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迪生發明燈泡
愛迪生在1878年完成留聲機的發明後,轉向對電燈的研究。他翻閱了大量的資料,發現要使電燈能照明,關鍵在於燈絲。於是他先後試用了1600多種植物纖維和礦物質做實驗,可都沒有成功。
有一天,愛迪生看見妻子用來縫製衣服的棉線,頓時眼睛一亮。他拿起一團棉線,直奔實驗室,他把棉線燒成炭絲,做成燈絲安裝在燈泡上。接通電源後,燈泡立刻發出耀眼的光芒,把整個實驗室照得通明。世界上第一盞白熾燈終於誕生了!這盞燈足足亮了45個小時,後來,愛迪生又對燈絲進行了改進,使電燈亮了1200多個小時。
雷達的發明
1940年9月15日,瘋狂的希特勒集中500架德國飛機偷襲倫敦,企圖讓這座著名的城市從地圖上消逝。可是,德國法西斯的飛機還沒有進入英國領空,就遭到英國殲擊機和地麵炮火的攻擊,結果有105架飛機被擊落。
原來,英國之所以能早早地發現敵機,是因為他們當時已經發明了雷達。這應歸功於物理學家羅伯特·沃特森·瓦特。因為雷達是他發明的。
1934年的一天,沃特森·瓦特在實驗室觀看熒光屏上的圖象時,突然發現圖像中出現了一連串的亮點。經過反複地實驗,發現那是距實驗室不遠的一座高樓反射回來的電波信號。這一意外發現使沃特森·瓦特想到:既然近處的高樓能反射電波,那麼更遠的東西是否也能反射電波?如果可以,那不就可以從熒光屏上及時發現入侵的敵機嗎?在英國皇家司令部的支持下,他試製成了電波發射裝置和接收電波的裝置。經試驗,飛機在12公裏以內起飛後,發射出去的電波碰上了飛機後迅速反射回來,發現了目標。半年後,雷達更加完善了,外來信號在屏幕上能直接以光帶的形式出現。這樣,飛機的高度與距離就一目了然,並且能發現160公裏內,高度5000米的飛機。世界上第一部雷達誕生了。
罐頭的發明
200多年前的一天,法國街頭貼出一張懸賞的布告:誰能研究出一種可以久藏遠運水果和蔬菜的方法,便可得1.2萬法朗獎金。
有個叫阿披脫的年輕人,看到這張布告後,興衝衝地買回許多蔬菜和水果,開始了研究。開始幾次實驗都以失敗告終,有一天晚上,阿披脫看見妻子為防止剩菜變餿,又重新煮一次。於是心頭一亮想出了辦法。他把新鮮蔬菜放進玻璃瓶中,再用開水煮一會,冷卻後,用麻布將瓶子裹嚴密。最後放在常溫下保存。兩個月後,阿披脫取出食物試著品嚐了一口,“嗨!真好吃。”他終於成功了。
謀殺的“凶器”——照相機
照相機是我們生活中的好夥伴,能幫助我們留下瞬間的美好回憶,但它的發明經曆了很長時間,其中還有很有趣的故事。
18世紀以前,無論是“小孔成像”還是“攝影暗箱”,它們雖具有照相機的某些特性,但因不能將圖像記錄下來,仍不能稱為照相機。
18世紀中期,人們發現了感光材料,這給照相機的問世注入了有效的催化劑。人們在“攝影暗箱”上裝上感光片,照相機誕生了。
初期的照相機體積龐大,十分笨重且不便攜帶。為了照相,就像受罰一樣,要端端正正地坐好長時間,使那些養尊處優的先生小姐們要受一陣苦。
對於照相機這種新生事物,曾有一批靠畫肖像畫為生的畫家聯名上書政府要求取締照相術。他們的理由十分簡單:怕攝影師搶走他們的飯碗。
1858年,英國人斯開夫發明了一種手槍式膠板照相機。由於鏡頭的有效光圈大,所以隻要扣動板機就能拍攝。一次,維多利亞女王在宮庭內召開盛大宴會,邀請各國使節。斯開夫作為新聞記者也到了場。當他拿出照相機對準女王拍照時,蜂湧而上的警衛將他撲倒,會場頓時大亂。原來,他們以為斯開夫要用“手槍”謀殺女王。後來才知道,“凶器”原來是照相機。
之後,隨著感光材料及攝影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照相機不斷地得到完善。科學的發展是沒有止境的。將來,一定會有更令人稱奇的照相機問世!
空中的花朵——降落傘
降落傘大家都很熟悉,在軍事、體育和民用方麵都有很廣泛的用途。是誰發明了它呢?這個榮譽應當歸於法國的盧諾爾曼。
盧諾爾曼從小就富於幻想,常常冒出不可思議的念頭。少年時,他常和小夥伴們到家附近的一座高塔上玩,在那度過了許多美好的時光。
“要是我能像小鳥那樣,用翅膀翱翔多好!那就可以從塔頂飛到地上,用不著慢吞吞地下樓梯了。”他和小夥伴們嘰嘰喳喳地議論著。
長大後,那個想“飛”的夢想一直縈繞著他。於是他開始搜集資料。一次,他看到一篇小說,講述了主人公從高層城堡越獄時,把兩條被單的角係在一起,然後兩手抓住被單的兩端,利用風力的托舉緩緩落地。這給了他很大的啟發。他根據這個故事所講的,經過反複揣摩,設計出了第一頂降落傘,並決定到高塔上試降。
當天,聞訊而來的人們將高塔圍得水泄不通,很多人都替他擔心。為了安全起見,盧諾爾曼先把一塊和他自己體重差不多的石頭綁在降落傘上,然後將它們扔下。石頭墜著像盛開的鮮花似的降落傘,緩緩地落在地上。