轉速度決定利潤的大小。而我們資本運作能力不強,直接影響文化產業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