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陝西娛樂休閑業的結構特征(2 / 3)

通過對娛樂休閑業發達國家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文化娛樂(休閑)業的發展需要強大的經濟基礎和社會基礎。隻有經濟發展,人們的收入極大提高,社會才能進入文化娛樂消費的層次。讓我們來看看北美那些文化娛樂發達的城市,其發展的原因分析如下:

1.現代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工業生產和技術的發展使勞動者的勞動強度大幅度下降,工時縮短,生活趨於簡單化;節假日及業餘時間增多,生活條件、醫療條件的改變和大眾健身意識的增強使平均壽命延長;退休製度的建立和養老保險製度的完善等等,所有這一切都使人們把眾多的時間和注意力集中在對娛樂(休閑)的需求上。

2.加速進行的城市化進程。隨著大量農業人口向城市的遷移,城市人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逐步社會化。作為城市生活方式重要組成部分的娛樂(休閑)業有了愈來愈多的消費者和服務對象,需求增加使城市娛樂(休閑)業發展迅速。

3.工作性質與就業領域的重大變化。隨著生產的專業化和自動化,大批產業工人的勞動被機器所取代,城市工業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大大下降。包括娛樂(休閑)業在內的城市第三產業成為吸納和安排就業的主要領域。

4.城市交通的發展。發達的城市交通、私人小汽車的普及以及四通八達的路網體係使人們的戶外休閑和出行度假越來越方便。20世紀20年代以來,戶外休閑和旅遊度假成為北美城市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夜總會、度假村、健身房、體育場館以及各種各樣的娛樂設施風靡北美。

5.商業性娛樂(休閑)業的興起。以盈利為目的的商業性娛樂(休閑)業成為北美城市經濟的重要方麵。影劇院、保齡球館、遊泳館、夜總會等,環境優美、服務優良,吸引了眾多的消費者。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陝西娛樂休閑業的發展必須建立在發達的工業化和城市化基礎之上,社會的各種保障日趨完善,人們的生活才能追求娛樂化。而陝西的娛樂休閑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一、陝西娛樂休閑業的產業結構和區域結構

產業結構是指產業的組成以及各組成部分之間的經濟聯係和數量對比關係,它通常用各產業提供的產值或勞動力的數量占總體的比例來表示。我們研究陝西娛樂休閑業的產業結構,主要采用文獻分析、實際調查、網上資料等方法,數據來自官方統計、管理機構統計及文獻分析。指標體係包括:從業人員、固定資產、主營收入、經營利潤、上交稅金及創造的增加值等。

自1980年廣州東方賓館出現第一家音樂茶座和第一支業餘輕音樂隊以來,全國各地相繼出現了類型不同、項目繁多、形式多樣的文化娛樂(休閑)場所。據不完全統計,到1990年底,全國的音樂茶座、遊戲機廳、桌球廳等文化娛樂場所還不到一萬家。到1998年,在全國範圍內已有文化娛樂(休閑)經營機構近20萬個,從業人員100多萬。隨著經濟的發展,居民的文化娛樂(休閑)消費也迅速增長。陝西省近年來文化娛樂業主要指標。

據《中國文化文物統計年鑒》數據,2004年陝西文化產業機構數3377個,文化娛樂業機構數588個,文化產業總收入14509597千元,文化娛樂收入271426千元,文化娛樂業收入占整個文化產業收入約2%。2005年文化產業總收入1832055千元,文化娛樂業397606千元,文化娛樂業收入占文化產業的21%。

陝西省2006年文化娛樂業統計。

二、陝西娛樂休閑業的所有製結構及融資渠道

所謂所有製結構,是指生產資料所有製結構,即生產資料歸誰所有的製度的結構。它是經濟結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指國民經濟形式的構成及其之間的相互聯係、相互作用和相互製約的關係。

社會主義所有製結構是一個複雜而巨大的係統。我國現階段所有製結構主要有國有經濟,集體經濟,私營經濟,聯營經濟,股份製經濟,外資投資經濟,港、澳、台投資經濟形式。

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建立“以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為文化產業領域落實我國基本經濟製度指明了方向。陝西娛樂休閑業已經形成了全民所有製、集體所有製、城鄉個體等的所有製結構。陝西近年來大力推動文化資源向文化資本轉變,大力發展多種所有製的文化經濟,民間和社會資本參與文化產業發展的積極性明顯提高。陝西民營資本以直接投資、間接投資、項目融資等多種方式進入出版物分銷、影視製作、影院改造和電影放映、文藝演出、娛樂(休閑)及動漫、遊戲製作等領域。民營文化企業快速發展,各種廣告公司、印務公司、文化中介公司、文化工作室、文化發展中心、影視製作中心、演藝團體以及藝術培訓、娛樂休閑、古玩字畫等經營性機構積極拓展市場空間,呈現出強勁的成長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