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專業院校培養的後續人才和專業機構培訓培養的後續人才
陝西有西安美術學院、陝西師範大學、西北建築科技大學、西安工程大學、長安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建築學院、陝西省職業技術學院、歐亞學院、陝西省電影電視學校、陝西省理工學校、陝西省對外貿易學校、漢中工藝美術學校等十幾所公辦、民辦大中專院校開設有藝術設計專業、工藝美術專業。這些院校采取了產學研相結合,校內建有滿足教學實習培訓需要的各種專業實驗室,校外有安塞藝術館、富平陶藝館等17個實踐培訓基地。陝西省職業藝術學院的工藝美術設計專業被陝西省評為優秀教改試點專業,“旅遊資源與開發”和“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課程被評為陝西省高校精品課程。這些大中專院校為陝西每年培養美術藝術專業人才1500多人。還有部分工藝美術民間學會、工藝美術服務培訓機構,也為民間工藝美術發展培養了部分人才。像陝西省工藝美術學會,從1985年6月成立以來,團結全省工藝美術工作者,為工藝美術生產、科研和教育事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他們先後舉辦各種培訓班共14期,培訓人員635人次。據不完全統計,陝西大中專院校和專業服務培訓機構每年至少能為陝西民間美術業提供後續專業人才2000人。
3.民間美術業補充人力資源
2005年末陝西省常住人口為3720萬人,鄉村人口2335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62.77%,女性人口占48.56%,15-64歲的占71.66%,農村剩餘勞動力充足。眾多的剩餘勞動力,經過母帶女、婆帶媳等方式的培訓培養,都將成為民間美術業的生力軍。
六、民間美術業營銷方式不斷完善,銷售網絡初步形成
成功的產業,要做大做強,產品是核心,營銷是關鍵。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我省民間美術業同仁深刻認識到了這一點。20年來,經過方方麵麵的努力,我省的民間美術業已經初步形成了以西安為中心,輻射全國,連通世界60多個國家地區的營銷網絡。鳳翔彩繪泥塑,藍田玉器,安塞剪紙,耀州陶瓷,綏德石雕,臨潼銅車馬、兵馬俑文物仿製,富平陶藝,華縣皮影,周至刺繡,戶縣農民畫,千陽刺繡,楊淩銅鼓,三兆花燈,南鄭藤編等產品,在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建有銷售網點,產品遍布全國各大旅遊市場,行銷日本、韓國、東南亞、歐美60多個城市和國家。
鳳翔彩繪泥塑、煙花紙炮、剪紙刺繡、草編、漆器工藝等享譽中外,國內外專家學者和各界人士紛至遝來,產品遠銷海內外。千陽布藝產品被作為定點出口貿易產品,與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法國、韓國等十多個國家客商合作往來。戶縣農展館建立30多年來,接待國內外遊客80多萬人,9000餘件作品在美、英、法、德、日等68個國家和地區展出,數萬件作品被國際友人和國外博物館收藏,產品行銷世界各地。陝北安塞民間美術館先後接待了來自五大洲30多個國家和港澳台地區的遊客,產品行銷國內各大旅遊市場。禮泉縣土織布、羽毛花、五穀畫暢銷國內各大旅遊市場,出口英、法、美、德等11個國家。漢中南鄭藤編桌、凳、屏風、沙發、躺椅、茶幾為主打的13個種類產品,行銷國內20多個省市,出口英、美、日以及東南亞各國……
陝西民間美術業的產品營銷方式,經過十多年有了很大的發展,由原來單一的擺攤設點零售、出口營銷方式,發展成為全方位、多層次不同形式的營銷模式。
七、政策法規體係正在完善
民間美術業相關政策法規主要有:《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條例》(1997年5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17號),文化部、財政部《關於實施民族民間保護工程的通知》(文圖社〔2004〕11號),《美術品經營管理辦法》(2004年7月1日文化部29號),《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首飾印記管理中心工作細則(試行)》,《零售商品促銷行為管理辦法》等相關的法律法規。
我國民間工藝美術品涉及的政策法規核心是《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條例》。《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條例》首先對傳統工藝美術保護的範圍、評定機構及評定辦法進行了明確規定。《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條例》第二條所稱傳統工藝美術,是指百年以上,曆史悠久,技藝精湛,世代相傳,有完整的工藝流程,采用天然原材料製作,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在國內外享有聲譽的手工藝品種和技藝。第六條指出,傳統工藝美術品種和技藝,由國務院負責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工作的部門聘請專家組成評審委員會進行評審;國務院負責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工作的部門根據評審委員會的評審結論予以認定和公布。
其次,《保護條例》對各級政府部門的職責進行了規定。《保護條例》第三條說,國家對傳統工藝美術品種和技藝實行保護、發展、提高的方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工作的領導,采取有效措施,扶持和促進本地區傳統工藝美術事業的繁榮和發展。這就是說各級政府必須履行《保護條例》職責。同時,也為各級政府製定相關的保護措施提供了法規依據。
再次,是對工藝美術品開采、生產、經營進行了法律規範。明確規定工藝美術原料的開采、生產、經營必須要守法,要辦理相關的法規手續,經營單位要具有相關的資質。《保護條例》第十五條規定,對製作傳統工藝美術品種特需的寶石、玉石等珍稀礦種,國家依法加強保護,嚴禁亂采濫挖。第二十條指出,違反《保護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有關部門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竊取或者泄露傳統工藝美術技藝秘密的;(二)非法開采製作傳統工藝美術的珍稀礦產資源或者盜賣用於製作傳統工藝美術的珍稀礦產品的;(三)私運珍品出境的。
另外,對傳統工藝美術大師的評審、權益做了規定:《保護條例》第十二條規定,符合下列條件並長期從事傳統工藝美術製作的人員,經評審委員會評審,國務院負責傳統工藝美術工作的部門可以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一)成就卓越,在國內外享有聲譽的;(二)技藝精湛,自成流派的。第十三條明確規定:(一)工藝美術大師所在單位為其設立大師工作室;(二)工藝美術大師有權在其作品上鏤刻姓名;(三)為工藝美術大師帶徒傳藝創造便利條件;(四)工藝美術大師的退休年齡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適當推遲。
陝西的傳統民間工藝美術產業相關政策法規,是圍繞著《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條例》和文化部、財政部《關於實施民族民間保護工程的通知》來製定的。主要政策法規有:陝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強民間傳統文化保護工作的通知》(〔2004〕24號),《陝西省民間藝術之鄉試行管理辦法》(陝文社〔2002〕13號),陝西省文化廳、陝西省財政廳《關於實施陝西省民族民間文化工程的通知》(陝文社〔2005〕6號),《陝西省工藝美術大師評審認定暫行辦法》等。與國家的相關政策法規比較,陝西省的政策法規更有針對性,更具體化,更富有陝西特色。這些政策法規的出台,對陝西的民間美術業發展起到了強勁的推動作用,但相對於演藝業、影視業等,政策法規仍顯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