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陝西共製作電視劇9部,114集。影響較大的是由中共陝西省委宣傳部、陝西電視台聯合攝製,呂明智、王三毛編劇,淩玲導演的8集電視劇《秦川牛》,獲第15屆“飛天獎”中篇電視劇二等獎,第四屆“五個一工程”獎。該劇以科技興農為中心,描繪了黃土地上世世代代的農民在改革和保守的思想鬥爭中思想現代化的艱苦曆程。
1995年,陝西共製作電視劇7部,92集。陝西萬和影視製作公司拍攝,孫毅安、馬建安編劇,劉惠寧、張漢傑導演的30集電視劇《道北人》,通過道北三代人、四個家庭、20年間的動蕩變遷,著重表現中國相當數量的城市平民的生活際遇、情感糾葛和心路曆程。《道北人》的主要人物仁義、建設和建國三人身上所表現的性格特點,如忠厚仗義、坦蕩直率、守信重諾等都較好地體現了陝西人的典型特征。
1996年,陝西共製作電視劇5部,56集。其中,優秀的作品有西安電視台出品的《毛澤東在陝北》,獲“五個一工程”獎。由北京電視藝術中心和陝西電視台聯合拍攝,於庚庚導演、製片,王真編劇的33集電視劇《大秦腔》富有濃鬱的地域文化色彩。該劇不僅講述了秦腔人的悲歡離合,也在很大程度上展示了秦腔的藝術魅力。
1997年,陝西共製作電視劇20部,277集。由於庚庚導演、製片,李康美、王三毛編劇的20集電視連續劇《老城牆》,也是一部具有濃鬱地域特色的電視連續劇。該劇描寫的是上世紀40年代發生在西安城牆內一戶普通人家的家庭故事,透過主人公唐朝鋼和三個女人之間的愛恨情仇,折射出時代的變遷、情感的變遷、人生的變遷。
1998年,陝西共製作電視劇19部,304集。
1999年,陝西共製作電視劇13部,223集。
縱觀整個20世紀90年代陝西的電視劇作品,其中有引起全國轟動的《半邊樓》,也有像《毛澤東在陝北》、《大秦腔》、《老城牆》,以及被譽為“農村三部曲”的《莊稼漢》、《神禾塬》、《秦川牛》等佳作。陝派電視劇的地域文化風格有了一定的自覺,達到了一定的藝術流派程度。但是,也應看到,當時的電視劇生產更多是在計劃經濟體製下運營,更多偏重於對單純藝術屬性的追求,至於在電視劇的產業化運作方麵尚缺乏經驗和積累,存在明顯的不足。這一局麵到了新世紀後,麵貌有了新的改變。隨著政策的放寬,民營影視公司加入影視劇製作陣營的門檻放低,民營影視公司有了空前的發展,並逐漸成為陝西電視劇製作的主力軍。
二、新世紀的陝西電視劇產業
進入新世紀以來,陝西電視劇無論是製作的數量還是內容的表現方麵都有了很大的提高。2000年至2006年,陝西共生產電視劇124部,3102集,在這些電視劇中,有在全國反複熱播的《激情燃燒的歲月》係列,有很好收視率的《關中往事》、《關中刀客》、《關中匪事》、《關西無極刀》、《關中俠事》、《關中女人》等關中係列,有一批作品如《郭秀明》等獲得“飛天獎”、“金鷹獎”和“五個一工程”獎。此外,在2001年北京電影活動周中,陝西第一次旗幟鮮明地提出了“發揮文化資源優勢,打造影視陝軍品牌”這一口號,並成為陝西電視劇創作者的共同指南。電視劇有“質”和“量”的積累,龐大的民營公司的加盟,影視各方麵人才隊伍的成熟和理論上的自覺,都表明陝派電視劇已經形成初步的規模和特征。
首先,看一下電視劇的量和質。2000年,陝西共生產電視劇16部、316集,2001年20部、377集,2002年22部、426集,2003年23部、416集,2004年25部、533集,2005年24部、494集,2006年23部、540集。其中,陝西電視台製作的《失樂園》僅在陝西台播出就創造了17%的收視率;陝西電視台和漢唐電視劇工作室聯合製作的《畢業生》(13集)榮獲第十七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長篇連續劇;長安影視製作公司攝製的《激情燃燒的歲月》,在全國各級電視台反複熱播,並囊括了“飛天獎”、“金鷹獎”和“五個一工程”等重要獎項。這當中,一批獨具陝西地域文化特色的電視劇連續推出,陝派電視劇的創作出現了繁榮的景象,如《處決令下達之後》、《好人李司法》、《郭秀明》、《黃河如歌》、《誠信》、《關西無極刀》、《關中匪事》、《九歲縣太爺》、《救贖》、《激情燃燒的歲月2》、《愛在生死邊緣》、《兄弟》、《躍龍門》、《龍年檔案》、《軟弱》、《追你到天邊》、《梅花檔案》、《不朽的勳章》、《走過幸福》、《金鎖記》、《熱血兵團》、《廚子當官》、《激情燃燒的歲月3——國脈》、《我的兄弟姐妹》、《關中秘事》、《關中女人》、《煙灰缸之謎》、《唐山絕戀》、《誰可相依》等在全國各地都有很高的收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