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挖掘文化資源優勢,促進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陝西大力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文化產業。陝西是文化資源大省,有豐厚的曆史文化、燦爛的革命文化、特色鮮明的民俗文化和一定實力的現代文化,但經濟總量規模小。許多民間文化產品,如戶縣農民畫、鳳翔泥塑等在全國乃至世界上都有較高的聲譽,但由於大多沒有和現代經濟和文化生活相結合,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很低,經濟效益難以顯現。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文化產業發展所需資金缺乏,基礎薄弱。為此,陝西大力鼓勵和支持非公有製資本進入以下七類文化行業:文藝表演團體、演出場所等;動漫和網絡遊戲、廣告、電影電視劇製作發行等;音像製品分銷等;旅遊文化服務;博物館和展覽館、國有文博單位輔助性服務、具有無形文化遺產特色(如祭祀禮儀)的文化活動;文化服務出口業務等;文化藝術類民間組織等。非公有資本投資參股下列領域,國有文化企業國有資本必須控股51%以上,即出版物印刷、發行,新聞出版單位的廣告、發行,廣播電台和電視台的音樂、科技、體育、娛樂方麵的節目製作,電影製作發行放映。
按照陝西發展文化產業的規劃,陝西還將把大力發展民營文化企業作為發展文化產業的戰略舉措,形成國有、民營等多種所有製企業平等競爭、共同發展的產業格局。鼓勵國有文化事業單位人員創辦或領辦民營文化企業,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和外商興辦國家法律法規無明令禁止的文化企業,允許社會資本和外資參股、兼並國家政策許可的國有文化企事業單位。
陝西發展文化產業將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本為紐帶,以科技為動力,以體製機製創新為突破。計劃從現在開始到2010年,全省文化產業的產值、稅收、從業人數明顯提高,增長速度要高於全省GDP的增速。到2020年,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翻一番,使其成為陝西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重要支柱。
2006年12月,在由文化部、國家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首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上,陝西重點推出文化旅遊、廣播影視、文娛演出、新聞出版、文物博覽、民間藝術品和西安高新區、曲江新區兩個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展示陝西文化產業的總體形象,文化產業招商引資項目共356個,項目總投資295.96億元人民幣。其中,西安曲江國際會展中心、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園、西影數碼基地、中國西部影視城、西安印刷包裝產業基地、廣運潭生態景區、秦嶺珍稀野生動物園等21個重點項目,投資總額178.68億元。
西安發展文化娛樂休閑產業資本資源嚴重不足,但是首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曲江卻融通大資金、實施大開發,問題迎刃而解。土地經營,流程再造,一次性征地、配套、規劃,分批次招商拍賣,這是曲江投融資的源動力。資本運作、資源整合是曲江製勝法寶。資產商品化流動化,土地資本化市場化,運作公司化效益化,曲江文化產業集團五年資本翻幾番(6000萬到33億)。突破傳統招商模式,實施“兩結合”,把文化資源和項目結合起來,把公益性和企業利益結合起來,形成自己獨特的價值取向。服務是基礎,經營是靈魂,機製再造是核心,流程重組是關鍵,品牌共享是招牌。
比如西安曲江海洋世界。西安曲江海洋世界有限公司創建於2003年12月,目前注冊資金是7000萬元人民幣。公司現有員工200餘名,碩士學曆以上及海洋生物專家8人,本科學曆24人,大專學曆55人,在同類服務行業中人力資源具有比較優勢。曲江海洋世界項目總投資11.8億元人民幣,項目占地550畝。其中一期工程海洋館投資2.3億元人民幣,占地89畝。經過十個月的艱苦奮戰,海洋館於2005年2月5日隆重開館。春節期間接待遊客逾10萬人次,經營效果極佳。建設規模、科技含量及展示的海洋生物種類數量等綜合排名位居中國海洋館排行榜第四位。依據曲江新區“打造西北第一文化品牌”的發展戰略,海洋公司計劃繼續加大投資,陸續開發建設極地館,海神商務會所,冒險島,夢幻城堡,海盜灣,“大陸漁夫”觀賞魚博覽中心,“海雲天”主題社區等項目。將曲江海洋世界項目建成國內一流的海洋主題公園,實現海洋公司的企業價值,回報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